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強
【摘要】我國的經濟開發區是指某一區域政府,根據當地經濟發展情況和自身的經濟發展需求,通過市場調節、行政干預等手段,匯集各類型生產要素進行科學有效的整合,使該地區獲得功能區域優化、結構層次合理布局,最終形成產業特色鮮明的企業匯聚地。本文主要闡述了,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建立的經濟開發區對推動改革前行,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發揮的巨大作用。同時,從另一角度分析、總結了經濟開發區在體制機制和建設管理方面存在的諸多問題,進而提出了如何在新形勢下大力推進經濟開發區建設,促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建設性意見。
【關鍵詞】經濟開發區 開發區建設 建設管理
經濟開發區是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也是區域經濟建設發展水平和實力的集中表現。大力加快建設和發展經濟開發區,是我國各區域工業化發展進程中首要的工作任務。
一、我國經濟開發區在發展過程中表現出來的主要問題
(一)經濟開發區在建設發展中的規劃定位問題
我國的經濟開發區主要包括經濟技術開發區、高科技工業園、高新技術開發區以及各類產業工業園。經濟開發區在吸引外商直接投資,刺激區域經濟發展等方面展現出來的優勢,使得部分地方政府在缺乏調查研究和科學論證的情況下,急于設立經濟開發區,導致開發區定位不夠清晰、規劃建設不符合當地產業特點。
(二)經濟開發區在建設發展中的體制機制問題
1.現階段,我國大部分經濟開發區的管理委員會是由地方政府直接委派,采用的是行政事業管理模式。同時,很多的經濟開發區又都自行成立了園區的管理服務公司。在實際管理過程中,沒有非常明確的界定管委會和服務公司的職責權限,管委會在管理中參與的細節過多,管理方式過于教條、死板,而服務平臺公司在實際工作中受到管理權限的制約,根本沒有辦法充分發揮基礎設施建設和園區融資、投資的管理主體作用。這種的現象已經成為了開發區管理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2.我國經濟開發區所屬的各地相關政府部門,給予開發區管委會的經濟管理權限不夠充分,管委會和相關政府部門的經濟管理權責不夠清晰明確。由于國土和工商等行政主管部門對經濟開發區實行垂直管理,使得土地儲備、項目規劃及審批等管理權限仍然保留在相關政府部門的手中,開發區管委會無法直接完成審批等相關事項的辦理。投資企業在辦理生產、經營審批時既要到相關政府部門辦理,又需要再去管委會部門辦理,辦事效率低下。
3.我國的經濟開發區大部分都設立在遠離城區相對偏遠的地方,人們生活、工作以及交通等設施條件十分艱苦。但是,開發區員工待遇與繁華城區的職工待遇沒有任何優勢,客觀造成開發區對人才的引進缺乏吸引力。同時,工作人員的缺乏勢必造成工作任務的相對繁重,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開發區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使得開發區很難吸引高水平、高素質的人才。
(三)經濟開發區在建設發展中面臨的主要問題
1.開發區的建設發展,首先需要解決的就是土地問題。開發區在土地供應上普遍存在的問題主要有:
(1)建設用地指標緊張。各地區的建設用地指標都是有限的,地方政府在保證當地基礎設施的用地需求之后,能留給經濟開發區的用地指標極其有限。
(2)目前,征地拆遷問題已成為經濟開發區建設發展的一大瓶頸。很多招商引資的好項目不能落地,主要問題出現在沒有能解決好征地拆遷問題。
2.開發區的建設發展,其次需要解決的是建設資金問題。經濟開發區從規劃設計到征地拆遷再到基礎設施建設,各實施階段都需要大量的建設資金。然而,很多地區的財政儲備并不寬裕,寄望于財政預算能夠安排充足的資金用開發區建設并不現實。并且,一個項目從前期規劃到投產產生效益需要一定的運轉周期。在這段時期,大部分地方財政很難給與開發區建設以持續性地資金投入。
二、我國經濟開發區未來建設發展中的相關建議
(一)大力推進經濟開發區的特色發展
經濟開發區的建設發展,首先要找準定位,利用地區特色并整合利于自身發展的各種資源進行建設項目的開發與發展。其次,要了解國家政策的導向,對于能耗高、污染環境的產業項目要謹慎上馬。
(二)完善經濟開發區體制機制管理
1.我國的經濟開發區建設,經過多年的探索與研究,獲得了長足的進步。成功開發區的建設經驗告訴我們,開發區發展若想獲得成功,需要創新體制機制管理,整合地區各種有利資源,并且充分發揮開發區投融資及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作用。
2.嚴格按照國家法律法規的要求,充分給予開發區相應的行政管理和經濟管理權限,使開發區管委會能代表同級政府在區域內行使經濟和行政管理職能。通過規范管理層次,使投資企業從事生產、投資以及經營等各環節的審批事項都能在開發區辦理。通過優化、簡化行政審批程序,來提高行政辦事效率。
3.經濟開發區的進一步發展,更應注重人才的引進,創新開發區的用人激勵機制,對開發區內的公務人員實行聘任年薪制,通過企業化的管理考核手段,刺激公務員的服務積極性和辦公效率。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國經濟開發區建設與發展,必須對區域資源特色和產業結構形式進行有機的整合及戰略性地調整。加強高新科技產業投資企業的建設主導地位,應強化民營科技企業的主體地位,引導開發區區域內的大學、科研院所向企業發展轉移,實現科技成果和開發人員共同進入企業的目標。激勵科技成果持有者能夠自主創辦企業,推動民營科技型企業做大做強,使經濟開發區建設變得更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