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佳
傳統主流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與發展已成為時代的潮流,北京作為全國的政治文化中心,傳媒產業聚集,其媒體融合實踐往往能夠引起全國媒體的關注。2016年4月北京新媒集團的成立,是北京市屬媒體融合進程邁出最具代表性的一步。
北京新傳媒集團的媒體融合發展路徑是:將北京廣播電視網絡開拓為基礎平臺,依托北京電視臺視頻內容的獨特優勢與奇虎360科技有限公司的優勢渠道一起,結合內容生產和研發雙輪驅動,建設包括“內容、渠道、平臺、服務”在內的互聯網媒體生態體系。它在媒介融合中的實踐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優質原創內容一直是新媒體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為了順應新聞視頻信息快速發展的趨勢,北京新媒體集團同步發布了兩個產品——“北京時間”網站和“北京時間”的新聞客戶端。“北京時間”尋求與全球權威媒體合作,擁有成千上萬的高質量自媒體內容,同時基于360大數據平臺,可以即時為用戶提供智能推薦資訊、視頻以及直播互動。作為一款以直播和資訊視頻為核心的互聯網產品,“北京時間”突出強調差異化,以新聞直播、云記者、短視頻為切入點,成為全國唯一一個不間斷的互聯網新聞信息傳播渠道。為了確保視頻能做到“千人千面”,“北京時間”除了購買全國71個電視頻道版權并進行了碎片化編輯之外,北京新媒體集團還計劃征集錄用數百名記者,以多元化的信息滿足用戶的需求。
北京新媒體集團充分整合大數據資源和奇虎強大的搜索能力,開發了具備全面信息支撐能力的編輯部并形成相應機制;在新聞內容生產方面,使用大數據挖掘,以可視化的方式呈現新聞事件全貌,通過挖掘新聞事件的時間和空間維度的進一步擴展,確保新聞真實性、全面性和客觀性。而為確保“北京時間”二十四小時直播的趣味性和應對緊急事件的反應能力,公司在蘇州建立了交互式的信息播報工作室,并在中國傳媒大學建立了類似于核心編輯類型的互動演播室,圖像視頻演播室、單播工作室。除此之外,北京新媒體集團計劃將來選址建設一個商業區和地標形式的外景直播點,努力確保大量的信息可以通過豐富的形式給用戶不同的視聽體驗。隨著新媒體集團產品的推出,大量新的硬件設備也投入使用。比如名為“小水滴”的360智能相機,這是一款通過網絡連接到手機應用的攝像頭,采用國際領先的360云平臺,確保它能適應各種網絡環境,隨時隨地都能觀看。
主流媒體如果沒有自己的平臺,將不能再被稱為“主流”,也因此北京市推出了“一個平臺,多點突破”的發展計劃。北京新媒體集團是北京在大力發展的新媒體平臺,它獨立于北京電視臺的自我運營,獨立的市場化運作,確保激活平臺強大的生命力,并最終服務傳統媒體,反哺其母平臺——北京電視臺。改制后的新媒體平臺,取得了10億美元的市政財政投資,除了IPTV和OTT業務,新媒體平臺將獨占唯一出口。單純以成本投入來看,雖然建立一個新的媒體平臺的成本很高,但從地區的角度來看,這反而是最便宜的方式。因此,北京新媒體集團的成立并不是北京廣播公司自己的新媒體舉動,而是整個北京媒體界的一個重要變化。
北京新媒體集團下屬兩家公司,一家是“北京新聞媒體有限責任公司”,它是憑借原有資源和人員配置,負責內容生產;另一家是“北京時間股份有限公司”,它由奇虎科技提供技術和業務資源,為新的媒體集團負責操作和營銷相關工作。新聞集團和北京時間的合作模式是,所有的文章都是由新聞集團提供,新聞集團同時進行實時稿件編輯調整的權限,而北京時間公司為這些操作的權限提供技術支持。就激勵機制而言,奇虎360控股有限公司將拿出9%的股份,作為北京新媒體集團“期權激勵”,激勵最初的奇虎360高管。奇虎360的加入成為新媒體集團在北京成立的焦點,雙方在同一集團下分別控股的合作方式極具創新性。
新成立的北京新媒體集團側重于生產的快捷性和節目編排的豐富性,全新的運營方式現在看來更適合于新形勢下傳統主流媒體的發展需要。根據“一個平臺,多點突破”的新媒體發展方案,北京新媒體集團致力于成為互聯網平臺級媒體的引領者,作為新媒體業務唯一出口的同時,也將成為傳統媒體的統一平臺。
雖然北京主流媒體在融合過程中取得了一定成效,這不僅促進了自我體系的革新,也對其他地區如何繼續推動主流媒體融合發展具有一定的示范效應,但從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的角度來看,這一過程也存在著一些問題。
傳統媒體向新媒體集團轉型的過程中,面臨的最突出問題便是資金匱乏。我國現有的傳媒集團主要是政府經營,大多傳媒集團實行股份制改造在操作上受到意識形態的管理和產權結構的諸多限制。非國有資本難以進入并發揮其應有的作用,難以實現傳媒產業與資本市場的有效對接,融資能力較為不足。要解決資金短缺這個難題,必須尋求有效的方式拓展融資渠道,實行資本市場化運營。
和文化產業的其他細分行業相比,我國傳媒集團的成立,大多是行政力量的推動而非市場競爭的結果,這就會產生明顯的區域壟斷效應。同時,傳統條塊分割和區域聯合發展的矛盾日益凸顯,這一矛盾也阻礙了媒體融合發展進程,使得媒體無法跨區域尋求更廣泛的市場。對此,同屬一個行政區域的媒體,應充分利用自身優勢、結合區域特色,發揮輻射帶動效應,謀求大區域媒體共同融合發展。在媒介產品的營銷過程中,根據地理細分原則,把地理相鄰、文化接近的大行政區域作為目標市場,先在特定的區域市場內培養并提高媒體品牌忠誠度,進而輻射到周邊,獲取更高的市場占有率。
在媒體融合進程中,國家中心城市的主流媒體應該發揮引領作用,帶動其他區域媒體共同融合發展。作為我國現階段最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北京在媒體融合方面的經驗不僅對其它國家中心城市,也對我國其它地區有借鑒意義。本文以北京新媒體集團為例,對其在內容、技術、組織等層面的融合舉措進行了分析,同時從經營管理、體制機制和發揮中心城市作用三方面對其在融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反思并嘗試提出對策。相比于美國的六大傳媒集團,我國還尚未形成具有真正影響力、能輻射全國的大型新媒體集團,傳媒融合任重道遠。
1.潘紅玉.傳統期刊與新媒體融合發展狀況探析及啟示[J].中國傳媒科技,2017(07):65-66.
2.曾曉寧.報業媒體融合發展現狀及方向的思考[J].品牌(下半月),2014(09):38.
3.張琳.發揮內容優勢 借用外部渠道——北京新媒體集團發展戰略及運營機制[J].聲屏世界,2016(07):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