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迎
新聞專業理念也稱新聞專業主義,是新聞工作者恪守的最主要的新聞職業規范。其概念來源于美國,主要指新聞媒介作為一種公共服務事業,必須堅持新聞的真實、全面、客觀、公正原則,以服務大眾為準則。美國學者阿特休爾總結出關于新聞專業理念的四條基本理念,即新聞媒介必須擺脫包括政府、廣告主及公眾在內的外界的干涉;新聞媒介要努力實現公眾知曉權;新聞媒介要以反映真理為己任;新聞媒介在報道新聞時要保持客觀公正原則。新聞專業理念雖然在19世紀就已經誕生,但直到今天依然是新聞學界熱議的話題。以微博、微信等為代表的自媒體平臺的火爆,尤其是公民新聞的出現,都在一定程度上對傳統媒體造成了沖擊。因此,對新媒體時代下的新聞專業理念進行探析,尤其是尋求其出路與方向顯得尤為重要。
新媒體背景下,各種技術發展迅速,新聞業的發展既迎來機遇,也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公民新聞的出現為傳統媒體帶來了一定的沖擊,新媒體時代的新聞專業理念陷入了一定的困境。
新媒體環境下,每個人既是傳播者,也是受傳者,新聞生產呈現出全民化的特點。同時,網絡新聞的碎片化特點造成大量的新聞失實和謠言泛濫,這主要是由網絡新聞生產的低門檻化造成的。新媒體時代,各種自媒體平臺為網民提供了發布信息的機會。與傳統媒體專業的新聞工作者不同,新媒體時代信息發布群體的媒介素養缺失,導致信息生產的主觀化和片面化。近幾年,反轉新聞越來越多,其源頭大部分來自于微博、微信公眾號等一些自媒體平臺,新聞的客觀性受到了挑戰。
新聞缺少客觀性不僅存在于自媒體平臺中,即使對于專業新聞機構來說,這也是一個很頭痛的問題。因為“客觀性”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概念,是一種認識,而不是方法。概念的不可操作性也決定了它不能很好地得到貫徹和實施。
真實和新鮮是新聞與生俱來的兩個基本特點,由此而延伸出新聞報道上迅速及時的要求。①無論是傳統媒介還是新媒介,追求報道的迅速和獨家無可厚非,值得提倡。世界上每天發生的事情有很多,海量信息讓人目不暇接,但真正具有新聞價值,值得報道的事件寥寥。新媒體背景下,出于競爭的需要,許多媒體尤其是自媒體平臺為了搶新聞,過于追求報道的快,而忽略了挖掘新聞的深度。很大程度上,受眾僅僅知道是什么,而不清楚為什么和應該怎么做。近幾年反轉新聞的頻頻出現正是新聞工作者過于追求快而不深挖新聞背后真相的不良后果。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媒介的公信力,新聞專業理念受到沖擊。
在傳播學中,意見領袖是指活躍在人際傳播網絡中,為他人提供意見和建議,并對他人施加個人影響的人物。大眾傳播傳遞出的信息并不能直接到達目標受眾那里,而必須要通過意見領袖的中介作用,通常意見領袖認可的觀點往往可以得到很好的傳播。在傳統的大眾傳播里,往往由對某一特定領域特別精通或在周圍人中享有很高名望的人充當“意見領袖”,而在網絡社會里,充當意見領袖角色的除了自媒體平臺和一些名人之外,由于信息傳播的傳者和受者都呈現多、雜、散、匿的特點,在多數受眾不知情的情況下,幕后推手往往也搶占意見領袖的角色,通過傳播虛假信息,將一起事件的傳播擴大化,引導社會輿論,誤導受眾,對社會形成一定的危害。
