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茍洪景
電視是大眾傳播最重要的媒體形式之一,盡管目前各種新媒體節目層出不窮,但電視仍然擁有最為廣泛的受眾基礎和穩定的傳播渠道。《聲臨其境》誕生于浙江衛視2017年末播出《演員的誕生》引發的對國內演員演技實力反思的熱潮中,在此基礎上,《聲臨其境》將對演員演技的探討引領到“配音”實力這一具體范疇中,綜合運用多種跨媒介技術和手段進行內容豐富、包裝宣傳,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多平臺推廣,是媒介融合最基礎的表現方式之一。當下受眾在被各種信息充斥的媒體環境中,擁有了對自己關注、感興趣的內容和平臺進行主動選擇的權利。在這種情況下,受眾呈現出分眾化的趨勢。大眾傳播曾將受眾看作是個體間幾乎無差別的群體,而web2.0時代的到來,使媒體對選擇不同平臺、傾向不同內容的受眾進行個人化定制成為可能。雖然表面上受眾似乎從原先的聚合走向分化,但媒介通過深度融合實則將受眾從原先的“機械融合”變為“有機融合”,個性化推薦反而將看似小眾的受眾聚合,長尾效應發生。①
《聲臨其境》就充分利用了web2.0時代受眾的有機融合,綜合運用多個平臺對節目進行包裝推廣和傳播。除了常見的宣傳方式外,《聲臨其境》節目組還通過微信注冊官方公眾號吸引觀眾。節目組推送精心編輯的內容和小視頻,同時將該節目的特色——“聲音魅力”,與微信公眾號特有的發布語音推送的功能相結合,在用戶關注公眾號后就自動推送節目主持人凱叔的一段語音,語音內容有神秘感、幽默且能激發用戶對節目本身的好奇心。微信推送雖比不上微博的傳播熱度,但其較微博相對小眾的傳播方式和內容編排,也能夠聚集一定的受眾,起到節目宣傳、推廣的作用。
《聲臨其境》采用了十分新穎的節目編排設計:配音表演時,現場觀眾并不知道在幕后配音的是哪位演員明星,觀眾只能看到大屏幕上的金色粒子動態剪影舞美效果,根據模糊的身形體態特征和聲音特質判斷配音演員的身份。這樣的設計成為該節目與眾不同的亮點,真正打造出“只聞其聲,不見其人”的創新形式。
這樣的成像技術很難由電視臺內部的技術人員完成,節目組必須尋求專業的技術支持。作為指定技術戰略合作伙伴,FOTRIC云熱像全程參與《聲臨其境》第一季度的節目錄制。該技術是以熱像傳感器為基礎,通過接收物體自身發出的紅外熱輻射,生成物體表面的溫度分布圖像,再結合智能算法進行實時熱圖捕捉與分析的技術。簡單來說,《聲臨其境》主屏幕上的動態剪影,就是用云熱像技術捕捉的嘉賓自身熱輻射。②
通過和專業技術公司的合作,節目組突破了過去傳統的媒介技術融合將通訊技術與傳播技術相結合的模式,將這種一般用于消防火災預警和安防移動預測的技術創新運用于電視節目攝錄過程中,這種技術引入和融合對于《聲臨其境》來說至關重要,因為它是節目亮點呈現的重要支持。
同時,也是因為這項技術,《聲臨其境》呈現出了一般節目難以策劃出的戲劇感。除了新聲班學員根據剪影猜測嘉賓身份,令節目氛圍時而明朗時而撲朔迷離外,電視觀眾與現場觀眾截然不同的視角,也為節目增添了不少樂趣。電視觀眾擁有“全知全能”的、廣于現場觀眾和新生班學員的“上帝視角”,現場觀眾的反應也成了電視觀眾收看內容的一部分。這樣的設計可以令觀眾體驗到一種收看電視節目和戲劇的巧妙結合之感,在不經意間拉近了節目與觀眾的距離。
媒介融合背景下,媒體變得“分眾化”,推出的內容更加小眾、有特色。媒體將自認為屬于少數部分的受眾結合起來,越來越多地扮演為他們搭建“公共交流平臺”的角色。③因此,在這樣的平臺上,媒體需要的從業人員是需要具備相關專業知識的專家型人才,他們要在調用自己的業務技能的同時,擁有足夠的專業能力引導受眾和把控節奏。
