霍霖霞 于昕悅
摘 要:北京市教委于2014年6月27日正式啟動了高校支持附中附小建設項目。北京外國語大學附屬中學作為此項目的受益者之一,與北京外國語大學建立了合作共建關系,一方面附中借力大學資源,找準定位,發揮優勢,辦出特色,提升教育質量;另一方面大學畢業生的實習、教職工子女的入學等問題也有了可靠的保障,真正達到合作共贏的目標。
關鍵詞:建設項目;借力;定位;合作共贏
一、引言
一所學校的發展關鍵靠教師,要想實現“高校支持附中”項目目標,步入優質校的行列,學校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必須提高。雖然是外國語大學附屬中學,但這其中涉及的絕不僅僅是外語教師業務能力的提升,也包括全體教職工的綜合素質。而青年教師作為教師隊伍的生力軍,作為學校發展的希望,自然是學校打造的重中之重。因此,學校本著“精琢超越”的校訓精神,精琢青年教師培訓課程。
二、資源優勢分析
“高校支持附中”項目實施兩年來,北外附中獲得了來自北京市教委、海淀區教委和北京外國語大學的各種支持。
(一)北京市教委提供的資源
2014年12月30日,北京市教委茍仲文書記專門來校視察,為學校特色發展在招生政策、學生畢業出口、校園建設等方面提出了很多中肯的建議。2014年暑假和2015年暑假市教委為高校支持附中項目劃撥專款,用于學校改善校園物質環境,我校用這筆資金對校園操場進行了綠化和修葺,對幾個會議室進行了重新裝修,新建了語音教室以及美術、書法、勞技、科技、剪紙等專業教室。這些優質的硬件資源不僅為學校青年教師培訓提供了更加多元的場地,而且也為提升青年教師綜合素養提供了很好的學習實踐平臺。
(二)海淀區教委提供的資源
海淀區教委多次給予學校在區里各種會議、向外省市介紹經驗會上發言。同時,區教師進修學校派名師工作站的專家們長期深入學校聽課,指導教學,著力打造青年教師,提升青年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
(三)北京外國語大學提供的資源
北京外國語大學是中國外國語言高等院校中歷史悠久、教授語種最多、辦學層次齊全的全國重點大學,被譽為“共和國外交官搖籃”。因此,北京外國語大學明顯的優勢表明其在軟硬件資源方面,都可以為北外附中青年教師培訓提供有力支持。
大學高端學術報告全部向附中教師開放,附中教師參加大學各院系的學歷繼續教育會有一定的政策傾斜。附中也可根據需求,邀請特定專家來校為教師進行專題講座與培訓,尤其是北京外國語大學在外語教學方面的優勢,可以為我校英語教師專業成長注入強勁而持久的動力。同時,大學所有硬件資源也向附中開放,為教師培訓提供了物質保障。
三、青年教師培訓需求分析
對北外附中青年教師個體方面的培訓需求,從兩個維度進行分析——工作維度的培訓需求分析和人員維度的培訓需求分析。
(一)從工作維度分析
作為以外語為特色的中學,同時作為全國外語類的最高學府的附屬中學,教師除具有各自學科領域的專業素養外,對外語水平也提出了相應的要求。了解教師工作的特征、發展階段及其對教師專業素質結構,專業素養內容的要求,有助于從工作任務的普遍要求角度來系統把握教師培訓內容的深度和廣度,也是工作任務的改革創新需求。教師工作總是在不斷適應時代發展的變化情況,基礎教育改革不斷深化,信息技術革新,現代家長教育觀念的變化,社會發展對教育的新要求,這些因素都要求中學青年教師工作不斷迎接挑戰,改革創新教學工作,同時也需要學習充電和接受培訓。另一方面,是工作任務的崗位差異。根據教學工作的需要,學校中有一些特殊的崗位,如教研組長、年級組長、職員教師等,因為崗位差異,他們對教師培訓的需求不一,青年教師群體會因為各自工作不同的需要,對教師培訓產生不同的需求。
除了要考慮以上幾個方面,師德建設更為重要。青年教師培訓能否有效促進師德發展?哪些培訓能做到,哪些培訓是做不到的?如何對青年教師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開展培訓?又如,青年教師工作對學生產生的影響既有即時性,又具有長遠性。哪些工作要求青年教師立竿見影,哪些工作要求青年教師潤物細無聲?學校能否對青年教師工作的即時性和長遠性特征做出準確判斷?學校能否在診斷青年教師工作效果的基礎上開發相應的項目或提供培訓活動?
