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以人民安全為宗旨”是對人類文明的貢獻
——以黨的《十九大報告》為指導

2018-03-31 19:42:04劉孟楠劉黎明
四川警察學院學報 2018年3期
關鍵詞:安全觀國家思想

劉孟楠,劉黎明

(1.西南醫科大學 四川瀘州 646000;2.四川警察學院 四川瀘州 646000)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簡稱黨的十九大)于2017年10月18日至10月24日在北京召開。習近平代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了題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報告(本文簡稱《十九大報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是大會的主題。“初心”即為中國人民謀求幸福美好生活,“使命”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十九大報告》判斷了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前提是人民安全。《十九大報告》共分為十三個部分,其中,第三部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基本方略”第十點,專門論述了“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強調了“以人民安全為宗旨”的思想①。把“人民安全”寫入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報告,并把“人民安全”作為“國家安全”的組成部分,這在我黨歷史上還是第一次。

安全的特有屬性是沒有危險。從狹義,安全包括沒有外在威脅和沒有內在疾患兩個方面[1]。因而“人民安全”是指人民既不受外在威脅,又沒有身體的內在的疾患。外在威脅包括外在的人為的威脅和來自自然界的威脅;身體的內在的疾患包括肉體的病痛和靈魂的煩惱。人民安全包括外在威脅的消解和內在疾患的免除②。威脅人民安全的外在因素,如戰爭內亂、專制鎮壓、政策失衡、暴力恐怖、分裂破壞等外在人為因素,是直接影響和危害人民生存的社會因素;洪澇旱災、瘟疫疾病、環境污染等自然因素也直接危害人民的生存環境。人民安全的內在疾患因素包括肉體的病痛和靈魂的煩惱。消除內在疾患需要良好的醫療衛生作為保障,也需要“良好的社會秩序”作為保障。

“以人民安全為宗旨”是在2014年4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首次提出的“總體國家安全觀”中的重要內容。他指出:“必須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以人民安全為宗旨,以政治安全為根本,以經濟安全為基礎,以軍事、文化、社會安全為保障,以促進國際安全為依托,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他還強調,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必須“既重視國土安全,又重視國民安全,堅持以民為本、以人為本,堅持國家安全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真正夯實國家安全的群眾基礎”[2]。把“人民安全”作為“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以人民安全為宗旨是由我們黨的性質所決定

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黨的“一大”通過的“黨綱”確立了黨的性質是無產階級政黨;黨的奮斗目標是以無產階級革命軍隊推翻資產階級的政權,消滅資本家私有制,由勞動階級重建國家,承認無產階級專政,直到階級斗爭結束,即直到消滅社會的階級區分。中國共產黨從她成立之初就把“無產階級”或“勞動階級”作為未來國家的主人提了出來。

1945年黨的“七大”,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與中國革命實踐統一的思想——毛澤東思想,作為中國共產黨一切工作的指針。修訂的黨章首次明確提出“中國共產黨代表中國民族與中國人民的利益。”1973年黨的“十大”修訂的黨章指出: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作為指導思想的理論基礎。1982年黨的“十二大”修訂的黨章指出“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是中國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實代表,是中國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1997年黨的“十五大”把“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稱為“鄧小平理論”,寫入了黨章,成為我黨的指導思想之一。2002年黨的“十六大”修訂的黨章中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作為黨的指導思想,其中,“中國共產黨……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后,逐漸完善了黨的性質是“是中國工人階級先鋒隊,同時也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2007年黨的“十七大”根據新的發展要求,集中全黨智慧,提出了“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2012年黨的十八大同意在黨章中把“科學發展觀”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確立為黨的行動指南。“科學發展觀”的“人本思想”第一次在黨章中出現。

2017年黨的“十九大”同意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一道確立為黨的行動指南,一致同意把堅定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寫入黨章。習近平的“總體國家安全觀”寫入了黨章。

1922年,中國共產黨的第一部黨章誕生了。從黨的“三大”開始,除了黨的“五大”,歷次黨的全國代表大會都對黨章做出不同程度的修改。每一次修改,都是對面臨重大問題的回應,反映了中國共產黨理論創新和基本路線方針政策的演進。

