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劍鋒
社區新聞,也可說成是“小范圍內的社會新聞”,其信息內容主要以某一社區內的居民生活、社會保障、節日活動、家庭糾紛等為主。通過社區新聞,能有效實現社會媒體與社區生活之間的相互連接,促進居民的參與互動,從而加強社區區域內的信息流通程度,優化社區居民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促進社區乃至社會的和諧發展。據此,我們有必要對基于現代公民社會視野下的社區新聞進行分析研究。
與體育新聞、財政新聞等專注于某一特殊領域的新聞形式不同,社區新聞需要對區域內社會結構的多個部分信息進行采集和報道,這就決定了社區新聞在選材上具有一定的廣泛性。例如,“XX眼科醫院開展白內障免費篩查活動”一類的醫療相關新聞、“情暖夕陽,關愛老人”一類的公益相關新聞、“打擊傳銷,利國利民”一類的教育相關新聞、“XX社區開展‘嚴格控制火源,消除火險隱患’知識講座”一類的安全相關新聞,都可被包含在社區新聞的題材范圍當中。
由于社區新聞具有一定的地域性限制,其新聞信息的采集范圍被“圈定”在固定的社區居民群體當中,故其具有很強的生活貼近性。在此基礎上,社區新聞的內容多以居民的家長里短、鄰里關系為主,使人在閱讀新聞的過程中,會自然而然地聯想到自己的社區生活,進而產生一定的自主體驗感。
由于社區居民的文化水平、信息理解能力參差不齊,社區新聞要想實現大眾化發展,一定要做到“有血有肉”,嚴格杜絕“假”“大”“空”的泛泛而談。例如,在編制“XX社區迎新春,送溫暖”這一主題的新聞時,新聞工作者要把“送溫暖”的具體過程、涉及居民門牌號碼等內容詳實地描述出來,從而使新聞內容更加貼近居民生活。
現階段,隨著人們思想意識的逐漸自由開放,“互動”這一詞已經成為了現代公民社會視野的重要構成元素。在此基礎上,要想實現社區新聞的順利發展,新聞工作者就必須要加強與社區居民群眾之間的溝通交流,實現社區內各群體的高度參與。
首先,社區新聞工作者要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為后續的新聞采訪、新聞編輯、新聞發布等環節奠定堅實的群眾基礎。例如,社區新聞工作者在日常工作當中,可定期組織居民群眾進行免費觀影、知識競猜、義務體檢等小型活動,并將活動成果、活動信息發布在社區新聞的內容板塊中,從而拉近社區新聞與社區居民之間的心理距離,使居民們感受到來自新聞工作者的關注、尊重和溫暖,一方面有利于社區新聞更加人性化、貼近化,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社區新聞工作在群眾中產生一定的公信力和號召力,提高社區居民對新聞活動的參與度和關注度。
其次,社區新聞工作者要積極構建出信息化的公眾參與平臺。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社區居民都是通過報紙、電視等媒介被動接收社區新聞,大大降低了居民的新聞參與積極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社區新聞題材與大眾需求之間的不協調問題。對此,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網絡設備日益普及的時代背景下,社區新聞工作者應做到與時俱進,創設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可供新聞讀者評論、互動的參與平臺。這樣一來,社區新聞工作者將會在居民讀者的監督、評論當中不斷尋找到自己的問題所在,并逐漸做出優化調整,在現代公民視野中開出真實、討喜的“新聞之花”。
首先,可組織范圍性的新聞座談會。為了更好地掌握民生問題、了解大眾需求,社區新聞工作者可定期在社區活動中心、街道等地開展新聞座談會,要求廣大居民在會上暢所欲言,積極討論自己對待民生事件、新聞方向的看法。這樣一來,通過對會上各居民的發言進行記錄整理,社區新聞工作者能有效掌握到當前人們看待新聞的角度,了解人們的新聞興趣方向,進而制定出有效的新聞采編決策;其次,應積極拓寬新聞主題、新聞內容的采集渠道。受制于社區新聞工作的人員數量和工作時間,社區新聞的信息采集環節難免具有一定片面性和表象性。此時,社區新聞工作者可通過開通短信渠道、居民新聞熱線、新聞信箱等方式,鼓勵社區居民把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感分享出來,從而有效實現新聞內容的范圍全面性。
社區新聞的價值取向,直接影響到新聞內容對居民群眾的感染力和說服力。一名高水平的社區新聞工作者,一定要站在群眾的角度上思考問題,從民生、民事的方向出發,挖掘居民關注的新聞話題,普及居民需要的新聞信息。所以,在實際的工作過程中,社區新聞工作者要積極、切身地深入到居民群眾的社會生活中,圍繞社區周邊的食品安全、醫療保障、交通情況等民生領域的各環節信息進行廣泛采集,從中整合、篩選出符合大眾價值取向的優秀新聞資源。同時,新聞信息的采集、整理、編輯、發布存在一定周期,難免會使新聞內容出現滯后性和變化性。這就要求新聞工作者在定稿之前,要對新聞內容實施進一步的核實跟蹤,從而加強社區新聞的可信度,以建立起穩固的居民群眾基礎。
版面編排是社區新聞編輯的重要環節,其質量直接影響到居民的新聞關注興趣和關注情緒。對此,基于現代公民社會視野下的社區新聞工作者要積極學習心理學、宣傳學、社會學等學科的知識,并將其有機融入到版面編排工作當中,從而充分處理好各新聞內容、篇幅與居民讀者心理狀態之間的相互作用,增強社區新聞信息的傳遞能力和宣傳能力,避免出現閱讀疲勞問題。其次,社區新聞工作者在設計整體版面的過程中,要做好新聞板塊的分化工作,將同屬于醫療、活動等方面的內容放在一起,以保證新聞信息之間的相互聯系,滿足不同居民讀者的新聞閱讀需求。
綜上所述,社區新聞對區域內居民生活氛圍的和諧穩定具有重要作用,與社區居民的衣食住行息息相關。由本文分析可知,在現代公民社會的視野下,社區新聞工作者要不斷強化自身的品牌形象和專業素養,為居民讀者提供多元化、實際化的社區新聞信息。通過提高社區居民的新聞活動參與度,積極學習和應用心理學、社會學等多領域知識,有效增強社區新聞內容的吸引力和公信力,提升社區新聞工作者的服務質量,進而實現社區新聞工作在新時代的蓬勃發展,切實為社區居民發揮好傳遞各類信息的“窗口”作用。
1.王斌,高詩劼.社區參與和多元卷入——新聞生產數字化的發展趨勢[J].編輯之友,2013(09):76-79.
2.王倩,黎軍.小故事里有大傳播——從“社區故事”看社區新聞的發展[J].中國出版,2013(16):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