《聲臨其境》的主持人王凱畢業于中國傳媒大學播音系,曾在中央電視臺擔任節目主持人。他在2013年從央視離職后,創辦了自己的APP和微信公眾平臺“凱叔講故事”,并完成了近千部配音作品。從專業角度和實踐角度來說,王凱算得上是配音方面的專家,同時播音專業、央視工作的背景又充分證明了他的業務能力。作為擁有復合型才能的主持人,王凱在節目中不斷巧妙地將幕后播音間和節目現場聯系起來。他在主持過程中不時對演員配音片段做出專業點評,不時搭配嘉賓進行配音表演,對節目錄制現場進行了很好的把控。
媒介融合時代,電視節目在宣傳過程中很容易陷入過于注重形式的情況,一些節目組為了提高宣傳效果,不惜花費大量時間精力在不同的媒介平臺制造話題,吸引受眾眼球。這樣的跨媒介宣傳在一定程度上確實奏效,但再用心的宣傳造勢,一旦缺乏足夠優質的內容也都是白費。
電視節目作為媒介產品,一般都要經歷導入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這幾個階段。同類電視節目大批量出現或是過度宣傳,都容易造成觀眾的審美疲勞,從而縮短電視節目的生命周期。在這種情況下,提高電視節目的內在價值,打造優質的內容,才能吸引觀眾。
“媒介融合”不是一個固定目標,而是一個不斷變化的動態過程。它伴隨著人類信息需求的變化和信息傳播技術的發展,不斷產生變化。這種融合性媒體會帶來更復雜的生產流程,需要更細化的專業分工。④對于電視節目制作者來說,緊跟媒介融合發展過程中的關鍵節點,把握媒介融合動態過程中出現的新型技術融合、戰略合作和內容融合,并及時將行業最新動態中的相關部分反映在電視節目制作籌劃過程中,是躋身于媒介融合最前沿必須要做的準備,也是從根本上提升電視節目質量的途徑。
電視節目在開發過程中極容易陷入同質化,雖說抓住時代和社會關注的熱點是正確的選擇,但如何巧妙地對熱點問題進行深入討論,才是電視節目制作者需要用心考量的問題。在媒介融合驅使下,媒體集合各方資源不斷豐富自身的功能,其發展和融合的本質不是抑制和同化個性需求,而是培植個性化的需求。因此,電視節目制作者應在社會熱點問題框架下,重點關注自身能力所及的、有挖掘價值的個性需求,將節目內容與特定受眾的興趣點和關注點相結合,用心打造“分眾化”的電視節目。
《聲臨其境》所關注的配音領域一直都不是擁有大批受眾的熱門領域,但節目組就是抓住了社會對“演技”這一問題熱議的時機,并對其深入挖掘,巧妙地生發出“只聞其聲,不見其人”的節目特色,不光吸引了分眾眼球,更在明確節目定位的同時培養了自身觀眾。
《聲臨其境》誕生于媒介融合背景下,它的熱播不是偶然。在一定程度上,它代表了電視節目在媒介融合發展到一定情況下的轉型和升級,以新的方式調用前沿技術、復合型人才和多媒體傳播方式,同時結合優質分眾化的內容,在電視圈又掀起了一陣熱潮。如何借鑒《聲臨其境》的成功,爭取在泛娛樂化的電視節目中突圍,是節目制作者需要不斷在媒介融合大潮中探索的問題。
注釋:
①鄧建國.媒介融合:受眾注意力分化的解決之道——兼與“反媒介融合論”商榷[J].新聞記者,2010(09):56-60.
②美通社.《聲臨其境》官方指定技術合作方FOTRIC云熱像全程參與節目錄制 [EB/OL].2018-03-06,https://www.prnasia.com/story/203758-1.shtml.
③蔡雯.媒介融合前景下的新聞傳播變革與新聞教育改革[J].今傳媒,2009(01):21-24.
④高鋼.媒體融合:追求信息傳播理想境界的過程[J].國際新聞界,2007(03):5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