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紅霞
如今,世界各國都在進行第三次科技革命,世界一體化的進程不斷推進,廣播電視行業也迎來了新的發展契機。在新媒體的傳播環境下,以網絡為代表的新興媒體集團相繼出現,再加上大數據技術的廣泛應用,使得廣播電視傳播變得更加便捷。廣電媒體的對外傳播能力直接影響著我國的整體形象,關系到能否有更多的世界受眾了解我國、認識我國。如何提升廣播電視國際傳播能力,是我們媒體人必須考慮的重要問題。
要想提高廣播電視國際傳播能力,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目前,我國正在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這是由國家領導人提出的最新行動計劃之一,代表著我國社會發展進入了新時代。網絡技術已經滲透到社會各行各業中,其傳播主體越來越具備大眾化特點,不僅豐富了傳統媒體的傳播路徑,也推進了全球一體化的進程。傳統媒體工作者必須與時俱進,打破思維定勢,意識到互聯網技術的重要性,實現國與國信息傳播的公平性,為提升廣播電視國際傳播能力創造應有的條件。
2015年,“互聯網+”的發展開始引起我們的重視,其為各個行業的改革創新提供了有力的平臺。廣播電視行業要將“互聯網+”思維應用到國際傳播中,使廣播電視行業與互聯網技術實現深度融合。具體而言,廣播電視工作者要利用網路技術實現數據信息自動采集,進行遠程操控,提升廣播電視傳播信息的速度與效率。同時,工作人員還要盡可能擴大傳播范圍,凸顯國際傳播的實效性。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我國還可以嘗試建立更多的網絡媒體平臺,在各個國家設置專門的、官方的中國廣播電視網站,為受眾提供更多的信息,了解中國的廣播電視業。
以北部灣之聲為例,打造了面向東盟的網站“北部灣在線”。這個網站也是外宣頻率北部灣之聲的新媒體平臺,目前已經開通了簡體中文、繁體中文、英語、越南語、泰語等多個語種的網頁,把電臺豐富的媒體資源和用戶資源,通過多媒體信息、專題節目聯播、網絡直播室、互動交流等方式傳遞出去。
21世紀是信息技術時代,媒體信息的傳播速度超出我們的想象,要想提升廣播電視國際傳播能力,我國應該結合本土國情,融合多方媒體進行傳播活動。首先,我國知名的電視媒體包括湖南衛視、鳳凰位置、東方衛視、浙江衛視等,要將這些同類媒體有機融合在一起,實現強強聯合,將信息進行集合式傳播,提升國際傳播力。其次,由于各個國家的媒體傳播方式各不相同,我國廣播電視工作者還應該將多方媒體資源融合在一起,包括數字媒體、移動媒體、廣播、電視等,將這些不同的媒介傳播渠道融為一體,可以實現優勢互補,建立更強的互動機制,進而提升國際傳播能力,使我國廣播電視更容易被海外觀眾接受。再次,我國廣播電視媒體人還要研究世界受眾的特點,與傳播對象進行溝通和交流,了解不同國家的受眾的收視習慣,再采取有針對性的傳播對策,這直接關系到我國廣播電視國際傳播力的提升。
跨出國門辦媒體是這幾年廣西電臺一直在實施的外宣策略。比如,廣西電臺在柬埔寨、老撾和泰國等國家建立了工作站,開創了國內地方媒體在國外建立工作站的先河。工作站與合作的東盟國家電臺開辦了中文節目,發回大量當地稿件,并且把廣西乃至中國的文化介紹給當地人民,反響強烈。