“以人民安全為宗旨”即以人民安全作為我們黨的思想或意圖、主意。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是我們黨的最高價值取向。是否實現人民的利益,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是衡量我們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是否正確的最高標準。中國共產黨近100年來奮斗歷程的基本經驗之一,就是始終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緊緊依靠人民群眾,誠心誠意為人民謀利益,從人民群眾中汲取前進的不竭力量。

二、以人民安全為宗旨是我國的國家性質所決定

國家性質即國體,亦稱國家的階級本質,它是指社會各階級在國家中所處的地位。統治階級的性質決定著國家的性質。國家的性質是由社會各階級、階層在國家中的地位所反映出來的國家的根本屬性。它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各階級、各階層在國家中所處的統治與被統治地位;二是各階級、階層在統治集團內部所處的領導與被領導地位。我國憲法第一條規定:我國的國家性質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

人民民主專政即對人民實行民主,對敵人實行專政——這是實現“人民安全”的政治保障。《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是維護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就是要體現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權益、激發人民創造活力,用制度體系保證人民當家作主。

1992年初,鄧小平科學地論斷了社會主義的本質: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作為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發展的追求目標,是保障發展生產力,從而“最終達到共同富裕”,這是實現“人民安全”的經濟保障。《十九大報告》也指出: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我國的國家性質從階級屬性、價值追求保障了實現“人民安全”的可能性和現實性。《十九大報告》明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而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如前文所述它是代表人民利益的組織,決定了黨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三、以人民安全為宗旨體現在國家意志——國家法律之中

法律是指統治階級為了實現統治并管理國家的目的,經過一定立法程序,所頒布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法律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是國家的統治工具。

(一)憲法對公民權利的保障

憲法作為國家的根本大法,規定國家各項基本制度和根本任務,規定國家機關的組織與活動的基本原則,保障公民基本權利的國家根本大法。憲法在國家的整個法律體系中居于主導地位,具有最高的法律權威和最大的法律效力,既是國家治國安邦的總章程,也是公民立身行事的總依據。我國憲法規定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的國家性質決定了我國憲法對公民權利的保障作用,它主要表現在:憲法確立公民基本權利和自由的內容,憲法為公民基本權利和自由的實現規定了必要的保障。維護公民權利是維護國家安全的基礎。2012年12月4日習近平在首都各界紀念現行憲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我們要堅持國家一切權力屬于人民的憲法理念。”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是憲法的核心內容,憲法是每個公民享有權利、履行義務的根本保證。一切權力屬于人民,在實踐中要看權力能否真正為民所用。

《十九大報告》第三部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基本方略”第六點,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它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依法治國和依規治黨有機統一,深化司法體制改革,提高全民族法治素養和道德素質。在《十九大報告》中,“堅持全面依法治國”,被明確作為十四條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之一。

《十九大報告》第六部分,習近平總書記對“健全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進行了系統闡釋。這部分也被視為“法治”內容濃墨重彩的部分。其中第四點“深化依法治國實踐”的提法,是關于“依法治國”的新鮮表述。如何深化依法治國實踐,習近平認為,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必須堅持厲行法治,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梳理報告,可以發現,十九大報告通篇都貫穿著“依法治國”的理政思路。

保障人民安全是國家安全工作的根本任務,我國日臻完備的法律系統即在維護人民的根本利益,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各項權利,為人民創造良好的生存發展條件和安定的工作環境,保障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和其他合法權益。

(二)“人民安全”的思想在部門法中的體現

在關乎國計民生的系列法律中,我國法律無不充分體現“人民安全”的思想。

在刑事法律中,《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1條明文規定了立法目的:為了懲罰犯罪,保護人民;第二條規定了刑法的任務,是用刑罰同一切犯罪行為作斗爭,以保衛國家安全……保護國有財產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1條明文規定了立法目的:為了保證刑法的正確實施,懲罰犯罪,保護人民;第2條規定了刑事訴訟的任務,是保證準確、及時地查明犯罪事實,正確應用法律,懲罰犯罪分子,保障無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尊重和保障人權,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

