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天成
民眾所熟悉的廣播、電臺、報紙、電視等傳統媒體,傳播信息的方式是單向的,民眾不享有話語權,無法及時發表意見。但是新媒體給予了民眾話語權,它的傳播形式是雙向的,傳播者與接收者能隨時進行信息的交流,民眾有權利把自己的想法表達給更多的人,自身也能得到別人所反饋的信息,擴大了信息的獲取面。
如今社會經濟發展迅速,人民參政的權利不斷增大,越來越多的民眾想去了解公共事務,并表達自己的觀點。從古至今,不論是報紙之后產生的廣播還是電視之后產生的電腦,都是為了補充“傳統媒體”的不足,而不是為了替換它。現在新媒體大有替代傳統主流媒體的趨勢,這就對傳統媒體產生了很大的挑戰。對于民眾,如果使用傳統媒體,就會影響他們的參與權、話語權、監督權、表達權等一系列權利,他們就會徹底摒棄傳統媒體,否定傳統媒體的一切功效。所以,傳統主流媒體一定要看清局勢,滿足民眾的需求,尋找更好的發展方向,在引導輿論的路途中站穩腳跟。
新媒體較傳統媒體而言,最突出的特點是高效、高速、便捷。比如現在人們應用廣泛的微博,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只要打開它就能獲取最新的資訊,不用像電視一樣等到新聞時間才能了解今天發生了什么,也不用像報紙一樣,反復排版、編輯、等待發表時間。并且,微博還有一個最便民的功能就是使用者能進行互動,比如在一條新聞下面開啟評論區,在這個區里用戶言論自由,可以根據對新聞的理解發表自己的看法,如果話題比較熱門、討論度高的話,就能引起更多的人關注,進行探討。
新媒體快速發展的時代,民眾很難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去判斷網絡上的信息對錯,在這種情況下,傳統主流媒體就要通過積極向上的報道幫助民眾進行判斷,使社會的內在凝聚力得以增強。新媒體幾乎為零門檻,用戶可以匿名,任何人都能發布信息。因此,虛假、消極、過激類的信息越來越多,嚴重阻礙了主流輿論思想的傳播。作為傳統主流媒體,要全力引導社會輿論走上積極的方向,通過正確的思想讓人民團結起來,共同構建和諧社會。
信息時代,媒體要做的不僅是提供一些供人消遣的八卦報道,而是要根據民眾的需求,提供有意義的、能啟發大家思考的信息。傳統的主流媒體就工作人員的專業素養來說更優于新媒體,在熱點新聞的報道中,主流媒體更能以客觀正確的態度進行解析。有時候新媒體為了新聞點擊率報道一些博人眼球的話題,甚至會報道虛假信息聳人聽聞、蠱惑民心,此時主流媒體就要發布更加權威的辟謠信息,安撫民眾的心情,扳正社會輿論的走向,為民眾構建一個輕松的生活環境。傳統主流媒體及時進行辟謠和輿論引導,既可以維護社會的秩序,又可以樹立自身權威。
民眾廣泛應用新媒體,話語權、監督權得到了保障。同時,社會輿論的話題開始變得豐富,輿論的空間也被無限擴大。新媒體傳播新聞的速率很快,民眾看到新聞后就能立刻進行評論,但是缺少了調節情緒的時間,表達出來的意見往往是帶有感情色彩的,并且消極的、情緒化的評論也會得到別人的認可,甚至有時候一些不良的言論會被很多人進行轉發,這樣的行為就違背了新媒體建立的初衷,也對社會造成了消極的影響。就像大家所熟悉的醫患矛盾,只要網絡上一出現醫鬧現象,評論就會一邊倒,很多人都在批評醫生的失職、醫院的“草菅人命”,于是評論變成了事件的主流,很多人在缺乏對真實事件認知以及理智思考的情況下跟風,進而導致醫鬧更加囂張,醫生更加心酸。像這種情況,傳統媒體就應該站出來調查及報道相關真相,調節民眾的情緒,營造積極健康的新聞環境。
