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雨騫
【摘要】本文對新三板企業——參仙源財務造假的動因和手段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財務造假的具體防范措施。
【關鍵詞】參仙源 財務造假 防范措施
引言
近些年,財務造假的事件頻頻發生。上市公司財務造假在當今市場上已經成為了一個普遍存在的不良癥結。從最初被曝光的南海公司造假案,一時間轟動全國,造成了金融市場的巨大波動。從那之后,財務造假的事件頻頻被揭露,不斷地動搖著投資者們的信心。而隨著經濟一體化的不斷推進,許多公司更是為了追逐更多的利潤而不惜在財務報表上動手腳,最終導致財務丑聞爆發。例如21世紀初期,美國曝光的“安然公司破產案”,曾經的世界500強企業,在被美國證監會進行關聯方交易的調查時,承認了其虛報利潤而進行財務造假的事實。就在安然公司的風波還未平息時,2001年11月世通、施樂等世界名企就又被爆出了財務舞弊。一時間公司股價大跌,使眾多投資者們蒙受了慘重的損失,同時還導致了安達信的破產。而此時的中國,情況也并不樂觀,財務造假的事件也是層出不窮。從相對較早的長城機電虛假財務報表事件,到瓊民源、銀廣廈等丑聞的曝光,使得投資者們對市場漸漸喪失信心。但隨著監管力度的加強,財務造假的手段也越來越高明,涉案的利潤也越來越大。之后被曝光的萬福生科、新大地、藍田等等財務造假案件,都給市場和市場主體造成了非常惡劣的影響。這些丑聞的發生,不僅擾亂了市場的穩定發展局面、給投資者帶來嚴重損失,更令整個市場和中介機構遭遇到了空前巨大的信任危機。
近年來隨著新三板的蓬勃發展,新三板上市公司越來越多,同樣出現了新三板企業財務造假行為。參仙源財務造假案被認為是新三板財務造假的首個案例,因此,分析該公司財務造假的動因和手段,對于今后相關機構對財務造假的懲治,市場的平穩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下面將集中分析新三板企業——參仙源財務造假案例,并提出防范財務造假的措施。
一、參仙源財務造假案例始末
于2006年成立的參仙源公司,直到2012年都還是經營虧損狀態,卻在2013年終于實現了扭虧為盈,公司開始從事大量銷售人參的業務。2013年起,參仙源的大客戶只有受控于同一大股東的“兄弟”單位——參仙源酒業一個,其采購額占到公司總營收的70%還多。根據財報,2012年參仙源的營收為7545萬元,虧損為2329萬元。但到了2013年,參仙源的營收驟增至1.98億,凈利潤也達1.15億。觀察到2013年參仙源公司的業績構成中,“野山參”銷售收入1.42億,竟占了總營收的70%還多。而買家也只有參仙源酒業一個。
根據參仙源公司在轉讓說明書中的解釋,扭虧為盈的原因正是因為野山參生長環境和年限的特殊,經過多年的種植,公司2013年才開始進行銷售,而參仙源酒業依托野山參生產人參酒。參仙源酒業與參仙源公司于2012年簽訂了三年的購銷協議。目前參仙源公司的野山參產品單一的銷售給關聯方客戶參仙源酒業,因為生長期十五年的野山參很稀缺,所以公司必須優先保證參仙源酒業的需要。
2014年,參仙源酒業作為收入支柱發揮作用的更加的顯著了。根據財報,參仙源公司2014年營收1.16億元,凈利潤6630萬元。在當年的收入中,參仙源酒業的貢獻又高達9000多萬元,占總營收的比例提高到了將近80%。在同期,同行業的某上市公司也被質疑發生了財務造假行為。所以參仙源公司和關聯方客戶參仙源酒業進行的大量人參買賣也被懷疑存在著虛增銷售的行為。
最終,中國證監會對參仙源公司既定的違法事實做了懲處:責令參仙源改正,給予警告,并處以60萬元罰款;對董事長于成波、總經理李殿文警告,并分別處以30萬元罰款:對財務總監趙冬穎警告,并處以10萬元罰款:對其他相關責任人肖林、吳文莉、蔣群警告,并分別處以5萬元罰款。
二、參仙源財務造假的動因
(一)主觀動因
參仙源公司在新三板市場上掛牌過程中,先后進行了四次定向增發,定向增發的頻率比較高,而且每次增發股價都高于市場價格很多。但通過對其財報的分析,參仙源公司在股價保持在一個高水平的情況下,其市盈率波動卻很大,是一個持續走高的狀態。同時,參仙源公司每年的利潤同樣是一個連年增長的趨勢。所以可以分析到,公司利潤的增加對定向增發時的高股價有很大的輔助作用。倘若參仙源公司財務造假中虛增的高數額的利潤,它2013年的經營其實是虧損的。那么在以后的定向增發中也就不可能維持一個很高的股價和市盈率了,更重要的是對于參仙源公司所融資金的多少也有很大的影響。所以,在公司拓展融資的強大需求下,財務造假這條路就顯得很具誘惑力了。
(二)客觀動因
1、新三板市場監管制度的不完善
