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寧
?
體育教育與核心素養的對接和融合——兼論體育核心素養和體育學科素養
孔祥寧
鄭州大學西亞斯國際學院體育學院科研創新中心,河南 鄭州,451150。
自1997年經合組織提出“核心素養”,標志著新世紀人才培養目標范式的轉變,對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本土化設計和構建已有了國家指導性的頂層設計,提出了:三個維度、六大素養,樹立了我國新世紀教育立德樹人的風向標。核心素養的實施落地需要具體的學科核心素養來具體操行,本文在2018年教育部發布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7年版)》已明確指出“體育與健康學科核心素養”,包括“運動能力”“健康行為”和“體育品質”三個維度的背景下,運用文獻資料法、分析歸納法針對體育教育的本質功能和價值對體育核心素養和體育學科核心素養進行解讀,以及體育教育的實施過程契合于“核心素養”需求。具體從三個層面分析(1)解讀體育核心素養培育“核心素養”;(2)梳理體育學科核心素養彰顯“核心素養”;(3)踐行體育學科核心素養落實“核心素養”;得出體育教育是培養未來優質人才所需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之一,把“核心素養”的內涵置于深化體育教育課程改革、以落實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等作為體育教育的根本任務。
核心素養,體育教育,體育核心素養,體育學科核心素養
新時代對人才的新要求背景下提出核心素養,重點突出教育的改革、集束教育目標的焦點,從教與學的方式、管理模式指明了變革的方向。“聯合國教科文的報告中明確指出,未來優質人才所需核心素養的培養教育是的重要途徑。”[1]立足當下新時代,體育教育用新的理念統領思想,對教育過程指導和引領,促進核心素養的本土化,要求體育教師的知識、能力結構更新,現代教育理念貫徹和變革,將對新時代體育教育起著重要的作用,以確保核心素養的落實。
“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核心素養提出,標志著對現代教育、從事現代教育的教師提出新的標準和要求,昭示著人才培養目標范式與新時代的要求相符。“核心素養”概念源于西方,最早經合組織(OECD)和歐盟理事會1997年啟動的“素養的界定與遴選:理論和概念基礎”研究項目中提及:主要是從人與工具、人與自我、人與社會 3個維度,構建九項核心素養體系,既為“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知識,能力、態度和價值觀的綜合表現。”[1][2]相繼歐美、亞洲等國建立了國家級的核心素養模型體系,為我國“核心素養”本土化研究以及理論體系的建構提供了理論依據。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養人,“立德樹人”是黨的十八大針對新時代培養未來人提出的,從國家層面更加強調“教育要立德、樹人”這一根本問題,也更加明確了教育的功能和價值。2014年3月30日《關于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是教育部首次明確提出“核心素養體系”這一概念;2015年教育部袁貴仁部長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講話中指出“加快研制發布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之后“核心素養”在北師大林崇德教授課題組于2016年9月13日以成果方式發布《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總體框架,包括文化基礎(人文底蘊、科學精神)、自主發展(學會學習、健康生活)、社會參與(責任擔當、實踐創新)三個維度六大素養(人民教育,2016),這標志著我國新時代的教育將“核心素養”與“立德樹人”有機的結合,從國家層面上完成了培養未來人才的頂層設計[3]。
“學科育人是通過不同學科核心素養的價值具體實現,以學科知識體系學習而逐步培養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4]2018年教育部發布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7年版)》結合新時代國家層面的核心素養制定了體育與健康學科核心素養的具體內容,與國家的核心素養的總體框架一脈相承,包括“運動能力”“健康行為”和“體育品質”三個維度。[5]這充分說明核心素養已從國家層面的理論化、概念化落實到具體的學科層面,也為每個學科圍繞著核心素養提出新的標準和要求。
