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曉紅
【摘要】本文運用體育學,經濟學以及社會學等學科的相關原理,立足與體育健身產業理論的研究。在大眾健身意識和認識的逐漸提高,科學健身的概念已初步建立的基礎上,研究建立科學健身示范區的健身模式,在我國現階段體育健身產業發展的現狀有清楚的認識后,找出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之處,在學習、借鑒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成功經驗和技術時,結合我國實際情況,提出促進我國體育健身發展的對策和途徑。
【關鍵詞】科學健身示范區 建立 體育健身產業 研究概述
1.研究目的
體育健身產業在作為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隨著人們對健康認識程度的提升,特別是在“體育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中提出把建立科學健身示范區,建設群眾科學服務平臺,促進科學健身成果轉化和應用作為重點內容進行實施,科學健身已經成為全民健身的流行趨勢。“科學健身示范區”是通過搭建群眾體育科學健身服務平臺,進一步促進科學健身成果轉化,形成良好示范效應的這種全新健身模式應運而生。
2.研究對象與方法
2.1研究對象
體育健身產業發展的國內外現狀研究文獻資料。
2.2研究方法
資料法、對比法、分析綜合法。
3.結果與分析
查閱相關文獻資料發現我國的體育健身產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發展現狀、不足以及對策等方面的。
3.1體育健身產業發展的現狀與不足研究
這類研究主要闡明了體育健身產業現階段發展狀況以及不足之處。我國體育健身產業至今有30多年的發展歷史,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健身市場體系初步形成,預計這種產業也將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之一,但存在居民健身意識薄弱、體育體制改革嚴重滯后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給不足、發展不平衡,體育產業統計體系不健全等問題。
3.2體育健身產業發展的政策和建議的研究
這類研究著重闡明了推動體育產業進一步發展的政策和建議,在政策和具體措施方面提出了建議,如給予體育健身產業適當的政策扶持、注重專業管理人才的培養,積極推動產業結構的調整,確立健身市場管理法規,加強推廣宣傳,做好正確引導我國大眾健身項目健康的開展,體育產業朝國際化發展等建議。
3.3科學健身理念的研究
這類研究主要是科學健身方法和要素的研究,針對在科學健身概念的建立和健身過程中出現的一系列問題等內容進行了闡述。“生理—心理—社會”三維整體性醫學模式帶來了現代科學健身觀,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適應社會的能力和適應環境的能力都是健身觀的組成部分,它們是構成健康的要素之一。而在群眾體育開展過程中健身人群缺乏科學健身方法和體育技術指導,致使運動損傷增加和運動效果不佳;推動科學健身的新舉措有增強科學健身意識、普及科學健身知識,選擇合適的健身項目等內容。
3.4科學健身示范區的研究
關于科學健身示范區的研究不多,它屬于較新的課題,主要是從宏觀層面——政策以及管理層面和微觀——具體案例進行了分析和論證。影響示范區體育鍛煉活動的因素主要是政府的組織管理、財政的投入力度和推進過程的完善三大方面,關于示范區結構的研究有北侖國家級健身示范區的研究,在分析全民健身示范區的結構特征上剖析其存在的問題,為政府針對全民健身示范區的結構以及推廣效應提出理論依據。
3.5歐美日本等體育健身產業發展發達國家地區的現狀研究
政策傾斜,資金扶植,專業人員的培養,相關法律的建立等措施是歐美日本等國家積極發展體育健身產業發展的舉措,國家經濟發展水平和社會發展水平教高,是西方發達國家及地區能夠率先發展體育健身休閑產業的基礎條件。
綜上所述,對體育健身產業和科學健身以及示范區的研究已經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然而不難發現,以科學健身示范區這種模式來分析研究我國體育健身產業發展的研究幾乎是空白。從研究內容上看,對體育健身產業發展的現狀、分析和對策的研究較多,此類研究重點闡述了開展情況、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之處,提出了解決的方式方法,基本上是理論上研究多,結合實踐的內容少,缺乏從結合實例來解決問題;對科學健身的研究,主要是在理論上的研究和小規模的實踐分析,更多側重的是科學健身方式方法對參與人群的影響分析,對示范區內容的研究主要對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從研究科學健身示范區對體育健身產業發展的層面來講,涉及的是示范區的結構特點,并沒有上升到對體育健身產業的層面來。
4.結論與建議
科學健身示范區的建立打破了傳統體育產業的發展模式,開辟了新的理念和思路,1.政府給予了政策傾斜,資經扶持;2.加大專業人員的參與度,注重體育產業健身人才的培養;3.產業結構趨于合理化;4.科技成果惠及民眾;但它還處于探索階段,在具體實施階段中大眾對“科技惠民”的接受程度、傳統的體育健身產業發展的不足和弊端對示范區的影響等問題是進一步推動體育健身產業發展需要解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