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霞
脫口秀是從英語“Talk Show”翻譯過來的。脫口秀節目是西方常見的電視節目,指一種觀眾聚集在一起討論主持人提出的話題的廣播或電視節目。一般脫口秀都有一列嘉賓席,通常由有學問的或者對那檔節目的特定問題有特殊經驗的人組成。
在國外,脫口秀通常是一個電視欄目,也是一種主持風格。電視脫口秀的影響與威力越來越大,成為一道獨特的文化景觀,一把解讀西方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鑰匙。我國最早的脫口秀是中央電視臺推出的《實話實說》節目,之后許多電視臺也紛紛上馬新式的談話節目,令人目不暇接。
脫口秀在中國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火爆。《吐槽大會》以13.8億次點擊量結束;《脫口秀大會》創建了“中國式幽默”的正確打開方式;《奇葩說》播出4季后更是捧紅了一大批“奇葩辯手”,讓像池子一樣的“素人”脫口秀演員,憑借自己的能力成功走到了臺前。
觀眾們越來越接受這種“說話”的節目,喜歡節目里的真實、搞笑和吐槽。有網友認為,脫口秀在中國走紅,意味著更大的包容度,觀眾接受政治人物、明星、商人以及所有人的不完美。還有網友認為,脫口秀撕開了虛偽的口子,批評直接而具體,是難得的進步。
而廣播脫口秀節目這幾年也風行起來,比如商業脫口秀節目《冬吳相對論》、娛樂搞笑脫口秀《大鵬嘚吧秀》、廣西電臺私家車930的《八顆牙齒曬太陽》,等等。但脫口秀節目并不如想象的那么好做,如果節目只能做到“入耳”,而不能“入心”,那么將遭到聽眾的拋棄。如何做好廣播脫口秀節目?筆者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闡述。
脫口秀節目的對象感很重要。主持人必須要知道自己要說給誰來聽,受眾是哪個群體,所以脫口秀節目在設計初期必須對節目播出時間段的受眾做好分析,這是制勝法寶。另外所選取的內容、所表達的方式也要投其所好。脫口秀節目的核心出發點應該是人群,把握好是什么樣的資訊或音樂能讓聽眾人群停留。直播的脫口秀需要的是出口成章,不能“預演”,也沒有很詳細的稿件內容,很多時候甚至話題也是隨機的——這就要求說話者頭腦反應機敏、思維邏輯嚴密、語言表達準確。但一個人很難做好脫口秀,自說自話,聽眾很難買賬,所以需要用很多靈活的方式加強節目的對象感。比如微信語音電話、街頭采訪、廣播劇、游戲互動等,這樣會使聽眾覺得脫口秀節目是一個非常真實的存在。
但靈活的形式并不代表節目可以信馬由韁,優秀的節目依然要有專業的框架作為基礎。內容好的話,哪怕是干聊,聽眾也愿意聽。但如果想在節目中加入腦洞大開的環節,主持人就必須有極強的臨場應變能力和控場能力。
很多脫口秀節目主持人和策劃者,在一開始都有一個疑問,脫口秀中是否要串歌呢?筆者認為不需要。在伴隨性電臺,聽眾對歌曲并不在意,他們追求的是隨進隨出的良好收聽感受,需要主持人短時間內講好一個生活化的話題。在他們的節目中,甚至不需要根據話題選擇歌曲,因為脫口秀和歌曲是兩個完全獨立存在的整體,互不干擾。
有時候,有的主持人邊放歌邊唱,自認為搞笑,氣氛活躍。但筆者認為,除非主持人自己唱歌是作為節目娛樂環節出現,否則不要在節目里唱歌,因為你的聽眾不一定喜歡你,所以不要自嗨,在歌與你之間,聽眾更有可能選擇聽歌。而且歌曲一定要完整播放,可以剪前奏,但人聲部分一定要保證,可以提前調單子補全音樂,但不要讓聽眾懊惱。總之,不掐歌,不踩歌,不要在播歌的時候唱歌。
音效就是指由聲音所制造的效果,是指為增進場面的真實感、氣氛或戲劇訊息,而加于聲帶上的雜音或聲音。所謂的聲音則包括了樂音和效果音。