“實踐產生新思想,思想指引新實踐”。“核心素養”的提法從全球范圍來看,雖是最近幾年提出的概念或是理念,也是當今社會發展的必然,是未來社會人才培養目標體系的新時代表達。“核心素養”讓教育機構和教育者對未來公民應該具備哪些素養? 教育到底要培養什么素養的人? 核心素養的教育目標如何達成? 關于核心素養教育的實踐旨在具體做什么等等? 針對這些問題的提出擺在各級教育系統以核心素養為根本目標的任務,更加確立了當下的教育服務于將來,最終是培養未來社會所需求健全人的目的,這也表達了教育為將來培養怎樣的人才的本質問題[6]。
“核心素養”一詞英文是“Key Competencies”,詞意是“核心能力”;“Competencies”譯為“能力”,或者是“素養”,但以“素養”更為恰當。因此核心素養界定為:符合新時代的社會變化,適應社會的人必須具備的關鍵素養。核心素養即為未來社會人的關鍵素養。[1]
國際“經合組織”提出“核心素養”具有多元理論為依據,建立在多學科理論基礎之上:核心素養主要是建立在哲學理論基礎多質性的理論體系;是建立在心理學基礎之上高級復雜的心智行為;是建立在現代社會經濟學理論基礎之上促進個人和社會發展多元功效;是建立在適應廣柔和復雜的現代社會的社會學理論基礎之上;是貫穿于人的不同學習階段的人類學基礎理論之上[7]。核心素養是態度的表達,是知識集合,也是技能彰顯;也是多元的、可移植的,又是相互支撐自我完善和社會融入及工作勝任所必需的,通過實際的知識、技術能力“外顯的”表現,表達的是深層次的態度、情感,凸顯人性與人類文明精神的價值。
核心素養體現在可教、可學、可評、可測以及共同性、發展性和可塑性的根本特征。核心素養其本質內涵主要表現有以下幾點:(1)“核心”二字是核心素養中心,它是在全面素養基礎上起決定作用的素養,而不是“全面素養”或者叫“基礎素養”;(2)在人的培育、發展和成長過程中個人需求培養的核心素養也是未來社會的訴求,存在于在高級復雜的心智行為活動中;(3)核心素養不是俗稱的素養,它是體現于“基礎素養”或者是“全面素養”之上的“高級素養”;其四,核心素養更要表達對未來社會人的要求,折射出人類發展的訴求。[8]
教育構成部分之一體育教育,其具有獨具一格的健身功效、社會規范約束、競爭合作能力等特殊教育價值,決定其在核心素養培養方面具有側重性和偏向性,體育核心素養又是核心素養內涵的充分展現,也是體育教育本質的真諦。體育教育核心素養是高度融合與統一的體育核心素養、體育學科價值和教育功能;體現在體育學科特有的教育價值落實學生學習的課堂之中。實施過程中學生通過課堂學習體育項目的知識、技能的掌握,從事體育項目習慣的養成,完成自主的知識體系、技能掌控、品格的形成、體育精神的培養完成體育學科特殊的功效。從表象上體現的是獲得知識技能、鍛煉身體;從本質來講不斷完善人格,這僅僅是體育教育的性質和本源屬性的回歸,也是核心素養的內涵培養所必需的內容[10] [12]。
當下學科課程與教學新體系圍繞著核心素養的構建,必須從傳統的“知識本位”范式轉換到“核心素養”的模式;要以學生學習的“素養化”為主導,轉入課程內容的“素養化”、教師教學的“素養化”、課程評價的“素養化”的時代;核心素養不僅打破分科主義,還要建立基于學科知識體系為基礎,獲得未來社會所必須的和社會人具備的終身發展基本素養的“核心素養”多元化知識體系。[11] [12]
體育運動中的育、教和學融合于學科教育的每個環節,但不論外顯的獲得的基礎知識和技能,還是深層的使學生獲得適應社會的體育態度、意志品質和體育精神,都是實現未來完善的社會人終極目標人才核心素養;多學科、多方法的融合體育學科課程實踐過程中雖內容是獨立的、方法各有千秋,又相互依賴、交叉融合,不可替代與分割的關系,共同完成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教育使命。
人類社會進步和發展產生了體育運動,也是人類高品質的社會產物,社會性體育運動本身就決定了體育價值具有社會性。構建體育核心素養體系應符合學校體育教育及社會時代發展的要求,有利于助推“核心素養”教育進一步推進:一方面獲得體育知識、技能,培養頑強的意志品質和體育精神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是體育學科首要任務;另一方面通過學科的項目規則潛移默化引導學生,養成和遵守社會要求和規范,能夠培養學生的社會意識以及責任感[11]。具體表現為:(1)體育教育過程中使受教育者情感態度價值觀得以熏陶,體會和建立個人與集體、社會與國家的責任擔當意識;(2)對體育秩序和規則的遵守與尊重,培養了受教育者的社會約束意識;(3)通過體育運動的知識與技能學習和完善,運用多學科知識的綜合能力,獨立思考、理性思維、科學探究及知識技術運用思辨意識;四是體育教育過程中追求的公平、公正的原則,合作競爭、不懼困難追求最好的成績,激發受教育者積極向上的進取意識和團隊意識。