在民事法律中,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貫徹全面依法治國要求,堅持人民主體地位……。該法具有三個特色:第一是擴大民事責任、民事主體,第二是建立私權體系,第三是補全債法。值得特別一提的是,《民法總則》第109條規定,自然人的人身自由、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這個規定來自《憲法》第37條和第38條,使民法體現了憲法的理念,在某種意義上可謂憲法的私法化,有助于建構維護個人自由平等的私法秩序。《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任務,是保護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在行政法律中,《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明文規定了立法目的:為維護社會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規范和保障公安機關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治安管理職責。第二條規定了危害社會治安秩序的行為,如擾亂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權利、財產權利,妨害社會管理的,尚不夠刑事處罰的,由公安機關依照本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也明文規定了立法目的:為了……保護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也從程序上防止國家權利機關對公民權益的……的非法侵犯。

另外,作為憲法性文件的《國家賠償法》規定,公立機關侵犯公民人身權利和財產權利,有權根據《國家賠償法》要求賠償。

作為部門法的三大法律體系——刑事法律、民事法律、行政法律,從實體到程序都在保護著國民的合法權益,體現了“以人民安全為宗旨”的思想。

(三)法治性是總體國家安全觀最直接的成果

2014年4月,習近平提出總體國家安全觀后,以總體國家安全觀為指導的,明文提出的“以人民安全為宗旨”的法律法規逐一頒布實施了。

2015年1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國家安全戰略綱要》,“必須堅持以總體國家安全觀為指導,堅決維護國家核心和重大利益,以人民安全為宗旨,在發展和改革開放中促安全,走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

2015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第3條規定“國家安全工作應當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以人民安全為宗旨……”。以該法的通過、頒布、實施為標志,我國新的國家安全體制確立并法治化。該法第十四條把每年4月15日為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

2015年12月27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恐怖主義法》第一條規定“為了防范和懲治恐怖活動,加強反恐怖主義工作,維護國家安全、公共安全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作為立法宗旨。

2016年4月出版的《總體國家安全觀干部讀本》,第二章講“堅持走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時,用了一節專門討論“堅持以人民安全為宗旨”。2016年4月15日,首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到來之際,習近平指示:國泰民安是人民群眾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保證人民安居樂業,國家安全是頭等大事。要堅持國家安全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動員全黨全社會共同努力,匯聚起維護國家安全的強大力量,夯實國家安全的社會基礎,防范化解各類安全風險,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安全感、幸福感[5]。在2017年第二個國家安全教育日到來之際,《國防報》發表《國家之安,人民至上》的署名文章,指出“國家安全問題歸根到底都由人民來感受、決定和評價;維護國家安全的根本目的在于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保障人民生存發展的基本條件。國家安全只有緊緊圍繞人民安全這個核心,以人民群眾為堅強后盾和力量之源,不斷提升人民群眾安全感,才能真正夯實國家安全的群眾基礎,凝聚起維護國家安全的全民力量,共同構筑捍衛國家安全的銅墻鐵壁。”

2017年 9月 1日全國人大會常委會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核安全法》,第一條規定“為了保障核安全,預防與應對核事故,安全利用核能,保護公眾和從業人員的安全與健康,保護生態環境,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于2016年11月7日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第一條明文規定“為了保障網絡安全,維護網絡空間主權和國家安全、社會公共利益,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促進經濟社會信息化健康發展……”。

2017年6月27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通過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情報法》,第2條明文規定“國家情報工作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為國家重大決策提供情報參考,為防范和化解危害國家安全的風險提供情報支持,維護國家政權、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人民福祉、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國家其他重大利益。”

在總體國家安全觀的指導之下,這一系列作為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制建設,無不體現著“以人民安全為宗旨”的指導思想——法治性是總體國家安全觀最直接的成果。國家安全領域的立法不僅實現了國家安全工作的有法可依,也有利于人民參與國家安全工作,也有利于保護人民的安全。

四、人民安全是國家安全的核心構成要素,是國家安全的目的

《十九大報告》指出: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必須堅持國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為宗旨。人民安全是國家安全的核心構成要素。沒有國民的國家是不可想象的。人類歷史上國家政權更替或消亡、人民流離失所、甚至國土被侵占,只要有人的存在,他們都可以建立自己的國家。如二戰中飽受納粹蹂躪的猶太人,他們有的從屠刀下得以活生,轉戰異地建立了自己的國家以色列。因此,無論主權安全、領土安全、政治安全、經濟安全、軍事安全等等如何重要,國民安全在國家安全的諸要素構成中必然成為核心內容,處于核心的位置。