新聞要具有趣味性,這對當今新聞業來說至關重要。在新媒體時代,自媒體平臺深諳其道,將新聞的趣味性與其發布形式相結合,賺取了大量的點擊率。但也有些自媒體平臺通過一些噱頭標題來吸引點擊量,從而獲得廣告和打賞收入來維持自身運營。相比傳統媒體,網絡媒體會更注重一些與人的原始本能興趣相關的內容,也就是清水幾太郎所說的基于利潤原理提供信息。現代社會的信息越來越呈現娛樂化的傾向,不同于以往的嚴肅刻板,新聞娛樂化在一定程度上為大眾帶來了一種新的信息接受方式,但以奪噱頭為出發點的信息發布是無法客觀地判斷其真實性和公正性的。整個社會充斥著浮躁氣息,急功近利,審美趣味下降,媚俗化嚴重,長此以往,媒體公信力將急速下降。
對于傳統的大眾新聞媒介來說,只有專業的新聞從業人員才可以參與新聞的生產和傳播,使受眾的知情權、表達權和監督權得到滿足。在新媒體環境中,“人人都有麥克風”“人人都是記者”,作為權利主體的受眾,在新的時代實現了媒介接近權,有了利用傳播媒介來發表言論的機會,但絕大多數人并沒有接受過專業新聞教育和培訓,在信息傳播過程中缺乏對新聞真實性和客觀性的評價標準,自媒體平臺假新聞泛濫、參與者觀點表達的極端性等對信息接收者造成了一定的誤導,信息的大量失真導致新聞倫理標準的降低。
中國當下正處于新舊媒體的融合時代,新聞專業理念在新媒體環境下遭遇危機。出于經濟與競爭上的考量,越來越多的新聞從業者在探尋一條使新聞業可以脫離墮落的出路,在很大程度上,表現為對新聞專業理念的秉承和堅守。
“把關人”和“意見領袖”都是新聞傳播過程中的重要節點。自媒體因其多而雜,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專業媒體就要發揮其專業性,注意對事件進行深入調查,注重真實性,在此基礎上提高時效性,在謠言出現的時候,專業媒體可以一錘定音,避免謠言擴散。新媒體背景下,專業媒體要更好地承擔起把關人的角色。此外,意見領袖要提高媒介素養,提高信息辨別能力,更好地發揮意見領袖的中介作用。
新聞娛樂化可以在一定時期內帶來利潤,但不能把任何新聞都打上娛樂化的標志。新聞報道承擔著傳播信息、引導輿論的功能,需要具備一定的嚴肅性和嚴謹性。信息傳播可以娛樂,但要把握住一定的“度”,娛樂并不代表低俗,媒體以滿足受眾需求為己任,但不能一味迎合,新聞報道必須堅守住起碼的新聞報道倫理準則。當前,我國在新聞娛樂化方面的法規制度還不健全,新聞娛樂化缺少合理政策的監督和引導,在堅持市場調節的同時,政府需出臺一些政策,只有市場和政府相配合,才能保證新聞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新媒體時代,海量信息及各種新技術層出不窮,這對新聞專業理念產生很大的影響,因此,對新聞價值標準的重建迫在眉睫。自媒體平臺盛行的今天,人人都可以參與到信息的生產和傳播過程中,在這種情況下,專業的新聞媒體更應該致力于提供高品質的新聞內容,只有這樣才符合新聞的真實性和客觀性原則。傳統新聞媒體要繼續發揮自己的優勢,順應時代的變革趨勢,進行一定的融合和創新。一方面,傳統新聞媒體從業者要在發揮自己專業優勢的基礎上,主動學習新技術,整合新聞生產過程的各種資源,提高新聞生產的速度和質量。另一方面,傳統新聞媒體機構要進行全面轉型:將自媒體平臺快速獲取信息的優勢納入自己的新聞矩陣中;改變新聞報道形式的單一性,將文字、聲音、圖片、視頻等深度融合;專業媒體之間加強合作,強強聯合,實現資源共享,在有效地減少人力、物力成本的基礎上,提高新聞報道的質量。
注釋:
①李良榮.新聞學概論(第五版)[M].復旦大學出版社,201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