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昕
綜合美國的電視節目發展模式,主持人是權力很大的職務。三大廣播公司的新聞節目主持人,不僅在采編、報道上有極大的發言權,而且在節目班底安排上,也具有發號施令的權力。《全美超模大賽》可以說是其主持人泰雅·班克斯一手打造的時尚王國。在這之前,泰雅已經有過豐富的主持人經歷。她曾創辦自己的脫口秀節目《泰雅·班克斯秀》(The Tyra Banks Show),所以在主持《全美超模大賽》前,她已經形成了自己的主持風格。泰雅悉心策劃《全美超模大賽》這個節目,投入了不少心血,在篩選參賽選手、拍攝主體確立、服裝風格選擇、比賽結果評判等每個環節她都會參與,真正做到了統率自己的節目。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節目主持后,泰雅成功地把自己變成了節目中的“女王”。她具有無限的創造力,有自己的獨創風格,也善于引導選手形成自己的個人風格;她頗具魅力,一雙綠色的眼睛在鏡頭前永遠帶著笑意;她充滿才智,在哈佛大學商學院修讀的經歷使她為節目帶來更為成熟的模式與內涵。在鏡頭中,泰雅培養出了自己的權威感,主持語言的運用也極具感染力,贏得了觀眾們的喜愛。這種“觀眾緣”甚至跨越了國界,中國網民還制作了她的專屬表情包。不僅如此,泰雅開朗的性格也吸引了大批的時尚圈知名人物來客串節目。
泰雅的坐鎮使得《全美超模大賽》邁向更為高端的路線,很容易就和《老大哥》《超級減肥王》這樣有類似模式的真人秀節目區分開來。她在節目中不僅僅是一位主持人,更像是一位導師、一名知心姐姐、一個樂于提攜新人的前輩。更重要的是,泰雅通過個人的影響力,用《全美超模大賽》這個節目向觀眾們傳達著正確而積極的價值觀。在《全美超模大賽》24季里,泰雅大刀闊斧地修改了原來的比賽規則,打破了參賽模特的年齡限制,也不再設置身材標準,使得這一季節目成為選手最多元化的一次。她通過這樣的改變告訴我們:美不只有一種形態,不要為了迎合大眾審美而去改變。從創辦這個節目以來,泰雅一直立志于從普通人中發現美,而且幫助很多家境貧寒、沒有自信、內向的女孩子發覺自己的美麗、找到自信。
與泰雅不同,在中國版的節目《第一超模》中,主持人尚雯婕是首次擔當主持。尚雯婕在節目中的定位是照搬美版節目中的“主持人兼評委”制,但在節目策劃和創意方面并沒有發揮其作用。這個節目給人的感覺是,主持人只是來錄制一下,說說臺詞、露個臉就好了,其他方面都由節目制作方接管。另一方面,雖說尚雯婕在時尚方面頗具風格,但是她在時尚圈中的影響力遠不及泰雅。尚雯婕更像是一個“串場”的主持人,向選手和觀眾介紹比賽規則,起到銜接起節目流程的作用。而泰雅則把自己完全融入了節目,參與節目各個環節,成為了節目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但是,作為初次執筒的主持人,尚雯婕的表現也算是可圈可點。身為復旦大學高材生的她有著睿智精煉的氣質,在主持措辭方面也很優秀。留學經歷也讓她具有國際化視野,再加上唱作先鋒的創作歌手形象,很符合這檔時尚節目的定位。
在美國,最受歡迎的一系列節目都是模式類節目,資本雄厚的商業電視公司投入人力財力,通過創制新的節目,出賣模式獲得利潤,這些節目模式被制作成搶占市場的熱播節目,收獲更高的收視率。《全美超模大賽》就是一檔在節目模式和節目類型上有很大創新的節目。①
在《全美超模大賽》中,選手們的個人問題往往會通過剪輯手法在節目播出時被放大,使得節目更具戲劇效果。這其中有宗教信仰問題、家庭問題、學歷問題、外形問題,節目會通過頗具特色的選手自述鏡頭重墨刻畫這些問題。吸引觀眾的除了選手的外形和節目的時尚元素之外,選手之間的正面沖突也是亮點。很有趣的一點是,節目最后的下集預告中往往是選手之間吵架的片段。不過,以此來吸引眼球并不意味著節目毫無底線,這時主持人就要發揮作用了。選手的個人問題最終會通過主持人對選手的開導解決,對觀眾會有一個正面的引導,輸出正確的價值觀,使節目不至流入低俗。而對于更具攻擊性的沖突,節目方也會介入解決。在第22季中,頗具爭議的選手貝洛因為對另外一名男選手動手而在第二天被直接淘汰。
