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愿愿
(山西大學,山西 太原 030006)
唐卡藝術作為一種非常有自己民族特色的繪畫藝術形式在藏族文化中特別重要。一般畫在經過多次加工的棉布或者紙上,然后再用漂亮的絲絹在四周縫制、裝裱起來,為了方便人們懸掛上面的橫軸系有細繩,下軸兩邊有精美裝飾的軸頭。畫上蓋有薄絲絹和雙條彩帶。市面上也有很少量的的貼花、織棉、版印和珍珠唐卡。唐卡的繪畫極其復雜繁瑣,用料也特別講究,經過很長時間的實踐,慢慢的形成了富有特色而豐富多彩的技法體系。顏料全部都是天然礦植物原料,經過人們手工加工研磨才能作為繪畫顏料,色澤鮮明亮麗,具有永不褪色的特點,而且有非常濃郁的藏地風格。唐卡有著藏族歷史文化百科全書的美稱。
綠度母在藏語里被人們叫做“卓江”,因其通體以綠為色,所以才被人們稱為“綠度母”,是二十一度母之主尊——救度速勇母,綠度母在藏傳佛教傳說中被人們看作是菩薩眼淚的化身,也是眾佛眾生的化生。據民間傳說供奉綠度母可以解除八種苦難,俗稱“救八難度母”。在西藏地區,綠度母是最常見、最普遍的唐卡題材之一。下面我們對綠度母的造型特點進行簡單的分析。
綠度母的法相呈現少女像,一頭二臂,兩只手拿的蓮花和結印,全身都是綠色,面相為芝麻面下頜圓潤,額頭和眉毛清新秀美。綠度母的眼睛黑白分明,目光微斜,眼睛的形狀就像蓮花的花瓣一樣,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可以表現出綠度母的純潔。綠度母的耳孔像海螺表示愿意傾聽人們對她的請求,救人們于苦難之中,嘴型細軟并且帶著微笑,下頜圓潤豐滿表示一切圓滿。脖子上帶著三串絡珠,第一串在胸的上方,第二串帶在離心口近的地方,而第三串在肚臍眼的位置。綠度母的耳部、頸部、和手部都代表了圓滿福慧。
綠度母頭戴佛教密宗五佛寶冠,寶冠中央掛有五化佛,用來表示五智圓滿的功德。五佛是佛教密宗最高級別的五尊神祗,“五”指的是世界由地、水、火、風、空五種本源物質組合而成,也代表了五方佛和五個不同的方位。而頭冠上鑲嵌有紅寶石,則代表了佛教的精神之父——阿彌陀佛。綠度母頭戴不空成就佛,除了表示她就眾生于苦難的成就之外,同時也表示度母的特點。
綠度母半跏跌坐在蓮花月輪上,右腳向前伸屈,表示清除三界的等一切的惡行,左腿單盤,左腳向里面彎曲,意思是圓滿一切功德。總的表示度母擁有大悲大智兩種命運,而且擁有無限的慈悲之心和大智慧,降服三界及惡魔,能夠隨時隨地救度大眾。不管是綠度母的神像還是畫像都是:右腿向外微伸,左腿盤坐做“吉祥坐”。經過查找資料得知,綠度母的坐姿表示的是可以壓倒憤怒,從而達到慈悲之心,使眾生得到平安快樂。
綠度母的手印指的是手指的姿態形狀,綠度母的左手放在胸前做三寶印的姿勢,食指是佛寶、中指是法寶、小指是僧寶。大拇指和無名指相互接觸指的是擁有大悲大智的意思。她的右手平平的放在右膝蓋上面,手向外面放著做失愿印。左手朝著外面的方向垂下,意味著我佛的大慈大悲使眾生的請愿和祈求可以得以實現。綠度母的每一個指尖就像月牙一般,手掌寬厚而且豐滿中間畫有表示吉的祥圖案,身體軀干非常圓潤而豐滿,表示和諧富足的意思。
綠度母的手中拿的法器,一般來說,是左右兩手分別拿兩朵蓮花,她的法器不會輕易的變化。蓮花一直伸長到她耳朵的位置,莖的頂端分別都有一朵盛開的花和一顆蓮花的果實和含苞待放的花蕾。這里的蓮花、果實是表示以迦葉佛為首的過去諸佛,盛開之花則表示現世的釋迦摩尼佛,未開之花蕾代表以彌勒為首的未來佛,這三者都是依止著佛法的誓愿而行。
唐卡又被人們稱為“流動的壁畫”。綠度母作為唐卡繪畫的表現形式中最常見的一個題材,代表了藏族人民對綠度母豐富的情感和美學的思想。從根本上看來,一切的宗教藝術的宗旨都是服務宗教而不是服務于藝術,所以說藏傳佛教的唐卡藝術有著深厚的宗教色彩和宗教審美的作用。
唐卡繪畫藝術是藏族文化藝術寶庫中最璀璨明珠之一,本文對唐卡以及綠度母的造型特點做了初步研究,希望可以有更多的人來了解、關注藏傳佛教,研究唐卡藝術。要加強對唐卡繪畫的傳承和保護。
參考文獻:
[1]苗欣宇、梁璐璐.傳世唐卡[M].北京:中國畫報出版社,2010.10.1.
[2]王輔仁.西藏佛教史略 [M].青海:青海人民出版社,2005.1.1.
[3]卓么本繪.錦繡唐卡[M].上海:上海出版社,2009.8.
[4]吉布.唐卡的故事 [M].陜西: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11.
[5]圖齊.西藏宗教之旅[M].北京:中國藏學出版社,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