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毅姍(清遠工貿職業技術學校,廣東 清遠 511500)
手工制作是以實踐為主的課程,利用多種材料塑造不同形態的藝術形象,是一種培養創造意識、設計思維、手腦口眼耳等多器官協調的活動,也是美術教育的重要內容。隨著社會對美術人才的更高職業要求,我校在美術專業開展手工制作課程也增設了手工制作的課程。在中職學校,手工課與美術其他專業課內容有密切的聯系,它對技能型人才的培養起著重要作用。筆者結合自己多年手工制作課程的教學實踐,就手工課程教學中有效的教學方法試作分析,總結了一套“腦-眼-耳-手-口-腦”的“調動器官法”。
曾有一位教育專家總結:“我聽到,我忘記了,我看到了,我記住了,我動手了,我理解了”。教育就是如此,耳聽不如眼看,眼看不如動手,動手更需善思。在布置課程任務時,教師要善于調動學生的“頭腦”,用“頭腦風暴法”去引導學生發散性思考——“讓我們的頭腦動起來吧!”如在《環保花瓶》一課,以花瓶為中心去發散性思考——1、花瓶的形狀?2、花瓶的材料?3、花瓶的顏色?4、花瓶的圖案?教學要聯系學生熟知的經驗和內容,學生能較快的掌握,在這個學習階段,教師對手工制作的活動指導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讓學生學會制作技巧只是基本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掌握探究方法。中職學生的思維是最活躍的時候,“頭腦”是學生探求知識,發展思維的巨大動力,這種頭腦風暴法可以幫助學生拓展思維,掌握創意的方法,為后面的歸納分析打下良好的基礎。
教師示范是手工制作教學的一種重要方法,通過觀看示范使學生產生印象并形成積極探索的欲望。但示范性教學很容易導致“流水線作品”的出現,其實教師可在關鍵處示范,引導學生觀察但不急于講解制作方法,把這顆“洋蔥”扔給學生,讓學生一層層去剝開,學會總結、歸納。當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遇到困難 ,教師適時進行指導和示范,引導學生融會貫通掌握知識,形成技能。例如在《立體構成》一課中,教師先出示造型各異的立構作品,讓學生去思考哪一個步驟最難,教師就在課堂上為學生示范難度高的步驟,學生在觀看時認真觀察,學會總結。教師需充分調動了學生利用“雙眼”去發現,通過局部性示范,讓學生從中領悟摸索,形成積極探索的學習態度。
用“腦”思考,用“眼”發現,也需“耳”傾聽。經過實踐,我們懂得了尊重學生“共同交流”的重要性,給學生有限的小組討論時間,教師巡回參與幫助學生去分析思考。一個良好的集體學習氛圍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創造出具創意的藝術作品,所謂“一人苦思、兩人開竅、三人創新”。在有限的時間里,學生處于緊張而興奮的情緒中,思維得到拓展。在針對“創意”、“色彩”、“造型”、“材料”的討論中,學會發現討論中的“閃光點”探索更合理的學習方法,尤為重要的是,它可以使教師授課得以升華,也可以幫助學生們從多種角度,多個方面去思考。
有了前面三步的鋪墊,教學重點中“動手”就變得容易。教師可用課堂小比賽的方法吸引學生,例如《建筑小戶型樣板房設計》課中,學生在完成有限時間的手工制作比賽。雖然“獎勵”只是加分或者小禮物,但比賽“點燃”了學生的創作熱情。在手工制作的過程中,教師需要設想好“關卡”,及時給予“溫馨提示”,幫助學生順利“通關”。學生在制作積極動手,采用各種材料進行折、切、疊、卷等常用方法外,還嘗試各種造型手段。手工制作的理論要落實在實際操作上,通過以動腦為主導,動眼動口作基礎,動手出真知,在教師的引導和學生的積極探索下,最后展現出許多精美的建筑模型作品,這些作品也代表我校參加了市的手工制作比賽。
手工制作課要重視對學生表達能力與創新精神的同步培養,教師要注意給學生時間去講解自己在制作過程所遇困難,這可以幫助我們總結規律,形成知識的升華。例如:在《紙盒包裝》一課時,我們模擬“廣交會”情景,先讓學生把制作好的紙盒按照形狀放到不同的籃子里,用抽簽的方式邀請出制作者上臺為下面的商家介紹自己的最新“產品”。由教師擔任拍賣商進行介紹,臺上學生為“設計師”推介,臺下學生為“買家”提建議出價錢,由這種模擬場景的介紹方法讓學生充滿了新鮮感,學生也在“角色扮演”中訓練了思維的敏捷性和職業的模擬性。在這種情景模擬法中需要強調的三點:一是,教師介紹需要點到即止,給出多一點的時間給“設計師”;二是“設計師”在介紹“產品”時需要作品特色、創意方法、使用材料、色彩搭配等方面介紹;三是“買家”在提出建議時需要考慮在“產品”如何改良、“產品”的藝術價值提升等方面提出改進要求。當學生投入角色,換位思考就可以在多個角度審查自己的作品,教師從中協助點撥,從而在這個學習階段達到知識水平的升華的教學目的。
之前很多的手工制作“產品”都會在課后丟掉,這十分可惜,那么我們該如何將這些手工合理利用起來,更好地呈現這些凝聚了心血的學習成果呢?我們在經歷了調動“腦-眼-耳-手-口”各個“器官”以后,最終要回歸于“腦”的反思。教師在與學生的共同思索和探討后,嘗試了四種展示方法:一是學生的手工制作作品被征用為創文宣傳作品,放置在學校的文化長廊的架子進行展示,這些充滿趣味性的作品為學校創設廣泛的文化情境。二是利用校園節日活動組織“校園跳蚤市場”是十分受學生歡迎的方式,給學生一個平臺去出售、交換自己的作品。在學生發布的朋友圈中我看到了許多學生對自己的手工作品能夠有人欣賞、出售充滿了喜悅感,也激發了他們探索手工制作方法的熱情。三是進行優秀作品展覽和校園手工制作比賽。教師要動員學生要敢于展示自己的作品,接受別人對于自己作品的點評,促進學生整體水平的提升。四是在學校文藝活動中組織學生利用作品進行展示,比如扎染衣服展演活動就獲得全校師生的好評。
綜上所述,這種“調動器官法”的教學,使學生全身心、多感官的去參與學習活動,在學習制作方法等知識的同時,培養了學生的探索能力和創造能力,真正體現了“玩中學”、“學中思”的教學理念。而這種教學方法對教師提出更高的教學要求,要注重研究學生學習心理,要不斷發現問題,針對各種問題,分析原因,找出對策,培養善于感受美、發現美、創造美,且培養勝任美術事業的創新型人才。教學探索路漫漫,潛心研究出新知,我們不斷用心血灌溉出美麗的知識花朵,為中職美術教育之路增添亮麗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