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來全
【摘 要】討論了一些高職院校數學課程開設的現狀,分析了課程改革的必要性,最后提出數學課程開設的方法與對策,初步探索在一些高職院校提高數學教育教學質量的途徑及意義,為職業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源動力。
【關鍵詞】高職院校;數學課程;現狀分析;方法與對策;可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G 424.21 文獻標志碼:C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8)31-0183-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31.088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mathematics curriculum in som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alyzes the necessity of curriculum reform, 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the method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mathematics curriculum, initially explores the ways and significance of improving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mathematics education in som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o as to provide the source motive force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students.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Mathematics course,status analysis; Methods and countermeasure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高等職業教育占據著我國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隨著職業教育從無到有,從有到做大做強,職業教育的發展由淺入深,從開始關心學生的就業到關注學生的可持續發展。隨著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對職業教育“智能”型人才培養的需求越來越重視,同時,形成人類理性思維和促進個人智力發展過程中具有獨特作用的數學[1]應倍受關注,但據調查,有些高職院校數學教育不被重視,造成數學邊緣化或可有可無的局面,影響學生的后期發展。
1 高職院校數學課程開設現狀分析
就業是民生之本,在就業嚴峻期,注重專業課程的學習與實操,職業教育重在培養“會動手、能動手”的技能型人才,認為數學不是必修課。我們近期探討了數學課程開設的現狀:一是不重視傳播數學思想和文化,專業課的教學能夠更快的服務于校企合作和學生就業,而數學教育的作用在短期內難以體現,弱化了教育的作用。二是壓縮數學課時量,累加上課人數。由原來的多學時到少學時,由原來的小班課到大班合堂課,或者以選修課完成教學目標,造成“急就章”的現象。三是學生普遍對數學的重要性認識模糊,不夠重視,認為數學和其它專業課相差較大,和后續課程聯系較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低。四是數學本身的難度影響了學習興趣。五是數學學習需要一定的時間和毅力,學生“一蹴而就”和“事半功倍”的思想占據主流。六是教師缺乏幫助學生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適應性和積極性[2]。
2 高職院校數學課程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數學在生產力中作用巨大,在現代職業教育中數學教育助力培養“手腦并用、創新驅動”的應用復合型人才。一是數學教育在現代職業教育中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和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具有支撐作用。二是高職院校的專業課程以工科為主,而數學是工科的專業基礎課程,直接影響著學生對專業課程的學習效果及以后的工作崗位。如:建筑工程測量應用到三角函數,微積分,線性代數和矩陣運算等基礎知識,可以說現代建筑學中,蘊含著數學之美,數學思維與建筑的完美結合比比皆是。三是數學課程的學習決定著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無論是專升本還是專業技能的提升都離不開這門課程。四是數學教育在高等人才培養中具有重要地位[3]。全國各地高等院校的理工本科學生都在學習有關數學的課程,顯然實施數學教育助力縮小職業教育與本科教育的差距。
3 高職院校數學課程開設的方法與對策初探
(1)高職院校數學課程的開設要針對學生可持續發展的現實需要,為專業課提供支撐,必須結合專業和崗位開設,本著“夯實基礎、聯系生活、對接專業、突出應用、立足發展”的指導思想,以“必要、必須、夠用、實用”為原則[5],有效優化數學課程的基礎模塊,精選職業模塊,選修拓展模塊。
一是基礎模塊是各專業學生的必修內容,突出數學的基礎和技能,涵蓋學生學習與職業發展所必需的基礎性數學內容,包括函數、導數、不定積分、定積分、級數、行列式、矩陣、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等。二是職業模塊是適應學生學習相關專業需要的一定學習內容。應在做好專業調研的基礎上,補充豐富的專業案例和素材,整合教學內容,對接專業核心能力培養、對接職業崗位實際需求,將教學內容模塊化、情境化、案例化。職業模塊的教學設計,應善于以問題為導向,把職業崗位中的工作情境、典型任務引入教學,讓學生通過這些具體實例去體驗數學的意義和價值。如:利用高等數學知識建立相應的經濟模型,函數的凸凹性和導數在經濟運行分析和在最佳營運資金決策上的應用等。三是拓展模塊是滿足學生個體發展和繼續學習需要的選修內容。如對繼續深造的學生,可單列成班,開設內容更多、范圍更廣的教學,讓學生有機會在數學學習上得到長足發展。四是各個模塊的學習,應適時滲透數學文化,培育數學思想,如開展“數學簡史選講”、“數學應用”等專題內容與實踐教學活動,讓學生了解數學發生、發展的基本規律及其與社會發展的相互作用,領會數學的美與美的數學,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提高[3]。
(2)以促進學生有效學習為目標,改進課堂教學模式
一是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要認真研究學生,在教學設計環節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數學水平、認知特點等因素,教學圍繞學生展開。在教學中講練結合,在練習和布置作業上,尊重學習的差異,分層適量安排作業;在學習模式的選擇上,提倡“同伴互助”、“小組協作”等方式,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二是體現學習的實踐性。通過問題情境創設盡可能為學生提供思、議、說、練的機會,增加思考、交流、表達和應用的數學學習過程。教師可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給學生布置相關調研小課題,如利用函數的導數求一些實際問題的最大值、最小值和最大利潤、最小成本問題;鼓勵學生參加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使學生充分認識到:數學不僅僅是研究數字與圖形的科學,更是探索現實問題的基礎學科[4]。三是合理利用傳統教學和多媒體教學相結合的方式施教,數學授課不能忽視板書教學的現實意義。四是以探究、發現、生成為核心,改進課堂教學方法。結合數學學科特點,杜絕大班合堂課,提倡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倡導“自主探究、小組合作教學法”、“問題討論教學法”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五是引導學生以任務為驅動,形成“需求”學習,增加學習的主動性。如預要走向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學生把學習數學當做一門必修課。六是以引領學生發展為目標,改變學業評價制度。在評定成績的方法上,要改變一考定論的制度,增加過程性評價,納入學生學習態度、學習表現等評價指標。如以傳統的閉卷考核加平時考勤、作業、課堂做題表現等方式作為學生期末的最終成績,以杜絕學生遲到早退和愛玩手機的現象。
【參考文獻】
[1]張奠宙,宋乃慶.數學教育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楊曙光,周疆.提高非數學專業新生接受高等數學教育適應性對策研究-以新疆大學為例[J].大學數學,2015,31juan(4):34-38.
[3]李大潛.漫談大學數學教學的目標與方法[C]//大學數學課程報告論壇文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3-8
[4]馬知恩,王綿森.高等數學簡明教程:上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5]《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