另一方面,國家安全在整體上體現著全體國民的利益和安全,而某一個或某一類具體國民的利益和安全卻不一定體現著全體國民的利益和安全。如軍人的犧牲、警察的流血往往可以換來更多人的安全。為了國家的安全和利益,為了作為群體的國民的安全和利益,需要犧牲某些作為個體的國民的安全和利益。因此,現代文明國家一方面要重視國民的安全和利益,把國民的安全和利益作為國家安全的根本目的來看待,切實維護國民的安全和利益;另一方面又要強調國家的安全和利益高于國民個體的安全和利益,要求國民樹立為國家安全和利益獻身的精神。

五、“以人民安全為宗旨”的思想是對人類文明的貢獻

(一)我國古代“民本”思想

中國思想家、教育家、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告誡統治者“愛民”“利民”,輕刑薄賦,聽政于民,與民同樂。這標志著民本思想至此形成。孟子十分重視民心的向背,通過大量歷史事例反復闡述了這是關乎得天下與失天下的關鍵問題。認為如何對待人民這一問題,對于國家的治亂興亡,具有極端的重要性。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編寫孟子的言論匯編《孟子》,它與《論語》《大學》《中庸》合稱“四書”,“四書”一直是科舉必考內容,它對中華民族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唐貞觀后期,魏征在著名的《諫太宗十思疏》中說:“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意思是說:怨恨不在于大小,可怕的只在人心背離。水能載船也能翻船,所以應該高度謹慎。但是,中國古代的“民本”思想是基于違背民心的治國之策會導致統治階級的政權顛覆,“以民為本”只能是統治階級的手段而不是目的。

(二)西方“人本”思想

在西方民本思想則稱之為人本主義(humanism)。古希臘普羅泰戈拉提出了著名的人本主義命題“人是萬物的尺度”的至理名言,凸顯了西方古代人本主義哲學思想的萌芽。西方人本主義思潮在14~16世紀正式誕生,直接原因在于文藝復興運動。到了近代,以人文主義思潮興起為標志的歐洲文藝復興,把人對神的崇尚轉向對人自身的崇尚。文藝復興運動以提升人權為出發點,高揚反對神權之旗幟,以人之幸福對舉封建禁欲主義,以人權對舉神權,以人性對舉神性。其核心宗旨則是為了人,提升人之地位,提高人之幸福指數為目標。西方的人本主義思潮是以人為基本出發點,以人為價值目標,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這種人本主義的傳統一直延續到現在,實現了西方人本主義哲學思潮的延續與發展。

(三)“以人民安全為宗旨”的思想彰顯了人類文明

中國古代民本思想與西方人本思想亦存在諸多的差異:民本思想重物質、人本思想重精神;民本思想將民視為工具;人本主義哲學則將人視為目的。中國古代民本思想與西方人本主義的異同,主要在于中西民本思想所產生的社會歷史文化背景、經濟基礎等不同使然。

總體國家安全觀蘊含了深厚的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底蘊,彰顯了中國特色。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是總體國家安全觀的一個重要思想來源。“以人民安全為宗旨”,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仁愛善良”的價值取向和“以民為本”的思想主張;追求共享安全,強調包容與共贏,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和合文化”;對生態安全、資源安全的重視,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思想;國家發展與國家安全并重,體現了中國國家安全理論的特色。

