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明志
隨著某企業2017年新的薪酬文件下發執行,其工資總額的統計項目得到進一步明確,有利于其更好的統計和分析工資數據。但在過去,他們對工資總額的項目統計和界定上存在分歧,今后需要徹底解決此問題。筆者嘗試就某企業的實際情況,對其工資總額的項目準確統計等問題提出幾點想法。
一、“工資總額”是什么
平時我們所指的工資總額主要由六個部分組成:(1)計時工資(2)計件工資(3)獎金(4)津貼和補貼(5)加班加點工資(6)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但某企業在實際統計的時候卻發生了分歧。
(一)工資總額數據以財務應付職工薪酬科目作為基準。有人認為工資總額和財務系統里面的職工薪酬科目數額是一個概念。實際上,財務系統的薪酬科目是根據財務的規定設置和核算的,與某企業設立的勞資指標存在一定差異。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1.財務應付職工薪酬科目包括勞資統計中工資不包括的內容:如解除勞動合同一次性補助、發放給離退休人員的節日補貼等。2.工資總額包括財務應付職工薪酬科目不包含的內容:書報費、長病人員工資、財務應付職工薪酬科目外的獎金(報酬)、部分人員工資按某企業要求列入了安全生產費或科研費用等情況。
(二)工資總額不等同于:“職工應發收入”。許多人認為工資總額就是“職工收入”,甚至包括一些從事勞動工資的人員也這樣認為。實際上,工資總額和職工收入算是兩個概念。工資總額的定義是某企業發給職工的勞動報酬。而其企業職工收入的范圍則不僅僅是這部分,它還包括許多其他的收入,如新聞稿件的稿費、出差的津補貼、通訊費包干補助等。
二、某企業工資總額統計的現狀
在其日常勞資管理工作中,要準確統計工資總額,必須掌握好工資總額統計的口徑。從工資總額定義中我們可以知道:它是強調單位發給在職職工的,其他人員一律不算。另外它屬于“勞動報酬”,如發給在職職工的福利費、勞動保護費等性質的貨幣或實物,有時候某企業通過被開發票報銷列入福利費或勞動保護費科目,但根據國家統計規定,這項費用需納入工資總額范圍。還有就是在確認工資總額時實物和貨幣等同,如剛說的防暑降溫費或以工會名義發放的實物。實際意義上,在統計上它也不需要考慮是否出自財務的職工薪酬科目。
筆者歸納了某企業統計工資總額的口徑主要存在以下問題:一是工資總額人員范圍過大,包含了非在崗職工的生活費。二是按季度和平均人數統計,有誤差,沒有詳細到月份及每個人,不利于統計每個人的工資收入對比分析;三是機關人員工資數據采用財務部薪酬科目數額。四是目前統計表只統計了貨幣工資;五是所屬單位上報的數據沒有復核機制,難以保證數據的可信度;六是統計的數據沒有以年度內實發月數為周期,而是以應發數加上預估數作參考。
三、工資總額統計存在的問題分析
某企業在實際統計上仍問題有亟待解決,這些問題既有薪酬文件本身的,也有實際情況復雜多變造成的。
(一)從勞動用工形式上看,非在崗職工主要由內退人員、長病、下崗人員等人員組成。這些人員某企業按有關規定發給他們的錢不是勞動報酬,屬生活費性質,因而不應將其列為“工資總額”范圍,而稱為“生活費”。
(二)工資總額在各項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也對企業領導的決策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于某企業來說,它是制定戰略及計劃的重要參考,是考核計劃完成的依據,也是提取單位相關支出(如社保)的依據。由此可見,工資總額指標關系到單位和職工個人的切身利益。也正因為如此,統計的隨意性會導致這一指標所反映的數字真實性越來越差。
(三)近年來,個稅稽查越來越頻繁,所屬單位需要按照稅法規定足額繳納個稅。這項監督措施在推進過程中,或多或少會打折扣。因此某企業需要要加大檢查和監督力度,花大力氣解決這一癥結問題。
四、準確統計工資總額的幾點建議
根據某企業實際情況,提出如下三點建議:
一是工資總額統計結果應使用年周期作為年度工資支出情況的客觀反映。因此,公司統計的口徑應按年周期“實際發生制”,一般不予調整,特殊情況下,如某筆工資或獎金發放的時間對工資總額有很大范圍的影響才考慮予以調整。
二是工資總額的統計口徑和項目規范起來。通過對某企業的統計口徑和項目的分析,筆者認為該剔除去的必須按國家統計要求剔除,沒有納入進來的指標項目也要按正常的數據一一統計進來,做到準確規范的統計,最好是設計一張結合企業實際情況的數據統計表格。
三是建立一套方便使用的數據庫。筆者認為該數據庫應能做到在同一張表上對工資總額進行統一匯總和分析對比,如個人與個人,單位和單位之間等。并能夠將各單位所有工資總額的項目納入進去,所屬單位的財務人員能夠對原始數據按月統計上報,由某企業的人力資源部導人數據匯總,匯總時對異常數據進行核查。另外還應具備導出、分析、對比等基礎功能,以姓名和個人賬號作為信息檢索標記避免重名人員的出現,每月匯總的數據既相互獨立又相互關聯,既可以匯總出個人全年的每月工資,也可以匯總出同類崗位或同一單位的人員工資。其次還要考慮人員調動或辭職、年中入職等情況,后一個月發放的工資和基礎信息不受前一個時期的影響,基礎數據按月更新,這樣的話某單位工資在進行核算時不受影響。如某職工,在兩個及以上單位同月有工資發放,該數據庫可以識別成多次(N≥2)發放工資。如有需要,還需要具備單獨核算班子成員的工資功能,加設單位子欄目備注,區分開來。對于該數據庫的使用,某企業人力資源部至少要保證每半年能對項目部工資的發放情況進行復核,修正上報不準確的數據,避免漏報或少報的情況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