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翠平
摘要:《語文課程標準》規定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之一是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使學生具有初步的聽說讀寫能力。我認為培養學生寫日記的良好習慣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有效途經。
關鍵詞:語文教學聽說讀寫日記
寫日記可以培養學生仔細觀察,從生活中提煉素材積累素材,獲取知識的能力,為寫作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寫日記能鍛煉學生持之以恒、鍥而不舍的意志品質,使他們成為有毅力的人。寫日記能夠幫助學生宣泄、調節情感,實現自我教育,提高認識和思維能力。寫日記還能密切師生聯系,加強情感交流。寫日記是學生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的一條有效途徑。因此要想讓學生譜寫出和諧動聽的作文旋律,激發學生寫日記的興趣是主旋律飛揚的前奏。
日記雖好,但大部分學生一遇日記就愁眉苦臉,叫苦連天,厭煩情緒溢于言表,不是無內容可寫,就是無從下手,即使經過咬筆頭、皺眉頭勉強寫下來也是記帳式的表述或是毫無生動之感的涂抹幾筆,敷衍了事。作為語文教師的我,看著學生一張張無奈的面龐,,一篇篇空乏的敘述,一種責任的力量,一種信念的驅使,使我下定決心在我有限的教學生涯中,在我的語文課堂中,盡我最大的能力讓我的學生消除對日記的恐懼心理,還日記的本來面目。從此,我對日記“情有獨鐘”了。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了嘗試。
一、激發興趣,持之以恒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認為寫日記要想讓學生寫好,興趣是第一,首先,要讓他愛上日記,想寫日記,不把日記當作是一種負擔。
從學生進入一年級的第一學期后期時,我開始讓學生寫話,用拼音試著寫上一句話,每隔兩天寫一次,自己想寫什么寫什么,寫法和格式都不作要求,每天抽半節課時講評,找同學讀自己寫的句子,對寫得通順的大加表揚,寫的不通順的我總是找他的優點來表揚,因此學生只要寫了都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表揚和獎勵。
為防止學生不知如何來寫的迷茫出現,我在評寫話時從不說他的缺點,只是表揚讓他明白別人的優點。后來學生開始喜歡寫話,有的同學在老師沒布置的情況下也主動來寫,這使我很高興。
到了一年級的下學期,我想得開始讓學生寫日記了。于是我和學生商量說:“每天早上都有那么多的同學,一見到老師就圍著老師,要告訴老師在家和在學校發現的‘新聞,那么老師每次也只能聽一兩個同學說,很多同學都沒有輪到,但你們也一定很想和老師談談。還有我們同學有時一回家,就想告訴爸爸媽媽一些自己身邊發生的事或是想和他談談,那么就請同學們把自己的本子當作信紙,把你要說的寫下來,這樣不就可以讓所有的人了解你想說的話了嗎?”學生聽了以后你看我,我看你,最后我告訴他們以后我們就不再每兩天寫一句話了。每人準備一個精美的筆記本開始把你每天最想告訴別人的話或事寫在本子上,把事情寫清楚了,別人看時就會感到像在聽你說一樣。依然,每天講評每天只表揚不批評,在學生的日記上用紅五星作為對學生的鼓勵。
學期初時,我讓學生互相評了暑假的日記,評了“暑假日記大王”并在班級星星擂臺上加了星。學生寫日記的熱情很是高昂,而我在評時依然本著一條思想,就是一定要寫真實的日記,真實的感受。在表揚時,對一些寫了自己想法的同學也是大加贊賞。這樣學生又開始了發現自己身邊的小事并思考。