另外,廣西電臺還打造了東南亞譯制中心,建設面向東盟地區的節目制作產業中心和推廣基地,譯制推廣中國優秀影視節目、音像制品。《中國劇場》在柬埔寨、老撾等對象國家電視臺主頻道開設固定欄目、固定播出時間,使用對象國家知名配音專業演員,以貼片廣告方式市場化運作,探索形成中國文化走出去的新模式,已經播出《三國演義》《野鴨子》《時尚女編輯》等多部電視劇。2016年,廣西電臺再次與柬埔寨國家電視臺合辦《中國動漫》欄目,成功實現開播,同時還與柬埔寨國家廣播電臺簽訂了合作開辦《中國廣播劇場》協議。這種平臺合作,相對固化了借筒傳聲、借臺唱戲的工作機制,為持續開展對外傳播增添了保障。
進入新世紀之后,各種新媒體層出不窮,微博、微信等微媒體對我們而言已經不再陌生,在廣播電視國際傳播中,我們可以利用微博、微信等載體與受眾增加互動,挖掘國外受眾的信息偏好、關注點、興趣愛好等情況,再根據不同國家受眾的語言、文化差異,建立專門的微信、微博公眾賬號,然后及時發布廣播電視的信息,包括對外介紹廣播電視的周邊產品,以此傳遞我國的文化價值觀,提升在國際上的影響力。
2018年1月18日,越南駐華大使館在北京舉行招待會,廣西電臺應邀出席,并通過廣播、微信等渠道傳遞中越兩國友誼的聲音。近年來,廣西與越南的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其中,由廣西人民廣播電臺與越方于2005年共同發起的“同唱友誼歌”——中越歌曲演唱大賽已成功舉辦12屆,大賽通過中國人唱越南歌、越南人唱中國歌的方式,在中越兩國人民之間架起了一座增進友誼的“音樂橋”,已成為兩國文化交流的年度盛典和重要文化品牌活動。每一年的“同唱友誼歌”——中越歌曲演唱大賽,北部灣之聲除了通過線上聲音的傳播外,還會借助微博、微信等手段,進一步擴大賽事的影響。此外,廣西人民廣播電臺還與越南之聲廣播電臺開展廣播影視合作,與越南廣寧廣播電視臺合辦中越文雙語期刊《荷花》,得到中越領導好評。
拓展對外傳播渠道惟有靈活務實地實施“本土化”策略,大力加強合作傳播,才有望取得良好成效。目前,經濟全球化、世界一體化的進程持續推進,我國廣播電視要想在國際市場上打響知名度,必須樹立全新的傳播理念,拓展發展思路,將海外新媒體市場作為重點發展目標,并與傳統電視媒體進行有機整合,實施統籌規劃和整體部署,進而實施臺網捆綁式發展。具體而言,我國廣播電視業要進一步加大網絡視頻數據庫擴容,建設海外鏡像站點,進一步加強世界范圍內的網絡視頻覆蓋,使我國的互聯網媒體可以涵蓋到全球上的主要國家和地區,使更多的國家可以收看到我國的廣播電視節目,我國還要多開通語言豐富、形式多樣的網絡頻道,從本土特色出發,建立全媒體、全時段、全終端的良好傳播格局,最大程度地拓展海外新媒體市場。
目前,我國的綜合國力不斷提升,在國際上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國外觀眾也渴望通過廣播電視了解我國的基本情況,在全球傳播語境下呈現中國形象,必須有拿得出手的廣播電視作品。我國的廣播電視媒體人要謹記自身的職責,更新發展思路,創新節目形式和傳播手段,提升廣播電視的國際傳播能力,打破我國與世界的隔閡,向全世界輸送我國最優秀的廣播電視作品。
1.段鵬.提升我國廣播電視國際傳播能力的微觀策略[J].現代傳播,2014(12).
2.王云鵬,時統宇,胡智鋒等.新十年新起點:中國廣播電視的觀察與思考——2011年《現代傳播》年度對話[J].現代傳播,2011(1).
3.姬德強.探索中國國際傳播的話語創新與能力建設:2014“中國傳播論壇”綜述[J].現代傳播,2014(10).
4.杜百川.加快廣播影視內容資源整合大力提升網絡、移動和國際傳播能力——在2011年網絡化制播規劃與應用研討會上的講話[J].現代電視技術,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