當下在“樹德立人”的大背景下提出核心素養,是對具體學科落實核心素養提出了不同要求,核心素養通過體育教育學科如何實現的本土轉化,如何在體育教學課堂中習得更多的素養?這就給體育學科提出新的目標和要求,(1)首先發揮體育學科的育人功能,也就是意味著精神的提升,人格的確立、情感的熏陶、價值觀引領,從而落實和完成立德樹人根本任務;(2)體育育人過程以所學科知識體系為基礎,以受育者身體力行的技能操練為過程,深入挖掘不斷感知項目本身規律和內在精神的價值為追求;在這完整的過程中是通過體育學科知識層次結構來完成,其中:①每個項目的動作結構、技術技能、節奏順序等構成了技能外延層面;②由潛藏在知識表層之后是由高級智育的理性思辯、判斷與設計、方法和措施的過程構成中間層;再次升華到精神由對事物的態度、持有的情感與確立的價值觀構成其內核之心,通過經歷和積淀的不同形式的價值體驗,完成體育學科核心素養育人之根本[12]。
體育學科核心素養是體育學科專業化的基礎、學校課程的主體、學校育人的基本途徑。體育學科核心素養就是“核心素養”落實到體育學科層面的具體化,也是學生核心素養的另一個重要支撐點。根據核心素養的3個維度、6大要素內容設計體育教學內容,貫穿于學生不同年齡和學習階段的體育學科核心素養,并且是相互依托可持續發展的,也被稱之為“終身體育”。[6][9]更是實施體育學科3個維度6個要素核心素養的主陣地。
人類拓展各類認知領域促進知識的不斷進步,促成人類的價值世界和情感,也正是核心素養語境下對未來社會人才的客觀訴求。核心素養是通過體育健康課程,其中學科和項目的特征,再加上人體的生理結構特點,在實施課堂學習過程中只有引導學生潛移默化、培育的對項目的興趣,養成終身習慣,無形中培養其學科素養。多學科融合構成體育學科本身,從分類到整合、從整合到分類都是通過校本項目課堂完成,通過引導學生理解、分析、探究等實踐活動,探究和研判知識的本質特征以及深層次結構,完善整體性提升精神素養,以求達到落實體育學科育人的核心素養的功效[13]。
體育學科通過課程內容的整合,在實施過程中強化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更要關注教育的“育”,天地人、德智體、真善美構成了教育豐富多彩的內涵,使教育者與被教育者融為一個整體,達到體育學科課程的育人功能。依據核心素養為依據構建體育學科課程必備的知識體系,以體育學科的核心素養采用取的路徑和落實路徑的組織保障,設置以核心素養培育提供可行的方法和手段,完成核心素養在體育學科的實現。體育學科本來就是多學科的融合的交叉學科,因此,超越體育學科本身融合式的體育教學目的,將不同學科領域的知識和技能進行交融、貫通,這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有著強力的推進;再者,受教育者(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認知、理解不同事物之間的聯系,而且在體驗實施過程是一種開放性地與他人的交流互動、與周圍環境的適應、與場地器材之間的感受,回歸核心素養所具備人與自我、人與工具、人與社會訴求的本源,鑒于此體育學科課程應基于核心素養進行必要的變革,打破原有的體育學科的教學范式,依據核心素養的內涵要求實施教學,借助問題、解決問題的實踐中培育核心素養,探究和挖掘體育學科的知識內容尋求其發展規律求得本質特征,才能實現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突破與升華[9] [14]。
總之,新時代落實“立德樹人”提出核心素養的背景下,對不同的學科落實核心素養產生不同的影響,對體育學科產生的影響具體表現為:(1)獨特性的體育學科完善核心素養的要求,為核心素養的形成承載著不可或缺的知識體系,提供特殊的實施途徑和組織保障;(2)落實核心素養的體育學科的課程項目不僅是豐富多彩的,又有其內在的規律和動態發展的特性,學習過程培養的知識、能力與形成積極向上態度一種動態互動的本質;(3)未來社會人才所具備解決能力、思辨意識、學習創新、社會擔當等方面是核心素養提出的基本要求,這更是體育學科各類學科實施過程中學習者獨有的特征,表現在瞬間發現、解決和處置完成;(4)基于培育新時代的社會人才提出的核心素養,還需要借助于不同學科,融合不同的領域知識和多元的能力共同作用完善。
[1] Rychen, D.S., Salganik, L. H. Definition and Selec-tion of Competencies: Theoretical and Conceptual Founda-tions ( De Se Co). Summary of the final report: “Key Competencies for a Successful Life and a Well-Functio-ning Society”[R].Paris.2003.
