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浩嚴
[摘要] 目的 觀察健脾益腎活血化瘀方聯合二甲雙胍治療2型糖尿病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擇2016年4月—2018年2月該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2組。納入標準:其中觀察組50例采用健脾益腎降糖方聯合二甲雙胍治療;對照組50例采用單純二甲雙胍治療。 結果 ①中醫癥候評分:治療后,觀察組中醫癥候(3.2±1.4)分,低于對照組(4.6±1.2)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5.37,P<0.05)。②糖代謝指標:治療后,觀察組FPG、PBG、HbAlc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4.72、4.17、5.18,P<0.05)。③氧化應激指標:治療后,觀察組SOD高于對照組,MDA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5.00、4.76 ,P<0.05)。結論 健脾益腎降糖方聯合二甲雙胍可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效果,抑制2型糖尿病患者氧化應激反應。
[關鍵詞] 2型糖尿??;健脾益腎降糖方;二甲雙胍
[中圖分類號] R2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8)10(a)-0055-02
糖尿病是一種多病因的代謝疾病,其臨床特點為持續高血糖癥狀,伴有胰島素分泌不足,其發展亦可引起脂肪和蛋白質代謝紊亂。糖尿病是心腦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險因素在世界范圍內呈流行趨勢。2010年世界范圍內的糖尿病導致的死亡達到130萬,而在2013年的全球糖尿病患者已經高達3.82億[1]。據2010年調查顯示,中國成人糖尿病患病率為11.6%,男性和女性分別為12.1%和11.0%[2]。2型糖尿病的治療目前局限于人工胰島素注射及口服胰島素增敏藥,部分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或或使用大劑量的人工胰島素注射。中醫對2型糖尿病的認識歷史悠久。中醫典籍記載了與2型糖尿病類似的疾病,即“消渴”病?!跋省痹凇饵S帝內經》《素問》《靈柩》等典故中多次出現,其中《素問!奇病論》描述到“此人必數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內熱,甘者令人中滿,故其氣上溢,轉為消渴”,與現代2型糖尿病的臨床表現十分相近。2016年4月—2018年2月該研究采用健脾益腎活血化瘀方聯合二甲雙胍治療2型糖尿病,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該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2組。納入標準:其中觀察組50例,包括男32例,女18例,年齡42~76歲,平均年齡(53.2±12.4)歲,病程0.5~25年,平均(7.3±6.5)歲,合并高血壓12例,高脂血癥16例,冠心病3例。對照組50例,包括男28例,女22例,年齡40~78歲,平均年齡(54.7±10.8)歲,病程0.5~21年,平均(6.5±5.3)歲,合并高血壓10例,高脂血癥13例,冠心病4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二甲雙胍(0.25 g,國藥準字H20054790)口服,0.5 g/次,2次/d,4周為1個療程。觀察組則在二甲雙胍的基礎上加用健脾益腎活血化瘀方,方劑如下:黃芪15 g、丹參15 g、茯苓10 g、山萸肉10 g、山藥10 g、桑葚15 g、黃連15 g、五味子10 g、川芎10 g、木香5 g、水蛭5 g,水煎取汁300 mL,分早晚兩次口服,4周為1個療程。共用3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患者的中醫癥候評分,包括眩暈耳鳴、腰膝酸軟、倦怠乏力、口渴多飲、夜尿頻多、肢體麻木、健忘心悸7個條目,每個條目0~2分。糖代謝指標包括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PBG)、糖化血紅蛋白(HbAlc)。血糖測量儀器為BG-101型血糖儀,由杭州世佳電子有限公司,浙食藥監械(準)字2011第2400645號,血糖試紙同樣由該公司生產,浙食藥監械(準)字2011第2400641號;HbAlc分析儀由上海惠中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生產,型號為MQ-2000PT型,滬食藥監械(準)字2012第2400338號。氧化應激指標包括過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SOD采用比色法檢測,試劑盒由寧波美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產,浙食藥監械(準)字2012第2400483號;MDA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檢測,試劑盒由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蘇食藥監械(準)字2012第2400102號。
1.4 統計方法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整理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分析,兩組比較采用LSD-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中醫癥候評分
