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業是鞏固所學知識的手段,是教師與學生信息交流的媒介,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然而,現實中的數學作業卻不盡如人意,抄襲、不交是常有的事,城鄉結合部初中尤為突出。面對這樣的現實,如何轉變學生對待數學作業的態度,使數學作業真正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是我校數學教師必須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城鄉結合部初中;數學;作業態度;有效策略
我校是一所典型的城鄉結合部初中,在校生中郊區農民子女、進城務工子女占學生總數的百分之八十以上。這些學生的家長本身文化素質不高,沒有能力或者沒有時間教育自己的孩子,家庭教育的缺失使一些學生處于散漫狀態,數學作業完成的質量不高,從而造成學生的數學基礎差。2017年秋,我校七年級數學作業調查顯示:完成質量較高僅占22.2%,時常出現小錯誤占32%,經常出現錯誤占25%,抄別人的占13%,不交作業的占7.8%。雖然大多的學生能按時完成作業,但數學作業的質量不高,抄作業、不交的現象特別嚴重,這是我校數學教學質量徘徊不前的重要原因之一。怎樣改變學生數學作業“懶”、“拖”、“差”的狀況,轉變其對待數學作業的態度呢?這里談談我的一些粗淺認識和做法。
一、首先要經常向學生灌輸正確的作業態度。積極思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是認真做作業的表現,而獨立完成作業是學習成功的關鍵,只有獨立解題,才能鍛煉出真實的學習水平。“自己的作業自己做!”能夠使學生的心情輕松愉快;獨立完成作業是一種最優學法,是學習的好習慣;抄襲別人的作業是對自己的欺騙。教師時時刻刻要向學生灌輸這樣的作業理念,鼓勵學生作業不會寫就問、就看書的學習習慣,同學之間互相監督督促,防止抄襲作業的情況出現。
二、改變陳舊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是轉變學生作業態度的前提條件。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有了濃厚的興趣,才能夠對所獲的知識進行更好的儲存,也能積極的領會、應用知識。陳舊的課堂教學強調接受學習、單向灌輸,被動地接受教師準備好的知識。這樣沒有互動和探討的課堂教學沒有生機和活力,壓制了學生的活躍的思維,遏制了學生智力的發展。蘇格拉底說,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智慧的火焰。
新課標也強調要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能力。所以我們教師要摒棄傳統課堂教學的陋習,盡量探究知識的形成過程,想方設法創造情境進行互動、交流,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樂”中學,體驗到學習是愉快地探索過程。這時的數學作業對學生來說不再是負擔和累贅,而是證明自己、展現自己能力的享受過程,他們會以最大的熱情把作業完成好。
三、分層布置作業,是轉變學生數學作業態度的關鍵。要想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通過作業獲得成功的體驗,教師就必須采取分層作業的策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自由選擇適合自己的作業。我嘗試用“作業超市”的形式建立作業題庫,每次作業都有A、B、C三個不同層次的題目。A類題:難度較低,以模仿為主,內容是與本節課有關的基本知識和技能;B類題:與本節課有關的基礎知識的變式、一般綜合題等;C類題目:與本課有關的提高題及一些靈活性較大的拓展性的題。題目形式盡量新穎、有趣,每次作業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水平自主選擇作業的數量及內容。剛開始,效果不明顯,但慢慢地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找到自己可以做的或有興趣做的作業,作業拖欠不交的現象就少了,數學成績得到了提升,學生的作業態度有了好的轉變。
四、多元的作業評價體系,能強化和延續學生良好的作業態度。自主選擇作業點燃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但增加了老師批改作業的工作量。為了解決這一矛盾,使師生雙方及時得接受信息,加快信息反饋的速度,本人做了以下嘗試:
1、隨堂批改作業。新課后,簡單的作業當堂完成,集中統一批改。
2、小組批改作業。分兩個階段:(1)先批改六個數學成績好的學生的作業,他們理解改正后,再由他們共同完成全班的作業批改,并把批改的情況做好記錄向老師匯報。記錄的內容有:①匯集作業中出現的典型錯題,給其他學生提供正確答案。②收集作業中做題方法新穎巧妙、思路簡捷、一題多解等范例,及時向全班進行交流。③每一章后,在教師的指導下,六個同學總結正、反兩種典型題,向全班同學作交流,以達到消除錯誤,鞏固知識、掌握方法的目的。(2)教師抽查和面批。教師對小組批改后的作業進行抽查,了解作業和批改的情況,對數學“瘸腿”的學生面批,督促其改正,效果非常好。
五、通過作業評價改變學生的作業態度。喜歡學數學的學生,一般做題較認真,能獨立思考,解題方法靈活,對這些作業的評價是:“優+與眾不同=優+,優+奇思妙想=優+,優+格式規范=優+”等。不怎么愛好數學而且性情急躁的學生,作業一般比較馬虎,對批改過的數學作業不積極改正,錯了也不主動思考錯在哪里。對這樣的作業,評語要講究藝術性,既不能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還要用委婉的語氣表達批評。如,“良+認真訂正作業=特優,良+不懂就問=特優,良+認真及時改正=特優”等。對一些不愛動腦筋、作業有抄襲現象的同學,老師的評語是:“B+獨立完成作業=特優, B+積極開動腦筋=特優”等。
“等級+簡語”式作業評價是描述學生作業水平,并和學生進行情感交流的一種方式。這種評價具有很強的激勵性、導向性,評價時重在激勵,貴于引導,使學生及時了解自己的進步與不足,明確努力方向,提高學習數學的自信,形成積極地作業態度。
六、通過改變家長在作業上的簽名,強化學生良好的作業態度。學生在小學已經習慣作業家長簽字,初中后,我通過家長會等機會培訓家長:每天要給孩子的作業簽字,簽字不能是簡單的“已完成,某某某”,要寫出孩子本次作業進步的地方,如:思路清晰,但對某個知識點還模糊,相信他很快能夠解決這個問題……或者寫出孩子有欠缺的方面,這樣的簽名能夠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朝向家長老師希望的方向去努力,從而提高學生寫作業的積極性和認真程度。
上述幾點嘗試,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使教師變獨角演員為導演,調動了學生與家長的積極性。從而轉變學生對待數學作業的態度,態度的轉變會促進數學成績的提高,提高的數學成績又能正向激勵學生,使學生喜歡上數學,從而形成良性循環。
參考文獻:
[1]史寧中主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解讀.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李秀紅《如何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
[3]趙海燕《小議農村初中數學分層作業的實施》中學教學參考,2011
本文系2017年度河南省基礎教育教學研究項目《城鄉結合部初中數學教學作業有效設計的研究》(JCJYC17030537)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侯瑞平,女,(1980,11)籍貫:河南省安陽市;學歷:本科;職稱:中小學數學一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