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明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在千百年的發展過程中,不僅促進了人們的交流和溝通,而且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方言是語言的變體,同樣傳承了不同區域的人民的文化和特點。我國地域遼闊,方言按照地域劃分就有七大方言區,這些方言區又包括了許多方言片。面對如此復雜的方言情況,以語言為載體的電視媒體在激烈的競爭中不會放棄方言這種獨特的傳播手段,進入全媒體時代,方言類節目依然是基層電視臺吸引觀眾的法寶。然而,現實情況是很多基層方言節目良莠不齊,存在著一些問題和不足,如何因勢利導,引領基層電視臺方言節目提升品質和影響力,是基層電視臺方言類節目面臨的重要課題。
受眾的地域文化認同是基層電視臺方言類節目興起的直接原因。豐富多彩的地域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地域文化依附于方言,并通過方言傳承下來。人們對自己生活的地域有著特殊的感情,對自我家鄉的認同、對本土文化的自豪感是揮之不去的。因此,方言類節目在基層電視臺便有了生存的空間。方言類節目是對地域文化的一種藝術表現形式,受眾處于某一地域范圍內,文化認同感使受眾可以從方言類節目中體會快樂、放松心情、得到情感的交流,滿足了受眾的收視心理,具有較強的感染力,從而在基層有著廣闊的市場。
全媒體時代,媒體之間的競爭日益激烈,基層電視臺面臨著巨大的沖擊,一方面,新媒體迅速崛起,新舊媒體之間以及各傳統媒體報紙、電視、廣播之間的競爭不斷升溫;另一方面,電視媒體之間的競爭也異常激烈,如中央臺和地方臺之間、各地方臺之間、地方基層電視臺各頻道之間競爭不斷。這些競爭勢必導致處于相對弱勢的基層電視臺結合自身特點,尋求發展出路,為了避免同質化競爭,具有地方特色的方言類節目具有排他性,因而是各家基層電視臺的首選節目。
新媒體的出現,改變了傳播方式,受眾的地位得到了提升,由被動變為主動選擇,新媒體將受眾變為用戶,不斷增強服務意識,為用戶提供個性化、定制化的服務。在新媒體的影響下,為了更好地滿足受眾個體的需求,傳統媒體對目標受眾進行細分,以實現貼近化、理想化的服務,增加用戶的忠誠度,因此,傳播逐漸向分眾化、窄播化發展。方言類節目正是契合了能聽懂地方方言、有著相同的民俗習慣、文化傳統和心理積淀的特定受眾人群的需求,在分眾化、窄播化的趨勢下應運而生。
方言類節目采用當地方言進行播報,拉近了與受眾的距離,具有很強的貼近性。方言播報能夠很好地引起受眾心理和情感的共鳴,增加了受眾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使得受眾更愿意收看方言節目。而且在某個方言區域生活的受眾,平時生活在方言的語言環境中,相比普通話節目,方言節目更能貼近群眾、貼近實際、貼近生活。
新媒體時代,人們獲得信息的渠道豐富多樣,沒有時間和地域的限制,各種類型的節目應有盡有,而且從上到下各級各類電視臺鋪天蓋地的電視節目也都展示在受眾面前,如何從中脫穎而出就顯得十分重要。差異化競爭是避免同質化的有效手段,用方言做節目,能夠吸引受眾目光,使受眾感到新鮮、有趣,方言聽得順耳,就能從心理上真正接受,電視節目就相對容易提高收視率。
方言類節目一般不拘泥于嚴肅的播報形式,比如方言類新聞節目,大多采用說新聞的形式。例如杭州臺的《阿六頭說新聞》、重慶電視臺的《霧都夜話》、湖南電視臺的《越策越開心》等,風格輕松、詼諧,用方言將新聞的視野和深度表現得淋漓盡致,充滿了人情味,受到廣大受眾的喜愛。