新三板市場成立后發展迅速,掛牌的公司數量過多,導致新三板市場的各項監管法律還跟不上其發展的速度,監管的滯后使得快速增長的新三板市場出現了很多財務造假的問題。另外,新三板的市場主體主要是一些中小企業,本身企業的信譽就有好有壞,整體的監管和披露方面就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所以,新三板市場進入門檻低、審核力度松都為公司企圖財務造假、賺取利潤提供了便利條件。
2、企業內部治理結構不健全
由于新三板市場主體主要是一些中小企業,就如參仙源一樣公司的股權結構很集中。在參仙源公司的股權結構中,董事長于成波和他的妻子一同持有公司最大股東碧水投資的所有股份,而且于成波的妻子還擔任著關聯企業的總經理。不但如此,于成波還是參仙源旗下的酒業公司、生物工程公司和護膚品公司的董事長。可以看到,參仙源公司的股權過于集中導致職權之間無法進行有效的相互制衡,所以公司本身就存在著很大的財務造假的隱患。
三、參仙源財務造假的手段
(一)少確認成本、偽造協議內容
2013年參仙源公司與佳業山貨簽訂的人參撫育協議其實只是一個幌子。真實的情況是參仙源公司是在利用佳業山貨外購野山參,所謂的人參撫育的支出其實是外購野山參的費用。通過偽造的協議內容,參仙源能夠將本應列支費用的這筆支出資本化計入了生產性生物資產項目。參仙源公司持有的山林是它的生物性生物資產,目的是為了撫育野山參而不是為了出售。因此,公司將從第三方購買到的野山參當作自己的生物性生物資產,顯然是為了利用費用資本化少確認成本,在財務上作假以提高利潤。
(二)利用關聯交易虛增利潤
參仙源公司在2012年的經營是凈虧損的,但在當年與參仙源酒業簽訂了一份購銷合同后,2013年參仙源公司很快實現了轉虧為盈,主營業務收入漲幅達到了162%,其中野山參的銷售占營業收入的比例遠超50%,而公司最大的客戶就正是參仙源酒業。之后的調查揭露了參仙源向參仙源酒業銷售的野山參大部分都是從第三方外購的,而且外購的價格是每支400元,但根據購銷合同,參仙源是以每支800元的高價賣給參仙源酒業。銷售價格很明顯是不公允的,所以,參仙源以不公允的價格進行的銷售所得顯然是不應被確認的,參仙源利用關聯交易達到了虛增利潤的目的。
四、財務造假的防范措施及建議
我國的財務造假案件的發生頻率在增加,所以盡快防范和懲治財務造假現象已經是很有必要的了。以下是針對幾方主體提供的相關建議。
(一)針對監管部門的建議
監管部門應該加強財務造假發生后對企業的處罰力度。公司要以盈利為目的,所以它的每一項決策都會去權衡成本和效益。從本質上來說,企業是否會去實施財務造假其實就是一個博弈的過程,當實施舞弊的潛在收益還抵不過違規帶來的成本的時候,企業就不會選擇去實施財務造假。所以,若監管部門加大對財務造假的打擊和處罰,提高了財務造假的成本后,就可以有效的遏制很大一部分有企圖的企業。具體的做法可以為:更清晰的界定財務造假的主要責任人、商定一個合理卻又有效的罰款金額、在相關責任人的誠信記錄中有所記錄、再嚴重的財務造假行為可以責令該公司退市等等做法。
(二)針對企業的建議
企業應該完善、健全內部的會計控制。內部控制是企業內部各個職能機構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可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內部控制的健全,不僅可以提高公司經營的效率,還可以通過部門之間的制衡有效的防范財務造假的發生、對財務信息的真實公允提供保障。具體的做法可以為:公司內部制定出有關內部控制的相關制度規定,這樣有了白紙黑字的制度為保障,有利于企業內控的實施;除了制定出規定,公司還可以定期的對公司內部控制的執行情況做評估,這樣發現的內控漏洞可以去及時完善補足。
(三)針對中介機構的建議
注冊會計師行業應該明確并加強審計的獨立性。審計應該保持超然的獨立性和客觀性,這是它存在的基石。但是現在許多審計都無法保持獨立客觀,在與客戶接觸的過程中,很容易受到非理智因素的影響近而導致財務造假的發生。所以,注冊會計師協會和自律組織應該出臺一些政策以保障審計的獨立性。具體的做法可以為:在注冊會計師協會內部也設立監管部門,當某公司要聘用會計師事務所時,通過上報內設的監管部門可以審查獨立性、是否存在利益沖突等等問題:還可以出臺政策去限制會計師事務所承接的非審計業務,這樣做可以大大限制住審計的活動范圍,有利于加強審計的獨立性。
(四)針對從業人員的建議
加強對從業人員道德誠信和職業素養方面的教育。會計從業人員的誠信與堅守職業素養是保障行業正常有序運行的關鍵,很多財務造假案子的發生都與從業人員缺乏道德意識有關。所以要不斷進行有助于提高從業人員素質和能力的教育,讓他們在工作中能夠認識到財務造假的危害,并且具有識別財務造假的能力。具體的做法可以為:不斷完善誠信檔案,既有助于信息的公開透明,又有助于監管機構的管理:還可以搭建專門的從業人員教育和交流的平臺,定期開展教育活動,還可以促進從業人員之間的學習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