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段晶
2010年,中央電視臺進行了改革,將實行多年的“中心制”改革為“頻道制”,地方基層電視臺也紛紛效仿,進行了頻道制的改革。幾年過去了,頻道制對于電視媒體的激勵作用已經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凸顯出許多問題,如何解決問題,繼續推進改革,使得基層電視臺能在媒體間的激烈競爭中尚存一席之地,是多數基層電視臺頻道制改革創新的關鍵所在。
頻道制又被稱作頻道總監制,它是指在電視臺或集團的統一管理下,設置以頻道為單位的綜合管理層,管理下面所分設的欄目、編排、制作、人力資源、廣告經營等,是將頻道作為獨立的經營機構和完整運營實體的現代電視媒體的管理模式。將電視臺以往的中心制管理模式變為頻道制管理模式,實質就是將電視臺以頻道作為運營的實體,通過頻道的專業化使資源優化整合,有力地提高競爭力。
1.有利于機構運轉靈活,降低運行成本
中心制將電視臺的所有機構和運營統一歸口管理,具有多層管理的組織結構,一般推行中心、部門、科組、欄目這樣的級層管理形式,各個中心只注重節目,忽視頻道,頻道沒有專門的責任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而頻道制通過將頻道變為獨立運行實體,變成了從頻道到欄目的兩層管理,由頻道總監對頻道負責,權責統一,層級簡化,從而降低了運行和管理的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2.有利于形成品牌優勢
中心制只對本節目負責,不考慮頻道節目銜接、頻道的特點與風格,很難對頻道實行同一定位,不利于形成品牌。而頻道制將頻道作為整體,通過對觀眾的細分,可以形成清晰的頻道定位,拓展頻道的專業化,提高頻道的辨識度,增加受眾的關注度,形成具有特色的頻道品牌,從而提高傳播力和影響力。
3.有利于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提高工作效率
頻道制使電視臺將經營權下放到頻道,頻道就作為一個獨立的經營實體,任務分配到各個頻道,落實到每個人自身,自主權得到提升的同時,驅動力也獲得了增加。頻道制充分調動了頻道人員各方面的積極性,在節目質量提高的同時,廣告收入也大幅增長。
頻道制的優勢不言而喻,但是基層電視臺與國家級、省級電視臺相比,存在著先天的不足,頻道制在基層電視臺推行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一些問題。
隨著媒體融合的不斷發展,新媒體層出不窮,爭奪了用戶資源,造成電視媒體受眾流失嚴重。目前電視媒體,尤其是基層電視臺,其受眾大多為市民階層,而且中老年人居多。年輕人基本上通過手機、電腦、平板等終端獲取新聞和信息。受眾結構的不合理性使得電視臺的頻道制難以對受眾做出專業化的細分,根據細分來調整電視節目。另外,基層電視臺的頻道雖然各有自己的特色節目,但離真正通過頻道的專業化來吸引受眾還有很大距離。
頻道制以頻道為中心和獨立實體的模式在提高運行效率的同時,附加帶來的就是容易造成電視臺內部頻道各自為政,各有各的利益,不利于統一管理。對于涉及到整個電視臺的工作可能出現互相推諉,誰也不負責任的局面。
地方的新聞、節目、廣告等資源是有限的,基層電視臺不僅要面對同級報紙、廣播、新媒體的競爭,還要面對省級甚至是國家級的媒體競爭,這就使得原本有限的資源更加緊俏。由于頻道制的節目、財務、人力資源、經營管理都是相對獨立的,各個頻道面對有限的資源必然會進行競爭,為了各自的利益就可能導致惡性競爭,為爭奪廣告客戶不惜紛紛壓價,最后造成的是全臺的損失。頻道之間的競爭還可能導致資源和信息不能共享,資源重復配置,最終造成資源的極大浪費。
現代媒體的競爭中,人才競爭是主要競爭因素之一。基層電視臺由于體制機制問題,沒有獨立的帶編制招聘的人事權,招聘人員基本都沒有編制。有編制的老員工改革創新的積極性不高,在安安穩穩過日子的心態下,缺乏沖勁。年輕的招聘人員有積極性,雖然頻道制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多勞多得,但是基層電視臺平臺小,能提供給招聘人員的待遇相對不高,造成了年輕優秀人才的流失,影響了人才的創新活力,導致基層電視臺競爭能力低下。
不管是“中心制”還是“頻道制”,節目質量始終是受眾是否觀看節目的標尺,內容為王永遠不會過時。因此,在媒體融合的環境下,基層電視臺各頻道要充分研究自己頻道的特點,發揮電視媒體在權威性和公信力上的競爭優勢,提高節目質量,增加節目深度和廣度。比如新聞節目要進行深度報道,使受眾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用深度來彌補時效性上的不足;地方節目要充分挖掘地域特色,增加受眾的文化認同等,通過這些內容的提升來吸引年輕受眾關注,改善受眾年齡和層次結構。另外,作為主流媒體,各頻道節目內容應能積極引導正向輿論,維護社會的穩定與和諧。
基層電視臺各頻道要想具有競爭優勢,必須創新節目定位,細分目標受眾,使節目有清晰的、準確的定位,從而能夠制定符合自己頻道風格的特色欄目體系。要積極利用大數據技術,在數據分析的基礎上,研判受眾的喜好和偏向,并根據受眾的偏好進行頻道的準確定位,增加受眾黏度。特色頻道體現了一個頻道與其他電視臺、其他頻道的不同之處,能夠讓受眾形成深刻的印象。頻道定位準確后,可以根據頻道定位來研發節目,優化節目編排,提高頻道的競爭力。
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傳播方式發生改變,基層電視臺也不得不及時更新理念,頻道要樹立正確的受眾意識。頻道的總監要以受眾為中心,將受眾的喜好作為自己節目制作的依據,要建立科學合理的反饋機制,增加與受眾的互動。可以利用傳統的座談會、熱線電話等方式,也可以利用新媒體平臺,通過微信、微博、QQ群、討論組、論壇等形式,多渠道與受眾進行全方位互動。了解用戶對節目的態度、建議和意見,并根據反饋建議及時調整節目。為了增加受眾數量,還可以在線上線下策劃一些活動,調動受眾的參與熱情。
完善考核機制,體現頻道的權責利相統一,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按照收視率、經營收入、觀眾滿意度、工作完成數量等指標進行量化打分,頻道的從業人員既是節目的生產者又是節目銷售者,通過績效考核,從業人員按照得分情況獲得收入,多勞多得,優勞優得,這樣既充分調動了從業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也有利于為優秀人才提供更廣闊的施展才華的平臺,留住優秀人才。
技術的發展與科技的進步使得媒體融合勢不可擋,基層電視臺的頻道也應及時順流而行。頻道制要開發利用新媒體,包括網絡電視臺、微信公眾號、微博等,既可以使自己頻道內的節目實現二次傳播,方便受眾選擇、回看、重播,不必等在電視機前,隨時隨地就可以收看自己喜歡的頻道和節目;也為受眾提供了參與互動和接受服務的平臺。頻道節目新媒體傳播的快速、便捷、不受時空限制的方式,不僅吸引了更多的年輕受眾,提高了電視臺的收視率、影響力,而且能夠吸引商家投放更多的廣告,增加經營收入,從而提高了電視媒體在傳媒業的競爭力。
雖然頻道制改革改變了區域媒體的內外生態,但是每個基層電視臺都有著自身的特殊性,電視媒體的管理模式有很多種,不是所有的電視臺都適合頻道制。因此,基層電視臺一定要因地制宜,選擇適合自己的媒體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