相較之下,《第一超模》買下版權,直接把原版節目的節目模式移植過來,還只能算是處于模仿階段。但是由于原版節目中一些理念與中國的環境社會發生沖撞,中國版本的節目也逐漸尋找出自己國家觀眾的需要,與本土價值觀念相結合,拓寬自己的發展空間。②《第一超模》中也會刻畫選手之間的對抗、較量,但是會以一種更為溫和的方式來表現。亞洲人在情感表達、肢體語言方面本身就較為內斂,而節目在制作方面也會把矛盾的尖銳度降低。在第1季第1集中,選手俞安琦贏得挑戰賽,其他女孩對比賽結果頗有微詞,但是節目中基本上沒有出現正面沖突,沖突的高潮也只是選手們那天都沒有像往常那樣坐在一起吃晚飯。原版節目中選手一些比較露骨、直白的表達在《第一超模》中就更不可能被找到了。在《全美超模大賽》第18季中,謝霆鋒作為特邀嘉賓出現,選手勞拉在節目中毫不掩飾對他的愛慕,這樣的鏡頭在國內節目中是很少見的。
中美兩版節目的差異在評委身上也體現得較為明顯。《全美超模大賽》中,評委們都具有強烈的個人風格,他們的穿衣打扮、言行舉止都是節目的看點。具有代表性的是在第22季中,評委J小姐的領結隨著節目的進行越來越大。評委凱莉以強勢和言辭犀利著稱,有時甚至會和選手爭執起來。評委們都會一針見血、不留情面地指出選手的劣勢和欠缺。在打分環節,評委之間因意見不合而辯論、爭吵是家常便飯。但在《第一超模》中,也許是中國人特有的含蓄和內斂使得評委們相較之下更加“仁慈”,即使選手拍出的硬照連觀眾都不忍直視,評委還是會不遺余力地把選手的優點硬給找出來。在評分環節,提出不同觀點的評委如果遇到其他人的反駁,一般不會繼續堅持,而是選擇認同其他觀點。所以,在觀看節目時,打分環節常常會給人一種討論不起來的感覺,比較干澀、生硬。
《全美超模大賽》節目中穿插了很多快節奏剪輯并配上泰雅的畫外音。快節奏剪輯往往出現在每集節目的開頭和介紹本集模特拍照主題時,鏡頭中呈現的是時尚之都的雍容繁華、T臺走秀的無限風光和雜志拍攝的潮流元素,這樣的開頭無疑讓節目更具時尚性,很能調動觀眾的情緒,一下子就把觀眾帶入了具有高端時尚氣質的世界中。節目中除正式拍照比賽之外,各式各樣與時尚相關的“挑戰賽”也吊足了觀眾的胃口。《全美超模大賽》的另一成功之處在于評委對選手點評的專業性,他們對選手的照片從專業的角度進行評判,發現優點,指出缺點,觀眾在這個過程中也能學到很多時尚方面的知識。泰雅多年的模特經驗自然在這方面為節目增色了不少,其中最著名的要數她的“笑眼”和“翹臀”教學。
《第一超模》的成功之處在于它將美國節目模式在中國的本土化做得很好。原版節目中有選手人種、宗教、階級的差異性,而《第一超模》中凸顯了具有明顯中國色彩的地域差異。節目評委也更“接地氣”,有在微博走紅的時尚達人韓火火、國內著名造型師李東田、模特兼演員鄭元暢等,使中國觀眾更感親切。但是,比較可惜的一點是,因為本土版本中主持人并不參與節目的策劃,在節目各個方面的干預和作用自然受限。
相較于已經辦了24季的《全美超模大賽》,《第一超模》還只是一個很“年輕”的節目。有很多節目經過幾年的播出都會顯出“疲態”,而《全美超模大賽》卻能一直適應不斷更新換代的觀眾群的需求,必然有其創新點和可借鑒之處。《第一超模》還需要從原版節目中汲取更多的經驗。相信隨著經驗的累積,它在節目模式上也能開拓出自己的創新之路。
注釋:
①王京.美國真人秀節目淺析——以《全美超級模特新秀大賽》為例[J].現代交際,2012(12):130-131.
②吳思夢.中美時尚比賽類真人秀節目對比分析——以《天橋風云》、《創意星空》和《魔法天裁》為例[J].青年與社會,2014(4):346-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