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勵
摘要:行政事業單位加強內部控制有利于單位工作的有效運行。當前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存在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執行力度不夠、信息溝通不暢、監管不到位等問題,各單位應當改善內部控制環境、建立風險評估制度、加強內部控制信息溝通和監督管理。
關鍵詞: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
在新形勢下,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方面出現了一些問題,比如對內部控制重要性的忽視、會計核算制度存在問題、固定資產管理不夠完善等。十九大以來,政府部門在鋪張浪費方面有了明顯的改善,但是仍有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
一、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特點
行政事業單位是我國特有的社會組織,其資產屬于國有資產的范疇。行政事業單位為社會所提供的服務具有公益性的特點,所以經費由國家財政負擔。相對于企業來說,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具有如下特點:
1.涉及范圍廣。行政事業單位的服務類型繁雜,所設計的業務也相對復雜,既有收入支出類的經濟活動,又有執法、檢查類的業務活動,這些活動內容都屬于內部控制的范疇。
2.核算體系復雜。行政事業單位活動涉及的單位較多,既有盈利性的企業,又有非盈利性的政府部門和事業單位,所以在會計核算的時候要分別對待。
3.側重點不同。企業進行內部控制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獲取更多的利潤,而事業單位則是為了進一步健全社會公共服務,追求更大的社會效益。
二、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中存在的問題
1.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一方面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機構不夠健全。行政事業單位是黨組織領導下的首長負責制,其監管通常由檢察院、審計局、上級部門來負責。這與公司更側重于自我監管、實行三權分立的組織結構明顯不同,所以行政事業單位在內部監管方面的監督效果不夠好。另一方面行政事業單位的風險意識較差。行政事業單位不存在經營風險,所以他們不擔心因內部控制不力而導致倒閉現象,這為違規操作提供了僥幸的心理基礎。
2.內部控制執行不徹底。內部控制需要將監管部門和崗位職能部門相分離,這樣才能提高監管效率。然而事業單位的監管人員和行使崗位職能人員存在交叉任職的現象。在控制實施的過程中會導致制度形同虛設。行政事業單位財務收支管理比較混亂,單位對票據的領用、使用和核銷制度執行不徹底,沒有建立起對票據使用的管理制度,從而使得一些單位私設小金庫,資金沒有完全納入到監管范圍。行政事業單位在預算管理方面同樣存在不科學的地方,所以導致浪費現象。部分單位為了每年爭取更多的資金,他們往往采用增量預算的編制方法,不結合實際地逐年增加預算資金。
3.信息溝通不暢通。行政事業單位內部信息不暢通,從而引起上下級之間、各部門之間存在信息溝通不暢的現象。各部門之間的業務相對獨立,所以他們無法知曉其他部門的信息。比如有關財務方面的數據由財務部門承擔,其他部門對單位預算的編制和執行情況無法獲悉。另外,行政事業單位不鼓勵各部門之間的信息交流。信息的不暢通一方面會影響到各部門之間的協調,另一方面會影響到決策層決策的制定。信息的不對稱還會使得員工對領導層的意圖不明確,影響到參與內部控制的積極性。
4.資產管理不到位。資產在沒有統一管控的情況下,對資產的使用、保管、清查等制度就難以落實,有時甚至會出現低價處置資產的現象發生。因為行政事業單位沒有成本核算的要求,所以容易為了相互攀比而購置沒有必要的物品,也會出現重復購置的現象,從而造成辦公經費的浪費。
三、行政事業單位完善內部控制的措施
1.改善內部控制環境。首先要加強管理者對內部控制的重視程度。行政事業單位的領導對內部控制的態度會直接影響到內部控制的執行力度,所以應當提高管理者對缺乏有效內部控制帶來的風險的認知。強化風險意識,采取風險防控措施是每一個單位的重要工作。管理者在完善自身的同時應當和各相關部門工作人員進行溝通,聽取他們的意見。其次要健全內部控制制度。制度的建立既要借鑒國內外已有經驗,又要使制度符合本單位的實際情況。最后,要提高財務工作人員的素質。財務工作崗位在內部控制方面處于關鍵地位,其資金的預算和使用,對資金使用情況的檢查和監管等都是內部控制的關鍵[1]。
2.建立風險評估制度。為了防范風險,行政事業單位需要建立風險評估制度,對可能存在的風險進行識別、評估和控制,從而實現規避風險的目的。對風險的評估可借助于企業的SWOT分析法,對某項活動可能出現的優勢、劣勢、機會和威脅進行評估,從而確定本次活動的風險綜合指標。同時要注意,行政事業單位有其自身的特點,其外部環境容易發生變化,比如社會公眾的意愿的變化性就明顯偏大,所以考慮到突發事件對整個群體的心理影響。不同的行政事業部門的風險偏好也有所不同,各單位要根據自身狀況權衡利弊,做好風險防控[2]。
3.加強內部信息溝通。行政事業單位要建立起內部信息溝通制度,確保信息及時有效地上傳下達。良好的信息溝通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內部信息不同部門之間的信息共享,包括部門的文件、會議內容、資料數據等,二是上下級之間進行信息溝通,比如單位要與財稅、審計部門保持溝通,將內部控制中發現的問題向上級主管部門匯報,以獲取政策上的支持,取得資金使用的主動權。
4.加強內部控制監督。為了保障內部控制作用的有效發揮,要加強對內部控制的監管,發現問題及時解決,降低控制風險,同時要利用財政、銀行、稅務、保險監督等相關部門的職能將內部審計和外部審計結合起來,使二者相互促進。內部審理機關、主管部門、社會中介的監督管理對于行政事業單位來說,其目的是相同的,都是為了促使單位更好的運行,尋找各監督主體之間的著力點,使之形成合力,可以更好的發揮監督評價的功能。
參考文獻:
[1]劉斌.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實證研究的文獻綜述與分析[J].中國管理信息化, 2011 (5) .
[2]潘正海, 趙斌.基于財務風險管理的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研究[J].財會通訊, 2012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