[2] Education for 21st Century聯合國教科文組織.[EB/OL] . (2017-04-18) http∥en. Unesco.org/themes/edu -cation -21st -century.
[3]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 [EB/OL]. (2014). http://www.moe.edu.cn/ 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54/201404/167226.
[4]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總體框架正式發布:[EB/OL] 2016.9.13.: http://www.360doc.com/content/ 16/0913/19/133
[5] 中華人民國和國教育部制定.普通學校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7年版)[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18.
[6] 季 瀏.構建體育與健康學科育人的課程結構——關于《課程標準(2017)年版》課程結構的解讀[J]. 中國學校體育學,2018(05).
[7] 蔡清田. 臺灣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改革核心素養的回顧與前瞻[J].教育學術月刊,2015(10):105~111.
[8] 蔡清田.核心素養的學理基礎與教育培養 [J]. 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2018(01):42~54.
[9] 劉永鳳. 國際“核心素養”研究的最新進展及啟示[J].教育導刊,2017(02):31~41.
[10] 褚宏啟.核心素養的概念與本質[J]. 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6(01):1~3.
[11] 王麗琳.國內核心素養研究述評[J].課程教學研究,2018:52~55.
[12] 趙鳳霞,程傳銀,張新輝,李菊紅.體育核心素養模型構建研究 [J].體育文化導刊,2017(01):154~159.
[13] 刁玉翠,李夢欣,黨林秀,董翠香.澳大利亞健康與體育課程標準解讀[J].體育學刊,2018(02):85~90.
[14] 尚力沛,程傳銀,趙富學,董 鵬.基于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體育課堂轉向與教學轉變[J].體育學刊,2018(02):68~75.
The Connection and Integr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Core Literacy——Also on the Core Literacy of Sports and the Literacy of Sports Disciplines
KONG Xiangning
Sias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Sports Institute Research and In novation Center, Zhenzhou Henan, 451150, China.
Since 1997, the OECD has proposed “core literacy”, which represents a transformation of the paradigm of talent training in the new century. The localiz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re literacy" for Chinese students has proposed: three dimensions, six qualities, and established the vane of the people of the new century in China.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re literacy requires specific core literacy of the discipline to be specifically implemented. In 2018, the “Sports and Health Curriculum Standards (2017 Edition)” issu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has clearly pointed out “the core literacy of sports and health disciplines”, including “exercise abili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healthy behavior" and "sports quality", the literature data method and analytical induction method are used to interpret the core functions and values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the core literacy of sports disciplines,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The process fits into the “core literacy” needs. Specifically, it analyzes from three levels: (1) Interpreting the core literacy of sports core literacy; (2) combing the core literacy of sports disciplines to demonstrate “core literacy”; (3) practicing the core literacy of sports disciplines to implement “core literacy”; Physical educatio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ways to cultivate the core literacy of high-quality talents in the future. The "core literacy" is placed in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to implement the educational goals of shuren, and students should be able to adapt to lifelong development. And the necessary character and key ability of social development as the fundamental goal of physical education.
Core literacy; Physical education; Core literacy of sports; Core literacy of physical education
G807.01
A
1007―6891(2018)06―0126―04
10.13932/j.cnki.sctykx.2018.06.30
2018-10-10
2018-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