(二)從人員維度分析
教師專業發展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在青年教師成長的不同階段性,具有各階段明顯的特點,針對青年教師成長的不同階段,培訓的目標又有所不同。
1.入職期
青年教師從剛參加到入職三年左右,幾乎都要面臨著由一名師范生向一名專業教師轉型。在這段時間里,老教師的幫帶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依靠學科教研活動或老教師的指導,根據理論學習的教育教學知識,學習如何規范教學常規,研究如何將教材上的知識轉變成自己的教學內容,再傳遞給學生。在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學會如何備課、上課,如何做好常規性的教育教學工作。這個階段,學校要幫助青年教師明確工作方向,盡快適應學校常規的教育教學工作。
2.合格期
逐步適應了作為教師的常規教育教學工作之后,學校應該鼓勵青年教師根據自己對學科知識、教材教法、以及教育理念的主觀想法,獲得的一些成功經驗,或在有關部門的指導下,對自己的工作進行大膽實踐。他們從事教育工作的時間還不長,對學校工作還談不上得心應手,但應該已經可以有自己的思考感悟,能獨立完成一些工作。這個階段,青年教師會為了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會不斷進行嘗試,學校要幫助他們將教學經驗和科研理論相結合,為實現他們由模仿的工作方式向形成自己獨特教育教學風格的轉變奠定基礎和積累經驗。
3.熟練期
在經過前一階段教學經驗的積累和教育教學探索之后,青年教師通過自身的經驗總結和多渠道習得,教育教學工作日趨成熟,教學水平和教育效果也會有明顯提高,成為各種優質課或學科競賽中的主力。此時,大部分青年教師已經能夠熟練把控課堂,對學情和教材教法心中有數,對學科教學有反思、有心得,能承擔課題研究,其科研能力也在該階段得到提高。
4.骨干期
此時,部分青年教師已經可以作為學校的骨干力量,他們能對學科教學有一定指導作用,并對相關前沿知識有一定引領,能協助學校理整合規劃課程;能獨立或作為負責人承擔區級課題研究。其中的一些人,會對自己有更高的要求和工作目標,甚至立志于做“學科帶頭人”和“教育家”。明確目標,保證了培訓方案能夠取得良好的培訓效果。
四、培訓課程設計
(一)確定培訓目標
在對學校發展定位與青年教師發展需求分析的基礎上,確定北外附中青年教師的培養目標。
第一,滲透職業道德、職業理想教育,使青年教師盡快融入學校文化。北外附中要帶給老師的文化理念就是在“高校支持附中”項目背景下,學校辦學特色定位為“傳統奠基外語助力”,學校將在“精琢超越”的校訓指引下,致力于培養具有民族精神和國際視野的優秀畢業生。
第二,針對教育、教學及科研能力的培養,提高青年教師的工作能力。這是教師站穩三尺講臺的立身之本。
第三,培養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提高青年教師的心理素質。教育作為第三產業,是服務性行業,良好的心理素質、出色的溝通能力是必備品質。
第四,廣博的知識和寬廣的視野,是提升青年教師綜合素養的要求。北外附中與北京外國語大學的培養目標是一致的,致力于培養滿足國際化需要的人才,需要學生有開放的胸懷和廣博的視野,那么北外附中的老師首先盡可能延展自己的知識面。
(二)設計培訓內容
圍繞培訓目標,北外附中青年教師培訓的課程主要設計為以下幾個模塊。
模塊一:“理想信念教育”的培訓,其中也包括對“學校文化”的內化。主要通過系列“職業理想信念”為主題的研討會、新老教師座談會、北外領導來校舉行共建項目報告會等活動來實現。當然,信念與理想的提升需要學校和學校文化的滲透。在日常工作中不斷踐行,水到渠成。
模塊二:教育教學技能的培訓。對于教師來說,教育教學技能就是我們常說的教師的“基本功”,從備課、上課、板書設計等多方面開展培訓。教育管理能力還包括教師的溝通能力、談話技巧、心理學和對學生的日常管理等,主要通過“老帶新”的幫帶制度、教育教學“專項基本功”培訓、教學技能競賽、青年教師匯報課、學校間的“同課異構”交流等實現。