中國古代的民本思想與西方古代的人本思想,均能較好地為社會主義新民本提供理論支撐和道德支持,通過對中國古代的民本思想與西方人本思想的比較,我們能清晰認識到兩者的異同,中國古代傳統文化中的“民本”思想,是中華文明乃至人類文明的組成部分,“以人民安全為宗旨”辯證地吸取了中西方文化的精華,以人為目的而不是手段,對接了中國傳統文化及整個人類文明,指出了民與官關系中民的本原性以及人與物關系中人的核心性;“國家安全一切為了人民”不僅進一步表達了人民安全或國民安全在國家安全構成要素中的核心性和在國家安全活動中的終極目的性,而且更強調了人民在整個國家安全體系中的主體性;國家安全“一切依靠人民”則繼承了中國共產黨群眾路線的傳統,蘊涵了“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國家安全工作方針 ;“真正夯實國家安全的群眾基礎”則是對整個國家安全工作必須奠定在民心之基礎上的總體要求。這些論述充分體現了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和維護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最高準則,體現了歷史唯物主義的群眾史觀和黨的群眾觀點、群眾路線,體現了以人為本為核心的科學發展觀[4]。由此,總體國家安全觀把中國共產黨“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和“執政為民”的理念,全面貫徹到了國家安全領域,因而是一項重要的國家安全民心設計和民心工程。最終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不論東方思想抑或西方思想,也不論何種社會制度,它都是人類各種文化發展的歷史必然。“以人民安全為宗旨”的思想,是“民本、人本”思想在代表先進文化的執政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之下,在中國革命和建設中實踐的結晶。“以人民安全為宗旨”的思想是《十九大報告》中的一個亮點,“民本、人本”思想使得中國共產黨得到了最廣大人民的支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進入新時代……也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意味著科學社會主義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這不能不說“以人民安全為宗旨”的思想繼承了中華優秀文化及世界優秀文化,是對人類文明的貢獻。

(四)總體國家安全觀超越了聯合國關于“人的安全”的定義

1994年,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發表了《人類發展報告》,給“人的安全”給出了一個較為寬泛的定義,主要包括七個方面 :經濟安全、食品安全、健康安全、環境安全、人身安全(免于暴力、犯罪和毒品的恐懼)、社群安全(參與家庭生活和文化活動的自由)以及政治安全(行使個人基本人權的自由)[5]。

《十九大報告》重申了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統籌“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習近平在2014年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上提出了“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構建集政治安全、國土安全、軍事安全、經濟安全、文化安全、社會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態安全、資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體的國家安全體系”。在這十一大類安全中并不包含人民安全,可見人民安全與這十一大類安全并非在一個層次,而是體現在各個領域之中,各領域安全本質上都是該領域的人民安全。在文化、科技、信息、核等領域,已經創新了聯合國關于“人的安全”的定義,分述如下。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特質的保持與延續是文化安全的本質。語言文字的安全、風俗習慣的安全、價值觀念的安全、生活方式的安全是文化安全的主要內容[1]。先進的文化是保障國家文化安全的關鍵,因此,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代表了中華民族先進的文化的發展方向,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國先進文化的積極引領者和踐行者,又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當代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應該而且一定能夠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實踐創造中進行文化創造,在歷史進步中實現文化進步!

科技安全是與國家安全和利益具有不同程度密切關系的科技成果、科技研究、科技發展的不受威脅與侵害的客觀狀態[1]。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理念深深地植入各級領導與廣大民眾的頭腦之中。高科技廣泛運用于國家重大項目,如天宮、蛟龍、天眼、悟空、墨子、大飛機等重大科技成果,高科技的成果也惠普市民百姓,如求耳熟能詳的共享單車(乃至汽車)、電子商務、智慧旅游、智能家電等服務創新的產物正不斷豐富著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信息安全不僅指信息數據的安全,還指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信息軟件系統安全、網絡安全、信息使用者與管理者安全、公共信息秩序和國家信息安全等多維度、多層次、多因素、多目標的完整安全體系[1]。如廣大民眾可能涉及個人信息泄露等問題在2017年6月1日生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就進一步完善了個人信息保護規則。

核安全的問題,核事故會導致環境污染并危及人民的生命安全,核武器的使用會直接威脅到人類的生存,核技術的泄露影響到科技安全。2015年 7月1日頒布實施的新《國家安全法》以總體國家安全觀為指導,該法第31條規定,國家堅持和平利用核能和核技術,加強國際合作,防止核擴散,完善防擴散機制,加強對核設施、核材料、核活動和核廢料處置的安全管理、監管和保護,加強核事故應急體系和應急能力建設,防止、控制和消除核事故對公民生命健康和生態環境的危害,不斷增強有效應對和防范核威脅、核攻擊的能力。