基層的方言類節目與“民生新聞”有天然的接近性,將百姓日常的柴米油鹽和所關心、關注的問題搬上電視,受眾可以沉浸在自己熟悉的環境中,得到啟發和指導。作為方言類節目的主持人,采用方言作為播報方式,獨特的語音、語法、語調,就是特殊感染力的平民化傳遞方式。有些詞匯用普通話表述很平淡,但是用方言詞匯表達就顯得獨特、有魅力和感染力,主持人運用這些語言風格,摒棄了高高在上的傳統,親切自然,顯得平民化、低視角,富有鄉土韻味,老百姓自然愿意接受。
基層的方言類節目雖然短時間內造就了一些輝煌,但是由于其自身固有的問題,影響了節目的傳播效果,使發展陷入了困境。
方言的地域性特點雖然帶來貼近性,但是首先會直接導致局限性。只有懂本地方言和了解本地文化習慣的受眾才會對方言節目有興趣,這就決定了方言節目只能在基層地方電視臺播出,不能大范圍推廣,對傳播范圍有極大的影響。其次會產生排他性。方言類節目會鞏固本地人的心理優越感,但是對于聽不懂的外地人來說,則會產生語言上的歧視感,從而引起對這類節目的反感。最后會對普通話的推廣起到一定的阻礙作用。
方言類節目在基層電視臺大量涌現,但是質量良莠不齊。有些節目里夾雜大量的俚語、粗話、臟話,內容低俗,會對文化的發展以及青少年的語言運用產生不良的影響。還有些節目視野不開闊,關注的僅僅是百姓生活中雞毛蒜皮的小事,不具有普遍意義,不能給受眾帶來指導和借鑒作用。
內容上,方言類節目大多是民生新聞、社會新聞,雖與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關,但是僅是報道一些表面的現象,對于本質的深度挖掘和意義的深度解讀很少。形式上,雖然采用一些說新聞的方式播報,有一定的創新,但是對于節目品位和效果的提升還遠遠不夠。
雖然方言類節目有一定的收視率,但是觀看這些節目的大多是對該地區有著深厚感情的中老年人,他們習慣和喜歡使用方言,自然愿意收看方言類節目。受眾結構老齡化是這類節目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不論媒介如何發展,內容始終是媒體的生命?;鶎与娨暸_方言類節目應該始終堅持內容為王,注意自己的內容選擇。一要拓寬節目題材。要提高節目品位,具有大局眼光,不能只關注下水道堵塞、車輛剮蹭等零散、瑣碎、沒有價值的小事,也不能只是家長里短、盲目獵奇,而要注意受眾身邊有感染力和教育意義的內容以及關系國計民生的大事。二要提高節目質量。不能為博眼球而制作低俗內容,要深挖事件的意義,對事件進行深入解讀。三要樹立品牌?;鶎与娨暸_不能把重點放在節目數量上,而是要少而精,形成品牌,通過品牌促進節目的發展。
方言類節目從形式上要大膽創新,要在節目片頭、字幕、新聞背景、片尾等方面體現特色,使節目更加本土化??紤]到節目的推廣,可以通過配普通話字幕等形式,使非方言群體可以理解方言的意思,甚至還可以學習一些本地的方言,以便更好地了解他們生活地域的文化和風俗習慣。這樣,基層電視臺的方言類節目的受眾就會有所增長。
新媒體時代,基層電視臺的方言類節目要主動拓寬播出平臺,多平臺推廣,在新媒體上進行二次播出,提高知名度。增加與受眾的互動,通過利用新媒體平臺開設微信、微博、論壇、QQ群等方式,提出話題,引導受眾參與,增加與受眾的互動,并通過傾聽受眾的反饋意見及時對節目做出調整。通過新媒體的宣傳播出,能夠吸引一批年輕受眾,從而優化基層電視臺方言類節目的受眾結構。
另外,主持人語言和職業素養的提高、人文精神的提升,媒體從業人員專業能力、社會責任意識的加強,以及國家對方言類電視節目的監管,都對基層電視臺方言類節目的健康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