模塊三:科研能力的培訓。除邀請大學教授、區教科所專家來校進行科研方法指導外,還要鼓勵并指導青年教師養成在工作中“發現問題、積累反思、解決問題”的習慣,通過參與學科組的課題研究,到獨立申報、主動承擔科研課題的研究,在課題研究的實踐中不斷提升青年教師的科研能力。
模塊四:教育管理能力的培訓。每位青年教師都不可回避地要參與學生管理工作,這也是教師教育教學成功的有效助力。從擔任班主任開始,一方面要讓青年教師體會到“教育的力量”,另一方面在管理中學生的過程中,可以更多、更深入地走進學生的世界,也有助于開展學科教學工作。
模塊五:身心健康和溝通交往能力的培訓。通過系列的心理素質拓展活動、“有效的交往與溝通”培訓活動等,提高青年教師的人際溝通能力,更重要的是給青年教師提供了表達感受、心理疏導的良好渠道,及時有效地幫助他們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同時,借力北京外國語大學留學生資源豐富的優勢,與北外相關院系開展教師與留學生聯誼互動等活動,既提升教師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也有利于訓練教師的國際交往能力。
模塊六:人文素養通識培訓。學校要充分借力北京外國語大學的專家資源,通過特聘大學相關專業專家來校講座和青年教師自主選擇參加大學分享的高端講座兩種方式,讓教師進行文學、哲學、歷史、藝術、政治、軍事和科技等專題的學習,不追求深度,而力求廣度,通過廣泛學習,開闊視野,更新知識,提升教師自身的人文素養,不斷打開思路,進而指導教學。依托高校支持附中項目,學??梢猿浞掷帽拘M饨藤Y源,安排外教每月為青年教師上一次口語課,提高青年教師英語口語水平;邀請北外小語種院系教師走進學校,開展一些小語種日常用語培訓,凸顯北外附中特色。
針對不同發展階段的目標,培訓內容要有所側重。入職期教師以模塊一、模塊二、模塊四、模塊五為主;處于合格期的青年教師的培訓,以模塊二、模塊三、模塊四為主;到了成熟期階段,一方面必須對自己的職業規劃有明確的認識和定位,另一方面還要能應對教育教學工作要求的不斷發展變化,繼續提高科研能力,所以就以模塊一、模塊二、模塊三為主;針對處于骨干期的青年教師,我校培訓以模塊三、模塊四為主。
(三)選擇培訓形式
考慮到成年人的學習特點和青年教師成長的周期和規律,學校必須取更多、更靈活的培訓形式。
在培訓形式上,針對不同工作崗位,通過短期或長期的培訓、利用校內與校外的資源、開發國內甚至國外的進修機會,我校開展了一系列課堂觀摩、教學經驗傳授、科研成果分享、“同課異構”交流、工作案例故事會等培訓活動,力求培訓與實際工作密切結合。北京外國語大學在境外國家已建立21所孔子學院,在國內支持的外國語類附屬中學也有20多所,可以說,培訓資源非常豐富,可以為附中的青年教師培訓提供廣闊平臺。
在培訓方法上,更加關注青年教師的接受度,力求豐富多彩,多樣化、多感官參與,逐步實現從傳統培訓方法向創新的培訓方法的轉換。青年教師思想活躍,樂于且善于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學校要充分利用現代多媒體多渠道的信息媒介,借鑒外國語大學的多樣化教學形式,采取討論、演講、辯論、“故事會”、“沙龍”等培訓方法,創新培訓方式,通過輕松活潑、靈活多樣的學習形式,寓教于樂,激發青年教師的學習興趣。
在課程設置上,各模塊分別設定必修和選修內容。必修課的核心內容主要是科學的教育觀念、學科教學的基本技能、從事科研工作的基本知識,以及教師職業應遵循的基本道德規范等。選修課的內容,是以青年教師自身發展需求、個人興趣及時間安排等為前提下,允許自由選擇,發展特色,張揚個性,提高綜合素養。
北外附中與大學開展共建合作三年來,經過不斷的磨合與探索,逐步構建了青年教師培訓課程體系。筆者認為從理論層面來看,本課程的設計基于背景分析與需求分析,相對是比較完善的,但由于實踐時間短,與課程配套的評價體系還未完成,因此,這將是下一步研究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