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娟
摘要:現今網絡詞語的產生使用了大量的修辭手法,網絡詞語的修辭造詞現象屢見不見,本文從修辭造詞的內涵出發,考察了網絡詞語修辭造詞的六種類型,并總結了使用修辭造詞的原因以及存在的一些問題,最后分析了一下,認為我們應全面地看待網絡詞語的修辭造詞現象。
關鍵詞:網絡詞語;修辭;造詞
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網絡一天天地走入了我們的日常生活,網絡技術不僅給我們提供大量的信息也帶來了網絡語言。當前,網絡語言日益深入人心,對現代漢語的發展產生了越來越大的影響,引起了眾多語言學者越來越密切的關注。網絡語言之所以能受到廣大網民的青睞,并對現代漢語書面語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一個最大的原因就是,在網絡詞語的構成上使用了大量的修辭手段,從而呈現出生動、活潑、有趣的特征,我們應該對其記錄和研究。本文主要從修辭造詞法的角度對網絡詞語進行闡述。
一、關于修辭造詞的內涵
修辭手法作為一種造詞法提出,始于任學良的《漢語造詞法》(1981)。修辭造詞法是漢語詞語造詞法的一種,它是指借用現有的語言材料,利用各種修辭手段來創造新詞語的方法。通過修辭手法創造出來造出來的詞語形具有形象生動,委婉含蓄的特點。在網絡詞匯的發展的過程中,修辭造詞法作為一種獨具特色的創造新詞的方法,對網絡詞匯的豐富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網絡詞語修辭造詞的類型
(一)比喻造詞
比喻是一種常用的修辭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處的乙事物來描寫或說明甲事物。在說明文中又叫打比方,中國古代稱為“比”。可分為明喻式和借喻式兩種:
1、明喻式。特點是詞語中本體和喻體同時出現,例如:草食男:像食草動物一樣性情溫順的男性。
2、借喻式。本體不出現,直接借用喻體來指稱本體,賦予了詞語和原詞義完全不同的意義。例如:“水”在網絡語言里使用頻率較高,網民們抓住水淡而無味 的特點,用“純凈水”表示沒什么內容,意義不大的帖子.灌水:比喻到論壇發一些沒有意義的帖子,就是為發帖子而發。“沙發”指樓主發帖后第一個跟帖的人。“板凳”指樓主發帖后第二個跟帖的人。樓主造新房子,造好之后別人來做客,搶位子,先到的人當然做的是最好的沙發,做不到的坐板凳。
(二)借代造詞
即借用和事物本身有關的特征造成新詞,并用此特征指稱該事物。借代能突出事物的特征,使語言富有變化,新穎醒目,從而吸引人們的注意力,增加語言的表達效果.借代有很多類別,如借部分代整體、借產地代產品、借具體代抽象等等。例如:
1、特征、標志代本體,例如:汗:代替“慚愧、無可奈何”。
2、部分代整體,例如:美眉:美麗的眉毛,用“美眉”代替“漂亮的女生”。美眉”顯然比“美女”更形象,更具魅力。
3、具體代抽象,例如:幼齒:用“幼齒”代替“年紀小。
4、結果代原因,例如:養眼:好看。好看的結果是看過的人覺得看了很“養眼”。
(三)夸張造詞
即用夸張手法造成新詞。所謂夸張,就是極而言之,最突出地強調某種特點。例如:恐龍:指特別難看的女孩。青蛙:指特別難看的男孩。“暈”和“倒”:這兩個詞通常用來回應別人的話,表示極度驚訝之意.