如今,新媒體雖然占據了很大的市場,但民眾依舊無法完全脫離主流媒體。因此,新媒體與主流媒體除了競爭關系,還得進行合作。主流媒體要通過合作增大自身引導輿論的力度,還要完善新媒體的漏洞。
新媒體時代的主要信息來源是人民群眾,民眾已經成為一股不可小覷的輿論力量。主流媒體要看清形勢,充分借助民眾的力度,提高自己引導輿論的地位。在新媒體時代的影響下,一些主流媒體也開始模仿新媒體的運營手段,創辦微信公眾號、官網、微博等一系列新媒體平臺,開通與民眾溝通的橋梁,重新獲得民眾的支持與信賴。就如幾大著名的傳統主流媒體新華社、央視、人民日報等,也相繼開啟了新媒體平臺,搶先抓住了輿論話語權,增大了輿論引導力度。主流媒體與新媒體進行合作,對雙方而言都是利大于弊,傳統媒體能通過新媒體更加及時地了解新聞、發表資訊,新媒體又能借助傳統媒體的權威地位,提高話語的可信度。在新媒體時代下,傳統主流媒體一定要保障自身的引導地位,及時調查事件真相并公之于眾,將社會輿論向正確、科學的方向進行引導。
所謂“意見領袖”,就是網絡傳播中的活躍分子,有能力給予別人觀點、意見及信息,還能對別人造成影響。意見領袖在網絡信息傳播的途徑中起到的作用很大,他既可以幫助媒體傳播正確信息,也能背著媒體顛倒信息真相。新媒體時代下,主流媒體要想鞏固自身的輿論引導地位,就得尊重意見領袖的觀點,尤其是關于一些敏感、熱度較高的信息的報道中,更得主動與意見領袖進行交流,得到他們的支持。所以,傳統的主流媒體要想把握輿論發展的方向,不僅要進行真實的報道,還得與意見領袖達成共識,通過意見領袖去更好地引導民眾,取得民眾的支持。
傳統主流媒體帶給民眾的印象是客觀、真實、深入、全面、權威,因此民眾對主流媒體更容易產生信賴感。雖然現在新媒體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但是依舊無法超越傳統主流媒體的公信力與權威性。使用新媒體獲取信息的人數與日俱增,但是一旦有大事件發生,民眾還是會通過傳統主流媒體去確認信息的真實性。由此可見,權威性是主流媒體發展路程中最重要的推動力量。主流媒體在新媒體時代下依然能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
當出現熱度很高的社會話題時,傳統主流媒體應該率先占領輿論引導地位,給予民眾正確的參考意見。主流媒體在進行報道時,應深入剖析問題、客觀分析問題,通過民眾易懂的形式展現問題,引導民眾正確看待問題,使民眾更加信賴主流媒體。
新媒體發展迅速,民眾的信息參與度也開始上升。很多新媒體平臺例如論壇、貼吧、微博、博客以及各類新聞網站等,都為民眾提供了評論區,民眾也可以自由進行轉發,這些平臺只要發布了信息,民眾就可以由始至終一直進行參與。一個人對一件事的觀點,很有可能會引來很多人的關注,這樣就會對輿論的走向造成影響,給社會帶來壓力,督促相關部門盡快解決問題。2016年網上曝出的“初中女生被欺凌”事件,新聞一出來就立刻掀起熱浪,當時央視等一些主流媒體也進行了報道,事件很快真相大白,相關部門立刻進行解決。媒體不僅僅是為民眾提供信息,還要在民眾需要的時候站出來聲討正義。
網絡、手機等高科技的普及,還產生了民間輿論,并且對主流輿論造成了影響。在這樣的環境下,主流媒體必須盡快適應,要把握民眾的思想需求,了解民間輿論的話題,在報道有權威性的信息外,根據大眾的需求發布一些有意義的話題,讓民眾進行參與,這樣既保證了民眾的話語權,又鞏固了主流媒體的輿論引導地位。
傳統媒體和新媒體都為民眾生活發揮了巨大的傳媒作用,雖然新媒體有很多顯而易見的優點,但主流媒體的地位依舊無法改變,傳統主流媒體應該繼續發揮優勢,與新媒體進行合作,不斷創新,形成雙贏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