而在目前電臺的節目中,我們說的音效更多的是指經過特殊處理或剪接的聲音片段,包括笑聲,表示吃驚、激動、懷疑等情緒的語氣音。其作用是烘托氣氛,豐富聲音的素材,吸引聽眾。
脫口秀節目的終極追求應該是讓聽眾聽懂主持人的每個字,會心而笑,而不是靠生硬的笑聲或熱鬧的音效制造氛圍。當然現在的音效種類豐富,有些確實能起到烘托氣氛的作用。但建議不妨花些時間剪切,制作一些有特點的音效片段,而不是一味地從網上下載笑聲音效。另外音效的使用不能太頻繁,點到即可。
脫口秀的核心是生活化,生活化的關鍵詞是熟悉。從話題選擇到對話模式,要能夠讓聽眾隨時浮現出他自己的生活場景,這樣他才能產生共鳴,才能與節目融合。主持人不妨在每天節目前和搭檔對出一個話題,在每一個三分鐘的脫口秀段落講述、演繹、引申,完美創作出聽眾最熟悉的畫面。所以好的脫口秀應該是源于生活而不是網絡段子。
脫口秀的生活化首先體現在表達的口語化。要讓聽眾感覺你是在“說”,而不是在“讀”。現在,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人們獲取資訊的方式越來越多,手機上通過資訊推送,通過微信公眾號等,隨時能看到最新的資訊。聽眾選擇“聽”而不是“看”的原因一方面在于,他能通過主持人的表達知道其態度和情緒,另一方面則是這種“聽”的方式更有趣味性和個性。所以廣播脫口秀的主持人要善于學習,善于吸納別人的故事,注意日常累積。聽眾不會特別在意主持人講的故事是真是假,但是需要主持人講述或者演繹得足夠精彩。這個精彩則是最考驗脫口秀主持人功力的地方。
但近年來,有些廣播脫口秀節目在追求口語化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偏差,主持人的語言越來越隨意和私人化,而忽視了節目內容上的把關,使脫口秀節目混同于私人之間的聊天,一味耍貧嘴,從而形成了“口水化”現象,引起了人們的反感。要避免“口水化”,第一要明確伴隨性口語化與自娛自樂“口水化”的界限區分,第二就是要安排好節目的內容,努力增大節目的有效信息量,避免因內容單薄而隨意為節目“注水”。
節目有人捧,有人逗,才是有來有往的脫口秀。兩個人都想占據主動就會搶話,兩個人都不敢開口就會空場。所以在節目設計初期就應該針對主持人的個性、主持風格和業務能力確定好“主角”和“配角”,完美的配合才能使一檔脫口秀節目錦上添花。例如在深圳電臺飛揚971曾經非常受歡迎的節目《新龍門客棧》中,可愛幽默的女主播丫丫變身成麻辣老板娘,語不驚人誓不休,而聲音聽起來老實忠厚的海峰則化身忠誠、實在的店小二峰哥,兩個人一個跋扈張揚,一個小心謹慎,情景式的表演使該節目一舉奪得2007年“東方暢想”全國廣播創新節目大賽“最佳人氣大獎”,打造了全新脫口秀娛樂節目的新模式。
有人說現在是全民話題時代,有話題才有熱點,才有參與,才有互動,廣播才能做活。一檔節目做的時間久了,話題枯竭是肯定的。全媒體時代的好處是話題素材非常豐富而且亮點多,蹭熱點也可以,但容易撞題,所以不妨延后幾天,待事件全貌呈現,再選擇合適的角度切入。所以更多應該是從自己生活中想話題,而節目部也應該建立話題群作為后盾。
最后也最重要的是,脫口秀節目應該說的是生活閱歷和自己的內心體會和感受。如果腦子里沒有東西,說的是別人寫好的臺詞,那在聽眾聽來就只是輕浮的耍貧嘴。做好脫口秀需要主持人下真功夫!
1.劉雪飛.我國廣播脫口秀節目存在的問題及改進[J].科技傳播,2014(22).
2.金冊,李妮.中國脫口秀節目的未來走向[J].北方文學(下旬刊),2013(4).
3.凌玲.關聯理論視角下脫口秀主持人所使用的話語標記語的語用制約功能研究[D].山東大學,2015.
4.王蕾.淺析媒介融合形勢下,電視節目策劃中TV2.0理念的重要性——以脫口秀節目為例[J].新聞知識,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