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成超 李宣達 邵慧麗
(常成超 廣州體育學院,廣東廣州510500)
(李宣達 南方醫科大學,廣東廣州510080)
(邵慧麗 廣州體育學院,廣東廣州510500)
健美操又稱“有氧運動”,于20世紀60年代起源于美國[1],70年代傳至我國,80年代末在中學課程開始推行,現已成為中學體育課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2]。
高中開設的健美操以鍛煉學生身體,增強學生體質為目的。以形成良好的鍛煉習慣和運動興趣為基礎,使學生掌握基本技能的訓練,加強其協調性和靈敏性,糾正不良姿勢,培養一種良好的節奏感和韻律感[3]。然而,作為一個新興城市,由于經濟水平的限制,濱州市在教育方面的投資仍不容樂觀。諸如場地器材、師資結構、課程設置、學生喜愛程度等一系列限制因素,濱州市高中的健美操開展情況遠遠低于預期。針對這一問題,調查濱州市內開展健美操的高中里健美操的發展情況,并對調查數據進行分析。對調查中所出現的問題,提出切實可行的方法和建議,一方面為高中健美操在淮安的蓬勃發展盡一份力量;另一方面為高中健美操在淮安的迅速發展提供參考依據[4]。
以濱州市內開設健美操的10所高中的發展情況為研究對象,分別是北鎮中學、淮安一中、淮安二中、淮安六中、市東中學渤海中學、蒲城中學、杜店中學、里則一中、勝利油田第十五中學。
為更好的完成研究課題,使用文獻資料法在中國知網等數據庫中搜集了相關資料,提升了論文的質量與品質[5]。
為了確保論文的真實性與可靠性,設計了相關的問卷調查向濱州市內開設健美操的教師和同學發放,共發放調查問卷330份,其中300份為學生問卷,30份為教師問卷。教師問卷全部回收,學生問卷回收為292份,回收率和有效率分別為97.6%和98.3%。且問卷的效度、信度經相關專家檢驗,完全符合調查要求[6]。
通過數理統計法,并用Excel統計軟件對所得到的數據進行統計與分析[7]。
通過走訪濱州市內開設健美操的高中內的教學設施的調查研究,有良好健美操室內訓練場地的學校有2所,比例為20%。有3所學校無室內場地需在田徑場或水泥地進行健美操教學,占總數的30%。還有4所學校無固定場所教學,占總數的40%。通過對學校設備情況的調查分析,10所學校中,配置了音響設備的高中有9所,占有比例為90%,使用CD機、VCD進行教學的有6所高中,占有比例為60%,而在鏡子和把桿的配置上,各有3所學校為學生配置了鏡子和把桿,各占比例為30%。通過對調查結果的分析,濱州市教育有關部門應加大對市內開設健美操的高中的教學場地以及教學設備的投入,促進健美操的良好發展。
濱州市多數高中開設了健美操,我們對其中的十所學校進行了學校師生對本校健美操教學條件滿意的度調查,調查發現,師生對本校健美操教學條件十分滿意的占總數的11.69%。師生對本校健美操教學條件比較滿意的占總數的有15.32%。認為本校健美操教學條件一般、對其不太滿意、完全不滿意的占大多數。因此可得出結論:濱州市多數高中雖然開設了健美課程,但教學條件相對較差,阻礙了健美操的教學。應加大對健美操教學條件的投入。
通過問卷調查發現,濱州市高中健美操教師教齡一半以上在兩年以內,三分之一的教師具有3—6年的教齡,教齡為7—10年的只有3人,由此可知,由于濱州市健美操教師隊伍以青年教師為主,所以教齡都比較短,因此,濱州市中學健美操青年教師還需要積極儲備教學經驗。
本文所述,敏捷型BIM團隊實施的方式有其局限性。原因在于其成員來源于特定企業,并依托集團、公司、事業部、產品組四級培訓體系,跨專業能力近乎不斷養成。然而即由敏捷方式培育的BIM團隊,撇去各自“業務母體”定義的實施特性,在普適BIM開展的范疇內,仍具有一般性。敏捷團隊開展基本模式,依舊有其推廣的價值,敏捷管理方式是提升團隊創造力和項目效率的高效協作模式。[3]
調查發現,濱州市有學歷的高中健美操老師占有一定比例,對健美操的發展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但是,在職稱所占的比例可以看出,濱州市職稱為二級以下的健美操教師在所調查的高中占有比例為50%;其次是為二級教師,比例為41.67%;而具有一級健美操職稱的老師只占8.33%;職稱為高級的健美操老師為0。從事健美操教學的老師趨于年輕化,從而導致了濱州市的健美操教學隊伍中多數人為低職稱。