《十九大報告》重申的總體國家安全觀,在文化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核安全等方面對“人的安全”內涵的解析,創新了聯合國關于“人的安全”的定義,這是對人類文明的貢獻。

[注釋]:

①“人民”是區別于“敵人”的政治概念。在人民主權理念里,人民是社會主義國家的主人,是遵守法律的集體概念,分為統治階層和非統治階層 。“人民”“國民”“公民”“群眾”諸概念既有一定聯系,也有嚴格區別。“國民”是指一個國家內的所有居民,“公民”是指具有一國國籍并且有時還需要享有法律所規定的權利與義務的人。因而,國民包含了公民。“人民”是國民中的一部分,其外延不同于“國民”局限于“一國之內”。“群眾”是一個超越國家界限的外延指向整體的集合概念,而“國民”是一個外延指向個體的非集合概念,“群眾”有時用作和“官員”相對應的概念。本文對“人民”與“國民”不做區分。

②人的安全包括人群體安全和人個體安全兩種形式,同時包括人的生命安全、人的數量安全、人的質量安全、人的年齡結構安全等等。本文主要討論個體安全問題。

猜你喜歡
安全觀國家思想
王毅:秉持踐行正確的民主觀、發展觀、安全觀、秩序觀
重慶與世界(2022年6期)2022-06-22 10:26:48
王毅:秉持踐行正確的民主觀、發展觀、安全觀、秩序觀
重慶與世界(2022年6期)2022-06-22 10:26:48
思想之光照耀奮進之路
華人時刊(2022年7期)2022-06-05 07:33:26
思想與“劍”
當代陜西(2021年13期)2021-08-06 09:24:34
推動國家總體安全觀入腦入心
甘肅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09:38
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思想永遠不能丟
人大建設(2019年4期)2019-07-13 05:43:08
“思想是什么”
當代陜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0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能過兩次新年的國家
把國家“租”出去
華人時刊(2017年23期)2017-04-18 11:56:38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文字幕欧美日韩高清| 色综合热无码热国产| 亚洲高清中文字幕在线看不卡| 一区二区欧美日韩高清免费| 国产成人综合日韩精品无码首页| 亚洲资源在线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青青草原| 日韩午夜伦| 9999在线视频| 国内自拍久第一页| 色悠久久久| 色天堂无毒不卡| 亚洲黄色成人| 鲁鲁鲁爽爽爽在线视频观看| 丁香五月亚洲综合在线| 四虎综合网| 激情影院内射美女| 亚洲av无码牛牛影视在线二区| 精品国产电影久久九九| 日韩免费毛片视频| 四虎永久在线视频| 91精品免费高清在线| 免费毛片a| 国产资源免费观看| 免费国产福利| 青青国产视频| 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欧美国产日韩另类| 成人免费一级片| 日韩亚洲综合在线| 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区| 毛片大全免费观看| 一本久道久久综合多人| 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6| 国产AV毛片|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在线精品| 日韩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麻豆| 黄色网址手机国内免费在线观看| 内射人妻无套中出无码| 欧美成人午夜视频免看| 国产熟女一级毛片| 毛片在线播放网址| 亚洲欧美精品在线| 欧美国产另类| 婷婷激情亚洲| 久久人妻系列无码一区| 午夜国产精品视频| 91黄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2| 99资源在线| 这里只有精品国产| 在线国产毛片| 婷婷伊人久久| 91精品免费高清在线| 国产成人高清在线精品| 国产乱子伦一区二区=| 97在线公开视频| 狠狠色香婷婷久久亚洲精品| 五月天久久综合| 欧美第一页在线| 欧美日韩专区| 午夜爽爽视频| 91精品国产丝袜| 少妇露出福利视频| 天堂中文在线资源| 喷潮白浆直流在线播放| a毛片基地免费大全| 中文字幕 欧美日韩| 亚洲Aⅴ无码专区在线观看q| 在线观看视频99| 国产一区三区二区中文在线| 噜噜噜综合亚洲| 岛国精品一区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 一级高清毛片免费a级高清毛片| 日韩av无码精品专区| 综合色婷婷| 福利一区在线| 99尹人香蕉国产免费天天拍| 国产日韩欧美精品区性色| 人妻精品久久久无码区色视| 日韩在线视频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