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永蓮 陳玉煒 嚴軍 金麗珠 高豪杰 倪驍驊
【摘 要】針對江蘇沿海地區打造低碳經濟,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帶來的人才需求變化,并結合學校現有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課程體系,探討了在我國加大對新能源汽車產業支持力度的新形勢下的課程體系。從人才培養、教學內容、實踐環節等方面進行了探討,有利于新能源汽車產業人才的培養和新形勢下高校服務社會的能力。
【關鍵詞】能源與動力工程;新能源汽車;課程體系
中圖分類號: TK01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8)31-0109-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31.052
【Abstract】Aiming at the development of low-carbon economy and the change of talent demands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new energy automobile industry in coastal areas of Jiangsu, combined with the existing curriculum system of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specialty, the curriculum system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of increasing support for new energy vehicle industry in China is discussed.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s, teaching contents and practical links, which is beneficial to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s in the new energy vehicle industry and the ability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serve the society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Key words】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New energy vehicle;Curriculum system
0 緒論
目前,盡管汽車產業作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的地位得到不斷鞏固和提升,但我國汽車產業也不斷面臨能源、環境等多方面的挑戰。在科技變革和產業重構的背景下,全球汽車技術呈現“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發展趨勢,新一輪科技變革將引領汽車產業轉型升級。世界主要汽車強國紛紛發布全系電動化戰略,宣布禁售傳統燃油汽車時間表,加大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支持力度,新能源汽車已成為全球汽車業未來發展的一個新的支點,成為汽車未來重點發展方向。
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也是江蘇沿海地區打造低碳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大舉措,且江蘇省人民政府在今年的9月底發布了《江蘇省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方案》,其中加快車船結構升級,明確要求推廣使用新能源汽車,和鼓勵清潔能源車輛的推廣使用,也是地方城市發揮新興特色產業綜合優勢促進“風力發電、智能電網、電動汽車”產業融合的核心環節,是地方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必然選擇。
1 當前問題
但是,新能源產業人才培養落后于產業發展,已嚴重阻礙了我國當前新能源產業的健康發展,培養能源動力工程方面的專業技術人才勢在必行[1]。但大部分高校目前在專業培養方向、課程體系設置等方面存在不少問題。如專業定位、培養方向模糊,設置的專業基礎課程與專業課程的知識結構不成體系、不能相互支撐。且新能源本身涵蓋學科知識領域廣,涉及到多個領域,多種技術,學生學習困難,難以達到理想的學習效果。同時由于缺乏合理的實踐和實訓體系,教學設備也難以滿足人才培養的需求。
培養合格的具備實踐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復合型人才[2],形成應用性強、結構合理的能源動力工程產業特色的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研究是迫切需要解決的一項重大課題。
2 新形勢下本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的研究
2.1 復合型新能源人才培養方案
圍繞江蘇沿海新能源汽車產業背景,以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為目標,以鹽城地方汽車產業為依托,以悅達汽車學院建設為抓手,確定汽車工程學院能源動力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方向,培養可從事能源與動力,尤其是與新能源汽車相關技術開發和應用系統的設計、開發、測試、運行、管理等方面的具有實踐和創新能力的復合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3-4]。在培養過程中,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課堂教學與工程實踐的融合,知識與能力的配套, 通過構建學生新能源知識群,形成綜合素質高,工程實踐能力強的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的特色,為應用型本科教育的提升工程探索有效途徑。
2.2 構建應用性強、結構合理的專業課程體系
根據江蘇沿海地區尤其是鹽城地方新能汽車行業的發展優勢與特色,結合汽車學院學科、專業發展的戰略,針對新能源汽車方向增加電動汽車電機技術、電控技術、電池技術等相關專業課程,比如增加《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技術》、《新能源汽車電控技術》、《動力電池的管理與維護》等相關專業課程,構建能源動力工程專業相關的新課程模塊、專業方向,滿足企業人才需求。根據“專業特色,因材施教,學創并舉”的教學理念,形成應用性強、結構合理的能源與動力教學課程體系。以“新能源產業鏈中的各種技術能力培養”為主線,建立適應新能源發展的能源與動力工程技術學科特點,涵蓋新能源汽車發展所涉及到的材料開發技術、產品設計及工藝新能源系統設計與應用等的“模塊化、系列化”完整的課程體系。并按知識體系與認知能力模塊化專業課程,以“機電”和“理化”為專業基礎、以新能源汽車技術為專業主線、 各種新能源技術為專業支撐線,在課程體系范圍內,根據培養目標的要求,完善教學大綱,科學合理的設置各門課程,促進能源動力工程專業形成優勢與特色。
2.3 構建實踐性強的訓練體系
以實踐和創新能力培養為主線建設不同的實踐能力訓練體系。汽車類專業是實踐性很強的專業,我們應當加強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結合課程設計、畢業設計進行一些實際項目,這也是人才培養工作能否具有特色的重要體現。
在以前實驗室基礎上,依托現有的汽車工程實訓中心,建設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材料與技術研究實驗室,通過制漿,涂覆,碾壓,剪切以及封裝、測試等設備及工藝的現場觀摩、講解以及實驗讓學生對新能源汽車之動力源動力電池有一個更直觀的認識和了解,能夠讓學生對電池材料,產品設計,工藝過程以及測試項目有一個全面的學習,更能滿足新能源相關企業對學生的需求。在這個過程中,使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貫穿于實驗、課程設計、畢業設計、技能培訓、參加科研項目、創新訓練項目、各種學科競賽等實踐教學活動的全過程,體現“全程化”,使學生受到系統的工程訓練,培養了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溝通能力、創新能力與團隊協作能力,為使學生成為基礎扎實、知識面寬、能力強、素質高、受企業歡迎的汽車工程專業技術人才打好基礎,同時充分體現出學校培養應用型本科人才的定位要求。
3 結論
隨著江蘇沿海地區科技進步及需求領域的發展變化,對人才的需求隨之改變,高校應當保持高度的靈活性,對人才培養目標和方向進行調整,以適應江蘇沿海地區打造新能源汽車產業實現持續性發展的重大戰略,同時結合學校的專業特點和學科發展規劃,合理構建能源動力工程專業課程體系,以更好的培養出社會所需求的復合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朱慶霞,汪和平. 基于高水平應用技術人才培養的能源與動力工程核心課程教學改革與研究[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8 (2) :72-75.
[2]張瑞青 應用型本科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課程體系改革探索[J].課程教育研究, 2015 (24):74-75.
[3]賀大松.基于典型任務的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課程體系研究[J].高職專論,2013(7),47-48.
[4]田紅.基于戰略性新興新能源產業發展的能源動力類專業人才培養探討[J]. 中國電力教育,2014(31),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