治療前,觀察組中醫癥候(7.8±2.6)分,與對照組(8.1±2.3)分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61,P=0.27)。治療后,觀察組中醫癥候(3.2±1.4)分,低于對照組(4.6±1.2)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5.37,P<0.05)。
2.2 糖代謝指標
觀察組治療前FPG(8.26±1.92)mmol/L、PBG(11.56±2.24)mmol/L、HbAlc(9.21±0.87)%,治療后FPG(6.24±1.06)mmol/L、PBG(8.14±1.37)mmol/L、HbAlc(7.28±0.73)%。對照組FPG(8.31±1.73)mmol/L、PBG(11.78±2.43)mmol/L、HbAlc(9.16±0.98)%,治療后FPG(7.36±1.30)mmol/L、PBG(9.36±1.55)mmol/L、HbAlc(8.21±1.04)%。兩組治療前糖代謝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14、0.47、0.27,P=0.45、0.32、0.39)。治療后,觀察組FPG、PBG、HbAlc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4.72、4.17、5.18,P<0.05)。
2.3 氧化應激指標
觀察組治療前SOD(311.52±46.43)U/mL、MDA(6.85±1.13)mg/L,治療后SOD(386.27±32.51)U/mL、MDA(5.28±0.54)mg/L。對照組治療前SOD(308.75±52.62)U/mL、MDA(6.79±1.02)mg/L,治療后SOD(351.67±36.65)U/mL、MDA(5.87±0.69)mg/L。治療前兩組氧化應激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28、0.28,P=0.39、0.39)。治療后觀察組SOD高于對照組,MDA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5.00、4.76,P<0.05)。
3 討論
糖尿病屬于中醫“消渴”范疇,其病因為素體陰虛、飲食不節所致。脾胃后天之本,脾胃對事物有受納、腐熟、消化、吸收的功能,胰島功能應該屬于該范疇。飲食不節則導致脾胃功能失調。腎為先天之本,為先天之本。一切勞作伎巧皆出于腎,過度勞累會攢傷腎精.造成精虛不充;房室不節,瞥精耗竭,致瘟火上炎,熱蒸于肺褥,發為消渴。故糖尿病的治療需重脾腎功能。
以往學者認為,糖尿病中后期治療時才以健脾益腎為中心,但高糖血癥對腎血管的刺激早就存在,糖尿病合并腎病者已經發生了實質性的損傷,此刻才提“益腎”則不夠“及時”。且糖尿病的病理與腎密切相關,故該研究強調在糖尿病早期健脾降糖的同時,應兼顧“益腎”。該研究中的健脾益腎活血化瘀方,方中黃芪健脾益氣、利水消腫,茯苓利濕化濁,山藥益氣養陰、補脾腎,山萸肉、桑葚補肝益腎,五味子收斂固澀、益氣生津,木香行氣止痛、健脾消食,黃連清熱解毒,丹參活血通絡,川穹行氣活血,葛根益氣生津。全方健脾益腎、活血化瘀,多機制發揮降糖作用。
該研究中采用的健脾益腎活血化瘀方,劉丹丹等[3]研究發現,健脾益腎、活血化瘀中藥方劑可抑制高糖刺激下腎小球系膜細胞的增值,該研究為健脾益腎治療糖尿病腎病提供了病理生理機制基礎。龔竹穎[4]觀察了健脾益腎降糖方在糖尿病患者輔助效果,結果提示,健脾益腎降糖方可提高血糖控制效果,降低中醫癥候評分,顯著降低血糖指標,研究結果與該研究結果相近。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氧化應激反應,這一狀態可進一步降低胰島功能從而形成惡性循環。糖尿病引起的周圍神經血管病變,包括腎功能降低、糖尿病視網膜病等均與高糖血癥導致的氧化應激反應有關。趙宗江等[5]研究發現,在糖尿病腎病大鼠模型中,健脾益腎化瘀通絡方可提高機體血清SOD水平,降低MDA水平,同時大鼠模型的肌酐、尿素氮有明顯下降,這提示抑制氧化應激反應可對腎臟起到有效的保護作用。該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前兩組氧化應激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觀察組SOD高于對照組,MDA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說明了健脾益腎活血化瘀法可抑制高糖刺激下的氧化應激反應,這一作用有可能降低糖尿病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或延緩并發癥的發生。
綜上所述,健脾益腎活血化瘀方聯合二甲雙胍可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效果,抑制2型糖尿病患者氧化應激反應。
[參考文獻]
[1] 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J].中華糖尿病雜志,2014,6(7):447-498.
[2] 徐瑜,畢宇芳,王衛慶,等.中國成人糖尿病流行與控制現狀——2010年中國慢病監測暨糖尿病專題調查報告解讀[J].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2014,30(3):184-186.
[3] 劉丹丹,高聆,趙家軍,等.健脾益腎、活血化瘀中藥復方對高糖刺激下腎小球系膜細胞增值的影響[J].山東大學學報:醫學版,2013,51(5):29-32.
[4] 龔竹穎.健脾益腎降糖方對應用二甲雙胍治療糖尿病患者的輔助治療作用觀察[J].中國中醫藥科技,2018,25(3):406-408.
[5] 趙宗江,王穎超,杜磊,等.健脾益腎化瘀通絡方對糖尿病腎病大鼠氧化應激的影響[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13,36(3):161-165.
(收稿日期:2018-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