調查發現濱州市內擔任高中健美操教師的專業能力,結果顯示,高中部分健美操教師中,獲得健美操裁判等級的老師占10%,獲得國家健美操運動員等級的老師占16.67%,組織隊伍參加正規健美操比賽的老師占33.33%,參加過專業健美操學習的老師占26.7%。這說明濱州市部分高中健美操教學隊伍中的能力較差的個體,他們通過短暫的學習基礎知識而加入到健美操的教學工作中,很多人還擔任舞蹈或田徑的教學工作如此的教學能力不利于健美操在濱州市高中內的發展。
調查發現,參與調查的高中在教學方面也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學校對于健美操的教學統一和規范程度不高從事健美操教學工作的老師們大多都是以自己的能力和想法來進行授課,缺乏規范性,使得濱州市內各高中教學內容教學水平的良莠不齊,對濱州市高中內健美操的發展有害無益。
對學校走訪時發現,有5所高中的健美操課達到了36學時以上,占總數的50%,最高的為勝利油田第十五中學,達到40學時,這可能是由于該校作為省體育后備人才試點學校的原因;另外5所學校安排了32—35學時左右的健美操課,占總數的50%,最低的為渤海中學和蒲城中學,均為32學時。以高中三年6個學期,每學期18周教學來看,平均每學期均有3周的健美操教學,說明目前濱州市部分高中的健美操教學時數基本滿足教學的需要。
通過走訪調查發現,濱州市內各高中里常用的教學方法有以下6種。其中所有學校都選用了講解示范法。由此可見,濱州市各高中內的教學方法多種多樣。(見表1)。

表1 濱州市部分高中健美操教學方法統計表
在表2中可以看出,在被調查的292人中,有176人對健美操非常喜歡,占總人數的60.27%,有72人對健美操是喜歡的態度,占總人數的24.66%。對健美操不感興趣的同學占15.06。可以看出,濱州市內的高中生還是很喜歡健美操的,這對健美操在濱州市高中內的發展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

表2 學生對健美操課的喜愛程度調查(N=292)
(1)濱州市高中在開展健美操教學活動中大部分學校沒有設置專用場地,基本設施、設備條件較差。
(2)濱州市高中健美操教學隊伍普遍年輕化,大部分教師在35歲左右,且有一定學歷。雖然專業化程度較低,但可以出色的完成基礎教學。
(4)濱州市各高中的大部分學生十分喜歡健美操,直接學習動機為興趣愛好,對健美操在濱州市內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1)有關教育部門應考慮在濱州市高中內增加健美操,同時為學生建立專業的訓練場地和設施,優化教學條件,使教師的授課過程中更加專業化。
(2)加強健美操教學內容的統一性和規范性,采取多種形式對學生進行教學內容的考核。
(3)采取多種形式使學生真正理解健美操,提高他們對健美操的熱愛度,以有利于健美操在濱州市高中課程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郭艷紅.高師體育專業健美操普修課培養創新能力基本途徑的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
[2]東省膠東半島城市中學“體操類”課程開展現狀研究[D].山東體育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09:32-36.
[3]劉建兵.對中學開設健美操課的探討與研究[J].首都體育師范學院學報,2000,20(3):22-24.
[4]龔喜娟.山東省中學健美操開展現狀與發展對策研究[D].蘇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18-20.
[5]肖光來.體育院校專用教材健美操[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4:206-207.
[6]李春月.健美操普修課教學中應重視發展學生的表現力[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3,62(06):80-81.
[7]田麥久.體育院校通用教材運動訓練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