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翠玲
(西安美術學院國畫系,陜西西安 710000)
據“辭?!崩锏尼屃x:寫生,就是直接描繪實物的臨場寫作。在西方,寫生的對象則有人物、動物、風景甚至石膏等無生命的靜物。其表現形式可用鉛筆畫、鋼筆畫、水墨畫、油畫、水彩畫等。它是培養觀察、造型能力和繪畫技巧的必要手段。而在中國古代美術史中,寫生的愿意為不依粉本而直接描繪活的花果、樹木、禽獸等動植物,有時專指花鳥畫。有關寫生的主要記載,如五代騰昌祐的“工畫而無師,惟寫生物”,宋——蘇軾《書鄢陵王主簿所畫折枝》詩之一:“邊鸞雀寫生,趙昌花傳神。”,《壯悔堂文集》卷十附——清——賈開宗——《〈郭老仆墓志銘〉評》:“通篇淋漓寫生,從來志銘中第一?!钡鹊取V袊嬛畬懮皇俏鞣降乃孛?,而是“工畫而無師,惟寫生物”的寫生,從五代騰昌祐到宋趙昌的歷史發展,寫生的概念主要才在品評上有意義。此后,凡是國畫摹寫花果、草木、禽獸等實物的都叫寫生;而摹畫人物肖像的則叫寫真。通過寫生,可以達到“寫心”和“寫意”的目的,很多傳世名作都是通過寫生而誕生的。
人物畫是中國繪畫最早較成熟的畫種之一,它集中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保留著其他藝術形式無可替代的藝術特征和獨有的藝術特色,至今仍煥發著無限的生機。中國畫主要通過藝術來彰顯主體的“心理和諧”,以實現社會理想人格的塑造和人與大自然的心靈溝通。因此,人物畫創作應該繼承傳統的寫生方法。
人物畫創作首先來源于寫生素材,掌握傳統寫生方法有助于繼承和創新。謝赫的“六法論”作為中國畫審美和批評的標準,一千多年來一直被歷代畫家傳承和發展。其中有“應物象形”的論述,說的就是畫什么就應該像什么的問題,即所描繪的對象的準確性。這能檢測一個畫家基本功是否扎實。值得注意的是,這里面所講的像具有兩層意思,畫家在準確的,真實的,客觀的表現藝術形象的同時,不僅要追求外表的相似,更重要的是能表達對象的特質與內在的精神,達到形神兼備的藝術效果。齊白石老先生有句名言“似者媚俗,不似者欺世,妙在似與不似之間”,或許能高度的概括這一理論思想。
當代,多元化文化下,中國畫的畫法在繼承古法的基礎上,也融入了許多新元素,令初學者在寫生時不得其法,但說到底,還是要學會最基本的寫生方法:對景寫生與目識心記。
中國畫的寫生與西畫有所不同。西畫寫生可以邊看邊畫,反復增改而成。這可稱之為“直接寫生法”。而中國畫的寫生,卻用的是“間接寫生法”,畫家面對自然,觀察多于描繪,常用勾勒手法,初學者往往很難掌握。原因是中國畫作畫,一筆到位,無法反復更改;不像油畫,你的筆觸、色彩都可以慢慢來畫。即便是中國畫臨摹,也不是輕松的事兒。你不能像油畫臨摹,看一筆再畫一筆。因此中國畫的對景寫生創作一般都分兩步進行:對景勾畫槁僅是第一步,這時畫家著重觀察體驗,把握客觀對象的特征與精神氣質,畫稿只起加強記憶和為下一步創作提供素材的作用。第二步是取舍提煉,加工創作直至完成。作寫生畫,重點是在筆墨、章法、意境上下功夫,使作品更具美學價值。荊浩在《筆法記》中,記述了他居住太行山時,對生長于洪谷中的古松,進行了反復的研究,先后勾勒了數萬株古松畫稿,認識了古松仰、愜、屈、張的千姿百態,和“不調不榮”的“君子之風”,然后才動筆作畫。這種以寫生畫稿作素材進行創作的方法,荊浩叫做“掇妙創真”。后來石濤說的“搜盡奇峰打草稿”也是這個意思。
人物畫寫生初稿,在運用“對景寫生”方法時,首先要注意構圖。包括主體和背景的前后關系是否合理,線條的疏密與概括程度,整個畫面的空間視覺效果等,都要為正稿繪制打好基礎。構圖的形式感也將直接影響到畫面效果,一幅好的構圖寫生稿對創作出好的作品至關重要。
當今的中國畫寫生,無論是花鳥、山水還是人物,在學院派系中幾乎都是以素描為基礎進行寫生的。但傳統中國畫創作追求的是“氣韻生動”,講究“用意、用筆、用墨”的高度統一,因而國畫寫生等同于硬筆明暗速寫或線描速寫。其直接惡果是當速寫得心應手之后,無論平時隨手揮寫,或嚴肅的創作,所畫之作幾乎全為一副“速寫相”。這些畫作,如果光從畫面視覺效果看,可能也不錯,但卻不能稱是中國山水畫。因直露和膚淺,使畫面顯得有“線 ”缺“意”。
如何理解素描,并運用到國畫寫生中呢?其實只要抓住素描的關鍵,就是把握“關系”,構圖多借鑒素描理論,下筆要明白“寫生”的目的是寫出生機,生意來,把描繪的物象寫活,這樣再抓住傳統的“以形寫神”思想,自然筆墨隨心,意氣風發。
古代稱為“目識心記”,就是默寫法,即不用面對實物勾勒臨寫,而是把所見景物默記于心中,回去后背著畫出來。人物畫方面,千古不朽的名畫《韓熙載夜宴圖》,就是顧閎中觀察了韓家夜宴后,背著畫出來的。山水畫方面,則有吳道子默寫嘉陵江三百里山水的事跡,傳為千古佳話。這是中國畫的另一種獨特的寫生方法,直至今天仍有可借鑒之處。
寫生往往是為創作積累素材。吳冠中先生曾說過“筆墨等于零”,這主要指作品本身的社會功能,不能曲解。國畫的創作離不開中國傳統的審美標準和當今社會強調的形式美。縱觀近年來的全國美展,寫生的對象無奇不有,包羅萬象,畫者的畫面形式感中西融合,形態不一,但都可以看出,中國畫的創作已融入文化多元化的時代元素,因而正確理解寫生和創作的關系,以寫生為基礎來進行人物畫創作,重視基礎素材的積累和題材整理,必將對人物畫創作起到積極作用。
以上是對中國畫傳統寫生的兩種基本方法做一簡析,旨在強調線稿的重要性。人物畫的創作歸根結底,都是畫者綜合了自己所學到的知識和繪畫經驗。縱觀古今人物畫創作的寫生稿,人物畫寫生都必須緊扣時代精神,具備時代風格特征。因此,在人物畫創作過程中,不斷總結寫生經驗,提煉個性化技法,才能在繼承傳統技法的同時,創新人物畫的寫生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