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宇飛
大唐巴彥淖爾風力發電有限責任公司 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不斷提升,人們生產生活中的電力需求越來越大,風電場是電力生產的重要場所,在現代社會中承擔的發電任務越來越重。我國的風能分布具有比較明顯的區域性,因此風電場主要建設在我國的東北、西北、東南沿海地區,建設地點相對比較集中。隨著我國風力發電規模的不斷擴大,發電企業對風電場的生產管理模式也要不斷改變。傳統的風電場管理是分散的,主要針對單個風電場進行管控,集中效應不夠明顯。對此,在新時期必須要加強對風電場的集中管理,對各個風電場及各種設備運行過程中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并且要接入自動化系統,實現對風電場的統一調度管理。針對當前風電場的發展情況可以發現,對風電場進行管理的當務之急是要建立一個集中控制系統。
集控運行過程中可以將一個企業的多個風電場集中起來,實現集中管控、動態管理,這種管理模式也符合電網公司“集中調度、分級管理”的理念,有利于并網風機的安全穩定運行,也有助于提高生產人員的執行能力。風電場集中管控的優勢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第一,理念創新。風電場集控運行管理是在傳統管理模式基礎上形成的一種集中化、規范化的全新管理模式。在傳統的管理過程中,風電場一般以火力發電廠的管理模式為樣本,實行單個風電場管理,生產管理人員也分為運行人員和檢修人員,建立了相應的班組,雖然對個別風電場進行統一管理,但在風電場內部仍有運行和檢修等不同分工。然而,當一個企業擁有多個風電場時,這種傳統的管理模式弊端就越來越明顯。單個風電場獨立工作并不能體現出風力發電企業的優勢,另外,在公司管理過程中,對單個風電場進行管理,需要花費較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影響管理和調度效率。
第二,以人為本,為人員提供良好工作條件。風電場通常建在自然條件比較惡劣的地區,這些地區人煙稀少,風力條件充足,適宜風力發電,但生活條件非常艱苦,醫療衛生條件更差,如果僅安排技術人員和維修人員前往,對人員的考驗較大。為了改善員工的工作條件,加強風電場集控運行管理系統的應用,實現集控運行管理,體現出以人為本的基本理念和要求。
第三,管理方法新穎。管理方法的創新是集控運行管理的重點。為了提高集控運行管理水平,風電場的集控運行管理系統實現了對多個設備以及風機運行狀態的同時監控,實現了對各種設備的遠程控制,實現了與就地控制室監控系統相同的功能,而且在監控過程中可以產生各種統計報表。系統的新穎性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實現了對生產信息的快速收集和分類管理。在風電場集控運行管理過程中,集控運行管理系統是實現風電場管理的主要系統,可以實現對風電場生產過程中的各種信息的收集,主要是電量信息,不需要技術人員人工抄表。風機運行過程中的數據可以由集控運行系統自動記錄和統計,在分析數據時可以隨意截取某一段時間內的數據,實現了對數據的統一化管理和精細化利用。二是管理界面更新穎。在集控運行管理系統中,很多傳統管理模式中的現場管理人員都被轉移到集控中心,當集控中心正常運行時,風電場現場的管理人員數量已降到最低,他們可以在更加舒適的工作環境中,集中精力進行設備的管理工作。
第四,開發了新的管理功能。這主要表現在幾方面:其一,可以通過集控中心的工作人員對各個風電場的運行方式進行調整和統一審批,對風電場的變電設備、線路、風機檢修等環節進行統一登記、分配相關的人力資源和物資,實現對所有風電場的統一集中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種資源。其二,可以實現對風電場的集中監控、動態監管,如風電場生產過程中可能會遇到一些安全事故,尤其是在倒閘操作過程中很容易出現問題,風電場集控中心人員一旦發現了相關問題,都可以隨時進行糾正止損。
要根據風電場的集控運行管理需要,完善集中監控系統的功能,例如可以增設風機啟停記錄報表模塊、數據分析模塊、可利用率統計模塊等,實現對風電場運行過程中的各種數據的分析。要完善數據處理系統,在風電場運行過程中,各種數據的收集、整理和分析都是實時的,而且集控中心人員可以利用遠程集中監控系統的數據分析和存儲平臺進行多種數據的同時分析,比如對風電場的每日發電曲線進行分析,對不同風電場的同一個風機機型的出力情況進行對比分析,對同一個風電場的風機風資源進行對比分析等,這些數據可以為風電場的精細化管理提供依據。
第一,要建立應急防控體系。在電力企業發展過程中要對電力生產故障以及各種安全事故進行應急處理。風電場必須要對當前電廠的資源進行充分整合,統一對應急事故處理人員、應急物資進行管理,確保事故發生時能第一時間安排人員進行電力生產以及供電事故搶修,及時恢復生產和供電。另外,還必須要建立高效的事故應急管理機制。第二,對設備檢修制度進行完善。設備檢修是風電場運行過程中的重要內容,比如各種變電設備、風機等的性能都會直接影響風電場的運行水平,在集控運行管理過程中,要對電力生產設備的自動化程度進行提升,除對各種設備實行統一監控管理,提高故障問題處理水平外,還要提高電力生產設備的自動化程度,比如有的設備可以實現自我診斷,進行簡單的自我修復,當出現故障時可以做好應急處理,并且及時發出警報,通知技術人員,將事故的危害降到最低。第三,要建立并落實安全責任管理機制。要定期對風電場工作人員進行培訓,包括安全知識教育、技術培訓、職業道德培訓等多方面,風電場的管理層以及基層員工都要參與培訓,隨時保持安全意識,在生產過程中履行自己的責任,督促安全生產。
風電場集控運行管理系統的正常運行,也離不開專業運行人員的努力。集控中心運行人員與現場留守運檢人員要明確職責,要相互配合,分工執行風電企業的管理規程,對風電場運行過程中的各種問題進行處理。以倒閘操作為例,對于計劃停送電的操作,可以首先由集控中心人員對停送電計劃進行審批,非計劃停送電指令可以直接從集控中心發出,傳到風電場,在操作票填寫及操作執行過程中則可以由集控中心人員對操作票中的操作步驟的正確性進行審核,且要在正式操作過程中對操作過程進行監督,負責對風電場的電壓、潮流等情況進行監控。在倒閘操作完成后,集控中心要完成操作票的登記、統計工作。通過對每個環節的嚴格管理,可以減少風電場管理過程中的問題,提高管理效率。
風電場集控運行指的是風電場生產過程中對各種設施設備以及各個生產環節進行集中控制的過程,風電場集控運行水平直接影響到電廠的安全運行。在風電場運行過程中可以加強對集控運行管理系統的應用,實現對多個風電場以及風電設備進行集中化管理,提高統一調度管理水平?!?/p>
[1]陳子新,叢智慧.風電場集控運行探索與實踐[J].中國電力,2010(07):53-55.
[2]駱小軍.風電場遠程集控中心的運行分析[J].數字通信世界,2015(12):274-275.
[3]萬鵬,莫瑞浩.風電企業遠程集控管理模式的研究與應用[J].企業管理,2016(S2):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