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雅雯
【摘要】在各式各樣的社會關系中,最重要的莫過于社會主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婚姻家庭中也不例外,妥善處理夫妻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是建立和諧的婚姻家庭關系必不可少的議題。因此,充分了解我國現行立法關于夫妻財產制度的具體規定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夫妻財產制 法定財產 約定財產 所有權
一、夫妻財產制度的概述
(一)夫妻財產制度的概念
夫妻財產制度,是用來調整夫妻之間財產關系的法律制度。具體包括夫妻之間財產關系的設立、變更及廢止,夫妻雙方婚前財產和婚后所得財產的歸屬、管理、使用、收益、處分,以及家庭生活費用的負擔,夫妻雙方共同債務的承擔,婚姻關系終止時夫妻財產的清算和分割等問題。
(二)夫妻財產制度的特點
1.夫妻財產制度的主體是特定的
夫妻財產關系產生于具有特定身份的夫妻之間,僅僅具有同居關系而沒有法律意義上的夫妻關系的男女雙方是不可能產生夫妻財產關系的,他們之間只能產生一般性的財產關系。
2.夫妻對于共同財產的權利是平等的
《婚姻法》屬于民法體系的范疇,其主要是用來調整婚姻家庭中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而夫妻雙方作為婚姻關系的主體,對于其共同財產當然享有平等的權利。
3.夫妻財產關系具有依附性
夫妻財產關系不能獨立存在,必須以夫妻雙方的身份關系的有效成立為前提而存在,夫妻的身份關系是夫妻財產關系存在的先決條件。
二、夫妻財產制度的立法原則和立法類型
(一)夫妻財產制度的立法原則
1.夫妻平等原則
夫妻財產制度有身份法的性質,夫妻財產制理應將夫妻雙方人格平等貫穿始終,夫妻雙方對共同財產享有平等的權利和義務,這也正是男女平等原則在夫妻財產制立法中的完美體現。
2.意思自治原則
意思自治是指當事人依法享有自愿訂立合同的權利,任何單位個人不得干涉。夫妻雙方對于夫妻財產的存在形式、權利歸屬等可以自由約定且約定優先。
3.保護弱者利益原則
在婚姻家庭中,夫妻雙方由于性別、能力、社會分工的不同,女方,特別是專職從事家務勞動的女方,往往處于弱勢地位,為了實現男女平等,利用立法保護弱者利益勢在必行,世界上大多數國家也都采用這一原則。
(二)夫妻財產制度的立法類型
1.法定夫妻財產制
法定夫妻財產制是指我國立法明確規定的夫妻財產制度,其主要包括夫妻共同財產和夫妻個人財產。
2.約定夫妻財產制
約定財產制是指夫妻雙方作為平等的民事主體,利用自愿約定的方式來決定夫妻財產制的形式,這是意思自治原則在夫妻財產制度中的完美體現。
約定財產制的存在可以讓夫妻雙方更加靈活的處分、管理自己的財產,滿足其對財產形式的要求,彌補法定財產制的不足,使夫妻財產制度更加科學化。
三、我國現存立法中夫妻財產制度的內容及不足
(一)我國夫妻財產制度的內容
1.夫妻雙方的財產權利
(1)所有權
所有權是指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雙方對共同所有的財產平等的享有占有且不受他人侵犯的財產權利。
(2)使用權
使用權的存在以所有權的存在為前提,夫妻雙方對共有財產的使用是夫妻財產權的重要組成部分,夫妻雙方對共有財產享有平等的使用權。
(3)處分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十七條規定,“夫或妻對夫妻共同財產做重要處理決定,應當平等協商,取得一致意見”。
2.夫妻之間的財產義務
(1)夫妻雙方對家庭生活費用的負擔
幸福美滿的婚姻家庭生活是需要夫妻雙方共同努力去經營的,婚姻家庭產生的各種消費應當由夫妻雙方共同管理。
(2)夫妻雙方對外債務的清償義務
享有權利必將承擔義務。夫妻財產關系不僅僅指夫妻雙方之間的財產關系,還包括夫妻雙方與第三人的財產關系。
(3)婚姻關系終止時的財產分割
夫妻雙方終止婚姻關系時的財產分割問題,我國婚姻法作了非常詳細、嚴謹的規定,主要是遵循意思自治原則。
(二)我國夫妻財產制度的立法缺陷
1.對家庭生活費用的承擔問題缺乏明確的規定
在中國,“男主外,女主內”的家庭思想依然占據重要的地位,妻子的家庭地位往往被忽略,家庭矛盾也會越發嚴重,有力的沖擊著一個家庭的和諧穩定。
2.我國的夫妻財產制度在立法結構上缺乏統一性
目前我國關于夫妻財產制度的立法規定都散見于一系列的法律規范中,這樣分散的規定會給我們日常的司法實踐適用法律帶來很大的困難,不利于司法活動的高效進行。
3.我國的夫妻財產制度缺乏通則性規定
通則性規定是一部法律中的骨架和綱領,是立法目的的直接表現形式,往往體現著法律的理念和靈魂,因此通則性規定是法律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四、我國夫妻財產制度立法的完善建議
(一)制定關于生活費用承擔問題的法律規定
立法中加入關于家庭生活費用承擔問題的規定,通過立法的方式,大家心里會形成統一的認知,那家庭生活中威脅婚姻關系的不穩定因素之一就會被消除,婚姻關系就會更加穩定,社會關系也一定會更加穩定和諧。
(二)相關立法部門重視立法、完善立法
相關立法部門應該重視社會實踐過程中發現的各種立法缺陷并結合我國的社會現狀和文化背景,審視法律法規的不足之處,及時更新法律,保障法律法規順應時代的發展潮流,方便司法實踐的適用,解決復雜的法律糾紛,從而更好地為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服務。
(三)加大立法宣傳力度
號召相關法治工作單位或者各個高校多多開展法制宣傳工作,讓法律真正走進每一個人的世界里,共同創造更加和諧穩定的社會氛圍。
總之,黨的十八大以來,法治政府、法治社會、法治國家的觀念深入人心。只要每一個家庭都努力減少糾紛,追求和諧,那我們的社會,我們的國家就會和諧穩定,實現長治久安,并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奠定堅實有力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