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青
摘要:對外貿易是推動一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故各國所采取的貿易發展戰略對各國的經濟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德國作為貿易大國,其貿易發展戰略在不同時期存在很多相似之處,其對我國的貿易發展存在許多借鑒意義。
關鍵詞:貿易發展戰略;貿易促進政策;適時調整
1978年我國進出口總額僅為26.6億美元,2013年進出口總額突破40000億美元,成為世界第一大貨物貿易國,到2014年進出口總額已達43016.6億美元,年均增長率15.2%,2015年進出口總額有所下降,為39530.3億美元。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對外貿易取得的巨大成就離不開國家在貿易發展戰略方面的支持;但隨著國際政治經濟環境的深刻變革,尤其是在后危機時期以后,世界各國經濟均處于調整恢復期,全球經濟普遍放緩,我國原有的貿易模式也面臨巨大的挑戰。因此,在成為貿易大國之后,我國的貿易發展戰略需要做出適時調整以促進我國發展成為貿易強國。德國作為二戰戰敗國,國民經濟曾陷入過停滯,但卻創造過經濟發展奇跡,在對外貿易及經濟發展方面有值得我國借鑒的地方,因此,本文主要分析德國在對外貿易發展方面的戰略選擇,從而試圖找出更適合我國外貿發展的路徑。
一、德國對外貿易發展戰略
(一)貿易促進政策體系
德國在二次世界大戰后經濟飛速發展,1950年聯邦德國的經濟已恢復到二次大戰以前水平。其后德國進入經濟高速發展期,到2006年德國GDP23027億歐元,同比增長2.7%,經濟總量位居歐洲第一,世界第三;外貿總額16275億歐元,其中出口8960億歐元,增長14%,進口7315億歐元,增長16.5%,連續四年保持世界頭號出口大國地位。德國經濟得以迅速發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投資、消費和出口是推動其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但出口是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德國積極實行貿易促進政策體系來推動對外貿易發展,主張貿易活動主要由企業自主進行、政府的職能重點在于實行宏觀調控,同時在保證企業外貿充分自主前提下,主要通過建立外貿服務機構、提供貿易咨詢服務及財政金融措施、參展促進措施和其他貿易促進措施來促進德國對外貿易的發展。德國的對外貿易在其積極的貿易促進政策的影響下獲得了持續穩定的發展。1950年聯邦德國進出口貿易總額只有46億美元,到1989年德國對外貿易總額已達7203億美元,雖然統一后的德國出口出現兩年負增長,對外貿易也出現一定程度的逆差,但1993年后順差開始逐漸增加,到2004年順差已達到13872億美元。
(二)工業4.0戰略
2011 年德國提出“工業4.0”的初步概念,2013年為了進一步促進“工業4.0”在德國的發展,德國將“工業4.0”項目作為需要在未來重點發展的項目之一,并將其納入《高技術戰略2020》中,且投入大量資金來支持企業創新和研究,“工業4.0”正式成為一項國家戰略。由于工業4.0的主要特點是信息物理系統的智能化,靈活、個性、數字化是工業4.0產品追求的主要目標,基于工業4.0的國際貿易結構及交易能力也將發生變動。
二、德國貿易戰略對我國的啟示
通過對德國對外貿易戰略的分析,可以看出,德國通過貿易促進政策體系建立了企業自主經營與政府宏觀調控相結合的外貿發展模式,這種模式對德國發展對外貿易、保持德國貿易大國地位起到重要作用。同時德國工業4.0戰略將互聯網、服務網和集成物聯網作為工業4.0的發展基礎,強調工業4.0推動的智能化在國民經濟及對外貿易發展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國在對外貿易不斷發展的同時,面臨一些前所未有的新形勢,目前的貿易促進政策體系仍然存在很多問題,因此,我國必須借鑒德國的貿易戰略來不斷完善新型外貿促進體系,并根據國內外經濟形勢對貿易戰略做適時調整,通過將外貿政策與整個國家的產業政策相結合,扶持本國產業,提高國際競爭力以振興出口,利用對外貿易來促進本國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優化。另外,智能化是未來制造業發展的核心,我國應把握工業4.0的機遇,制定一個清晰的發展戰略來指引工業4.0在我國的發展,在我國經濟新常態背景下,既要保障對外貿易的持續穩定發展,不斷提升對外貿易效應,優化對外貿易結構,也要重視科技在對外貿易發展中的突出作用。
參考文獻:
[1]任蕊.“工業4.0”對我國國際貿易的影響和對策分析[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15.
[2]蔡制宏.論德國貿易促進政策體系及其對我國的啟示[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7.
[3]杜品圣.智能工廠——德國推進工業4.0戰略的第一步[J].自動化博覽,2014(2):5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