(四)委婉造詞
委婉,又稱婉言,人們在某些交際場合,為了取得好的表達效果,往往需要言語婉轉。用婉言的修辭方法創造新詞的方法叫做委婉造詞。例如:查水表:僅從字面上理解可以是自來水公司例行公事,檢查用戶家的水表是否正常運轉。后在網絡上引申為:有人在網絡上發表了不合乎相關法律法規或者破壞社會穩定和諧等消息而被警方抓捕。
(五)仿擬造詞
即按照原先用的詞語,改變一個語素仿造新詞。仿造造詞分為以下類型:
1、關聯仿擬:指由原型詞順勢類推仿擬造出與原型詞意義相關的詞語的造詞法。例如:紅客、藍客:仿“黑客”紅客”用來指某些標榜自己正義、有愛國心的“黑客”,“藍客”用來指對互聯網感興趣 卻對其他事物毫不關心的“黑客”。
2、相對仿擬:即與原型詞意義相對或相反的仿擬造詞法。例如:大蝦(網絡高手)一一小蝦(網絡新手)
(六)諧音造詞
即運用諧音的修辭方法創造新詞語。運用諧音造詞可以表達含蓄、幽默的效果,使網絡語言更加生動活潑。包括:稀飯:喜歡;矮油:哎呦;大蝦:大俠;醬紫:這樣子;米國:美國。
三、網絡
詞語使用修辭造詞的原因:
(一)為了適應新事物的產生
網絡語言是產生于網絡并廣泛使用于網絡交際與網絡表達的一種語言變異形式,因此,網絡的出現是網絡語言產生的首要前提和物質基礎。
(二)符合人們趨新求異的心理
使用互聯網的人群多是年輕人和有文化的人,這一類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非常強,樂意創造和學習新生事物,使用修辭造詞如“粉絲”代替了“追星族”,雖然意思照舊,但形式更新了,體現了一種嶄新的思維方式。
四、濫用辭格造新詞的問題
豐富了網絡詞語,但是濫造詞語的現象也不容忽視,某些詞語違背了語言原則,表現的過于隨意性,雖然能給網民們帶來一時的輕松愉悅,但從語言學角度看,破壞了語言的純潔,因而無法進入大眾的詞語系統,大致可分四類:
(一)已有了準確表達某一意義的詞語,且為大眾認可使用,再造的新詞并不比原詞更貼切新穎。例如“腳套”已有襪子,“軟筆”已有毛筆。
(二)對原詞意思認識錯誤,導致造出的新詞內部語義矛盾。如“亮哥”,“亮”從粵語“靚”而來,“靚”一般用于指女性,且已有帥哥,根本不必再造出不很恰當的“亮哥”。
(三)語義含糊,不明確,甚至牽強附會。如無污染、有益健康的“綠色”竟然被用于“綠色香煙”、“綠色婚姻”、“綠色寶寶”;再如“彩霸”、“浴霸”、“涼霸”根本不知所云。
(四)運用諧音,導致人們曲解成語和常用語的意思。把“涂料”說成是“好色之涂”,把冰箱說成是“制冷鮮鋒”,宣傳咳嗽的藥就說“咳不容緩”······借諧音亂用詞語幾乎成為商家廣告詞的主要手段。人們開始曲解原有詞語的意思,為中國傳統文化抹黑。
我們應全面地看待網絡詞語的修辭造詞現象。網絡詞語的修辭造詞生動、有趣,優化了網絡語言表情達意的功能,豐富了現代漢語的詞匯的發展規律,遵守約定俗成的原則,將其改造為符合漢語語法和習慣的新詞語。總之,研究網絡詞語構成上的修辭手段,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對漢語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借鑒作用。
參考文獻:
[1]任學良.漢語造詞法[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1.
[2]陳光磊.漢語詞法論[M].上海:學林出版社,1994.
[3]王希杰. 漢語修辭學 [M]. 北京: 商務印書館,2004.
[4]王媛媛. 關于網絡詞語的修辭造詞考察[J]. 科教文匯,2007(12).
[5]劉潔. 論修辭在網絡詞語中的運用[J]. 語言文字修辭,2010(12).
[6]申麗輝,周春林.試析漢語新詞語的修辭造詞現象[J]. 齊齊哈爾大學學報,2014(3).
[7]曾曉鷹. 略論網絡詞語在構成上的修辭方法與創新[J]. 語言本體研究,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