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德品
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提出:“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統籌推進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加快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作為改革開放以來第20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行了全面部署,彰顯了“三農”在現代化建設中的重中之重的地位以及黨中央解決“三農”問題的決心。
真情系“三農”,幫扶農民創收
中央一號文件指出:“拓寬農民增收渠道,鼓勵農民勤勞守法致富,增加農村低收入者收入,擴大農村中等收入群體,保持農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鎮居民。”
2月1日,中國(中部)國際農創園項目盛大開園,依托豐富的企業資源和國家、省、市、區支持,全力以赴籌建好國際農創園項目,將優質的傳統項目——中國中部農博會實現市場化、產業化,將中國(中部)國際農創園項目做成“永不落幕的農博會”。通過對市場形象、商業氛圍、居住環境的改造,打造一個集購物、休閑、文化觀光旅游于一體的新型市場和城市新名片。
全國政協委員、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中國農產品流通經紀人協會會長于培順在中國(中部)國際農創園開園儀式上指出:在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國際產能合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背景下,中國(中部)國際農創園作為農業龍頭企業大品牌、農產品大流通專業園區是服務農民生產生活,促進農產品品牌建設的平臺典范,未來將有力地促進中部地區農業產業升級、有力地助力推湖南省的鄉村振興計劃。
中國(中部)國際農創園總商業面積11萬平方米,計劃分兩期開發,一期商業面積約6萬平方米,總投資3.2億元,旨在用創新與智慧打造專業專注的農業展會品牌,情系三農,助力農產品大流通,用勤勞務實的汗水譜寫了濃墨重彩的農博篇章。
經過18屆農博會的促銷、宣傳和推介,湖南省茶葉集團有限公司已經成為專業制茶、內外貿并舉、全產業鏈經營的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在全省建立了97個優質茶園基地,總面積達60萬畝,聯結帶動了40萬戶茶農,與80多個國家和地區保持了穩定的貿易,產值高達80億元。同時,湖南臨武舜華鴨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每次都在農博會上提前約定最好的展位展區,積極參與各種推廣活動,不僅僅在展會現場完成了出色的銷售,還帶動當地其他企業來參展,目前舜華鴨業帶動農民致富上千戶,已建成現代化加工廠2座,種鴨場3個,養殖基地60個,成為中國最大的麻鴨養殖加工企業。通過農博會發聲、發展、發財的還有唐人神集團、裕湘面業、流沙河集團、精為天糧油、老爹集團、坤乾食品等等一大批農業龍頭企業,而湖南農博會的交易總額也由最初的2000萬元,激增至200億元。
千企入園,萬品出湘
中國(中部)國際農創園將建立成一個以“引導湖南優質農產品產業發展”為主要目的,以“湖南優質農產品交易所”為核心載體,以“云農博”為線上交易展示通道,以“中部(國際)優質農產品體驗中心”為線下體驗服務窗口,以“優農學院”為農業發展服務體系的“四維一標”的平臺系統,以農產品商品交易體系為切入點,全面整合全省農業資源,以支撐項目發展全價值鏈運營體系的、輻射中部的優質興農平臺。同時,吹響了千企入園、萬品出湘的號角。
中國(中部)國際農創園規劃為湖湘名優特農產品區、外貿國際農產品區、全國名優特農產品區、農業文化美食步行街區四大板塊,同時規劃有新農創客平臺、農產品安全檢測中心、政務商務一站式服務中心、城市集中配送點四大服務配套,打造湖湘、全國乃至全球農業名優特品牌的展示、體驗窗口;線上平臺“農創網”承接市場O2O交易支付、線上產品展示、供銷信息交流、大數據生成、品質溯源及實景購物導航等功能,打造與線下實體市場一體的中部農業產業服務樞紐。目前,已有湖南糧食集團、省茶業集團、益農健果業等100余家農業龍頭企業達成入駐農創園協議。
從“菜籃子”到“米袋子”,從區域市場到全國、全球市場,中國(中部)國際農創園在省內在吉首、懷化、郴州等各市州承辦了地區性農博會近百余次;舉辦稻博會(國家級)、花博會、畜博會等省級以上的大型展會三十余次,涉及農業、林業、畜牧、汽車、家居、食品等諸多行業。迄今為止,公司已與國內5000余家食品、農副產品涉農企業保持良好的合作關系,還積累了1000余家服裝、皮革制品類、800多家日用百貨類、3000余家工藝品展商客戶資源。
加強對外交流,謀劃三大布局
中央一號文件指出:“構建農業對外開放新格局。優化資源配置,著力節本增效,提高我國農產品國際競爭力。實施特色優勢農產品出口提升行動,擴大高附加值農產品出口。”
2016年,農博會起移師新建的長沙國際會展中心舉辦,非常注重對外交流,成功邀請到了來自澳大利亞、新西蘭、印尼、巴西、利比里亞、斐濟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逾200家國際性企業組團參加,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逾2500家企業參展,當年展會期間人流量超過百萬人次,合同成交額和現金交易額超過200億元,真正做到了企業贏得市場、客商抓住商機、群眾得到實惠的共贏效果。
農博會先后獲得“2007—2011中國最具影響力的(農業)品牌展會”、“中國農業五大品牌展會”稱號及“中國品牌展會金鼎獎”;2012年中部農博會獲得“中國十大創新特色展會”“新世紀十年中國會展產業杰出典范獎”殊榮;2014年國務院清理整頓會展、論壇后,農博會列在湖南經國務院批準由政府舉辦的四個大型展會之首;2015年被國家農業部確定為中部六省唯一準許以“中國中部”冠名和作為主辦方的農業博覽會。國家農業部原副部長陳曉華稱贊中國中部(湖南)農博會是“農業領域影響大、規格高、人氣旺的全國性展會。”
國之本從農業開始,國之運從農業延續,中國(中部)國際農創園還有三大布局:一是將重點建設農業領域大流通,大品牌、大發展的大平臺,以互聯網+農業的農創網商業模式來打通農產品市場流通,優化“生態農業物聯網產業鏈平臺”的商業模式及運營模式;二是并通過湖南地州市以及特色小鎮農耕文化的融合,打造農業企業總部孵化基地,打造企業總部品牌營銷園區,著力打造“農業千億產業集群”;三是在中國農產品流通經紀人協會的指導下,全國布局建設現代農產品大流通專業園區,為“十三五”時期農業產業的宏偉發展描上點睛第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