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祖法
黨的十九大作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部署,并將其寫入了黨章,為新時代農業農村改革發展指明了方向、明確了重點。作為國家七大戰略之一,鄉村振興戰略內涵豐富、意義重大,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升級版,也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行動綱領和總抓手。鄉村振興戰略明確要求: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將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小農戶的高度重視和關心。
小農戶是由于人多地少等因素而產生的以家庭為單位、集生產與消費于一體的農業微觀主體,在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向非農產業提供勞動力、維系農村社區功能、傳承農耕文明等方面都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來,全國大力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完善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制度,提升農業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水平,使農業農村現代化邁上了新臺階。然而,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農業全球化競爭的大環境下,日益老齡化、兼業化的小農戶面臨的困難和挑戰依然突出。如何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將小農戶納入現代農業的發展軌道,從而維護2億多小農戶的根本利益,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實現農民共同富裕,是鄉村振興戰略中的重大課題。
供銷合作社是為農服務的合作經濟組織,是黨和政府做好“三農”工作的重要載體。在長期為農服務實踐中,供銷合作社形成了比較完整的組織體系和經營服務網絡,熟悉農村,了解農民。在鄉村振興的偉大實踐中,供銷合作社有責任、有能力結合自身綜合改革工作,將歷史悠久、網點廣布、熟悉農村、貼近農民的獨特優勢落地,充分發揮橋梁和紐帶作用,為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作出應有的貢獻。
加強組織銜接,讓小農戶真正參與到現代農業經營中去
小農戶生產由于在經營規模、生產效率、文化素質、生產技術、信息手段等方面存在著不足和缺陷,導致無法適應農業現代化的需要。供銷合作社要發揮自身組織優勢,鼓勵小農戶以土地、資金、勞動、技術、產品為紐帶,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與聯合,擴大農業生產規模、服務規模和產業規模,多路徑提升規模經營水平。要積極發展家庭農場、專業大戶、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和各類農業服務組織,壯大新型職業農民隊伍,多元化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鼓勵和引導新型主體帶動更多小農戶參與規模經營,讓小農戶獲得更多收益,多模式完善農業發展的利益分享機制,從而真正讓小農戶有能力、有動力、有活力參與到現代農業經營中去。
加強服務銜接,為小農戶提供優質高效的農業社會化服務
小農戶在技術、資金、設備上有著天然的弱勢,對農業社會化服務有著迫切需求,而面向農民生產生活,為農民提供便利實惠、安全優質的服務,正是供銷合作社的主責主業。供銷合作社應順勢而為,加快建設覆蓋全程、綜合配套、便捷高效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和平臺,為小農戶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全方位、系列化服務,將一家一戶小生產融入農業現代化大生產之中。以浙江供銷系統為例,通過發展生產、供銷、信用“三位一體”綜合合作,構建農民合作經濟組織聯合會(以下簡稱農合聯)組織體系,積極拓展服務領域、創新服務方式,努力構建與農民生產生活需求相適應的為農服務格局。一是建立健全現代農業服務體系。努力構建以縣級涉農事業單位、行業協會、合作社聯合社、農資公司等為主導,以農民合作社、基層供銷社、莊稼醫院等為基礎的現代農業服務體系。二是加快建設城鄉商貿服務體系。發揮資本運作功能,努力構建以物流配送企業為龍頭,縣城超市、鄉鎮商貿綜合體、村消費合作社組成的城鄉商貿服務體系。三是著力創新農產品流通服務方式。將農村中的先進生產力代表,在農產品流通中經過市場洗禮和考驗、具有一定經營能力的農產品經紀人組織起來,實現小生產與大市場的有效對接,幫助小農戶增產增收,滿足城鄉消費者的需求。積極發展電子商務、中央廚房、社區菜店等新業態、新模式和各類產銷對接新渠道,探索“品牌引領+連鎖專營”的高檔農產品銷售渠道。四是積極促進農村金融服務發展。協助農信機構開展面向農合聯會員的信用等級評定和授信服務,加強對農合聯會員的擔保服務。穩步發展合作金融,組建資金互助組織。
加強利益銜接,讓小農戶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維護農民群眾根本利益、促進農民共同富裕是“三農”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受家庭經營收入和工資性收入增長困難的影響,小農戶持續增收面臨著較大壓力。供銷合作社對接的涉農主體眾多,既有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也有農業科研推廣機構、金融服務組織、農產品加工流通企業等,橫跨農村一二三產業。通過發揮供銷合作社作用,能夠促進資源要素在產業之間、城鄉之間的良性互動,有利于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讓小農戶更多分享二三產業的增值收益,拓展農民增收渠道。供銷合作社要圍繞鄉村振興中農民共同富裕的導向,切實承擔“不讓一個掉隊”的責任,聯合農民共建共享、共創共富。
加強能力銜接,不斷增強小農戶自身素質?!叭r”問題的核心是農民問題,農民問題的核心是素質問題。供銷合作社要主動適應農村勞動力狀況和資源配置新變化新趨勢,著力增強農民自身素質,積極培育新型職業農民。通過培訓提升農民規模發展的意識和經營發展水平,促進土地規?;l展、集約化經營。通過培訓使農民掌握機械化作業、精準施肥、統防統治等現代化的新技術,提升耕種管收等農業生產各環節的科技水平,保障生產的農產品安全優質高效。通過培訓使農民增強合作意識,通過加入合作社等市場主體,加強產銷對接,減少不必要的流通環節。與此同時,供銷合作社也要加強自身建設,不斷提高自身業務素質和工作指導水平,從而更好承擔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使命和責任。
背景鏈接 >>>
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將質量興農提升至戰略層面,明確農業發展方向“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還首次提出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統籌兼顧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扶持小農戶,強調“培育各類專業化市場化服務組織,推進農業生產全程社會化服務”。社會化服務的新提法,是為產業內通行的養殖服務、農資服務正名,也為企業指明了發展方向。
農業部部長韓長賦此前也專門就推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撰文,強調這項工作的重要性。他提出,要實現農業和農民兩道難題一起解,只有將小農戶納入現代農業發展的軌道上來。當前,要加快調優種養業、調精加工業、調活服務業,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要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扶持小農生產,通過加大培訓力度、強化政策扶持、改善創業服務等多種方式,讓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收益更多地留在主產區、留給農民,增加小農戶收入。此外,還要按照“基在農業、利在農民、惠在農村”的思路,進一步調整和完善農業補貼,讓財政補貼更多更廣惠及農民群眾特別是小農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