隨著年級的增高,我經常有聲有色的給學生講一些名人堅持寫日記的故事。魯迅幾十年如一日,堅持寫日記,給中國現代文學史留下了一筆豐富的財富;果戈理長年累月堅持記筆記,積累了豐富的創作素材,筆記本成了他的“手頭百科辭典”。還給學生讀了“雷鋒日記”和“哈佛女孩”劉亦婷的日記。用我的切身經歷告訴學生;日記是童年的伙伴—你的喜怒哀樂,你心中的秘密可盡情向它的傾吐;日記是不開口的良師—你可在日記中自我計劃、自我認識、自我積累、自我反思,獲得寫作、藝術、道德等多方面收獲;我還經常告訴學生,日記是生活的記錄:你寫的、畫的、摘錄的、都閃爍著你跳躍的童心,真實地記載著并品味著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即使是淚水,也將是你人生最珍貴的財富。如果平均每天寫二百字,一年就是七萬字,到小學畢業就有了二十萬字,那可是一本很厚的書喲。如果平均每天寫三百字,這本書就更厚了。若干年后,再打開你的日記本,你會感到這是一份多么珍貴的童年生活回憶。就這樣,學生寫日記的興趣被激發起來了,一個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二、善于發現,捕捉素材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不過,學生并非無“米”,而是熟視無睹。缺乏用心觀察,不善于捕捉生活的點滴。所以,我經常教育學生要留心觀察生活,要處處留意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用心去寫,用真情去傾訴。
一次課堂上,一位學生忽然流鼻血,同學們急忙從口袋里掏出手巾紙,爭先恐后的送到那位同學面前,一位同學甚至把整袋的紙都送了過來……血終天被止住了,我和同學們都長長的噓了一口氣,那一張張緊張的面龐也都露出了笑容。此時,我大聲說:“老師今天有日記內容了。你們呢?”同學們愣了一下,隨即也大聲的說:“我們也有了。”我趁機對學生進行習作指導。此次的日記,同學們大都寫的很成功。
一次,一位學生沒有按時交日記,我批評了他。他說:“老師,我覺得每天也沒有新事情可寫,每天都重復著昨天的故事。”我說:“你能不能把老師今天批評你這件事寫寫呢?”他說:“可以呀。”于是,我讓他敘述了我為什么批評他,怎么批評的,他的態度如何等,然后,我說:“把你口述的寫在本子上就是一篇很有新意的日記。”就這樣,我經常不失時機的指導學生捕捉生活的點滴,為自己的日記尋找新的素材。
在平時的課文學習中,每當學到好的詞句,新的修辭手法,寫作方法等,我都及時的提醒學生盡快的運用到自己的日記中,看誰用的好,用的準確。學生不僅有了日記素材,又及時應運了新知,提升了能力。
三、描繪生活,注重激勵評價。
風箏上青天,離不開春風的推送;學生奮起前行,離不開老師的激勵。為了更好地激勵學生持之以恒寫日記,描繪美好的生活,我定時批閱學生的日記。批閱一般不進行細致評改,只疏通文字,并打上“☆”。凡寫得認真,有質量、有特色的最多可得五顆“☆”。我還在后黑板上方,開辟了一個新的欄目:“今天的好日記”,每天表揚日記寫得好或有進步的同學,并另設一個“特別表揚欄”,把優秀日記展示出來,供同學們閱讀、欣賞、評議,并到全班同學面前朗讀,給學生以信心和鼓勵。
對學生在日記里反映出來的一些思想、心理上的問題,及時進行引導,提出建議,與學生溝通著。一個班幾十名學生,每個人的內心都是一個豐富的世界。我工作繁忙,事務纏身,往往無暇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日記剛好彌補了這一缺陷。學生們也逐漸愿意把知心話在日記中傾訴了。一些平時不便言談的話題,在日記中表露無遺了。因此,日記架起了我們師生心靈溝通的橋梁,也發揮著“悄悄話信箱”的作用。
我相信,只要我們語文老師不懈的努力,日記一定會成為寫作的音符,跳躍出美妙的前奏。長此以往,這一顆顆精致的音符在孩子們的串連中,也一定會飛揚出和諧流暢的作文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