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佳輝
(江西師范大學,江西南昌 330022)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建筑業從遠古時代到當前的社會時代都具有重要意義,而且,我國地域遼闊,受到環境以及地理條件的影響,很多方面存在差異,造成建筑形式的不同風格。古建筑在施工中有很多與現代建筑不同的地方,如材料的使用方面、設計的方法思路、建筑結構形式等。在轉變的同時也在預示著時代的不斷變化,在滿足人們需求的條件下現代建筑得到飛速的發展,如果在建筑設計中將現代建筑設計與古建筑設計進行融合,不光是對傳統文化的一種傳承,也是對我國建筑事業的啟發與進步。
首先,現代建筑設計過于形式化,隨著城市化建設的不斷提高,有效的土地資源越來越少,為了更好的節約建筑用地,很多城市開始發展大規模高層建筑,雖然有效的降低了土地的利用,但是在建筑形式上過于單一,沒有新意和創新,大批量的形式建筑讓人們產生一種審美疲勞。其次,沒有獨特的設計理念,設計與計人員在設計過程中,借鑒國外的一些建筑設計,由于與我國傳統文化相差較大,居住環境、形式特點、建筑結構等都存在很大區別,在使用功能上勢必會出現一些不適應的情況,建筑設計方案不能滿足傳統文化的發展與現代化的使用要求。另外,現代建筑設計是以計算機技術為基礎進行設計的,通過模型與圖紙的相互結合,為現代化建筑設計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持。另外,現代化的建筑設計多采取縱向設計為主,節省空間占地面積,完善小區功能環境建設。
古建筑設計自身具有非常多的特點,并且在設計方面具有獨特的審美觀念,在當前很多的古建筑中都能夠體會到我國傳統文化的強大,另外,在建筑工藝與施工方法上也是非常精湛,一點也不亞于現代化建筑的整體性能。如果將這些優點都很好的融入到建筑設計中,即可以提升建筑的魅力,還可以增加建筑的整體穩定。古建筑具有獨特的藝術構思和精湛的施工技術,在結構設計上富有哲理性,能夠將建筑物思想與美觀同時展現在人們面前,特別是一些園林設計方面,都具有很靈動的美觀享受,這是在現代建筑設計中非常缺乏的。在現代建筑設計中,巧妙的與古建筑設計相互融合,借鑒其中的設計思想和施工手法,運用現代化的施工條件,創造出具有古典韻味的現代化建筑。
古建筑材料與現代建筑材料存在很大區別,古建筑多以木材為主要材料進行建設,屬于木結構。而現代建筑通常使用水泥、鋼筋、混凝土等材料進行建設,在時代的發展中木結構逐漸被新材料所取代。由于木材料在使用過程中存在很多問題,過度的木材消耗造成亂砍亂伐嚴重現象,對生態環境造成一定影響。其次,在使用中,木材具有自身的特點,比較容易受到白蟻的侵蝕,受潮變形等問題嚴重,隨著時間的推移還會逐漸的產生開裂現象。另外,木材是易燃物,在受到火源威脅時容易發生火災事故,造成人員傷亡。而現代化的鋼筋混凝土材料就很好的規避了上述的這些問題,不僅具有現代化建筑的穩定性與安全性,還能夠承受足夠強大的壓力和拉力作用,隨著建筑高度的不斷增加,降低對土地資源的占用。
不斷的發展過程中,我國的建筑結構形式發生了很大變化,傳統的古建筑結構通常以院落為中心,在四周建設房屋形成包圍的狀態。而現代化的建筑設計則逐漸發展為高層樓房的形式,在當前的應用中形成功能齊全的小區建設,不僅能夠容納較多的人群,而且居住空間也逐漸的由四合院的狀態發展為豎向建筑,在小區中含有很多的建筑物,樓與樓之間的空隙用來滿足人們對于自然環境的需求,進行綠化設計,大大的節約了空間資源。
現代建筑設計思想與古代建筑設計思想的融合的是在民國時期提出了“中國固有式”建筑的思想。“中國固有式”建筑的思想指的就是在設計建筑的時候,使用西方的建筑設計技術來設計有著我國古代建筑風格的建筑。我國民國時期建筑設計使設計的建筑形式與風格趨向與我國的古代建筑,而使用的建筑材料與技術是與西方相同的,這是由于我國民國時期的建筑設計師受到了“中國固有式”建筑的思想的影響,也是中西方文化對我國建筑設計思想的影響。
古代建筑是重要的財富,不僅能夠展現古人的智慧,還是現代設計師創新建筑設計的重要依據。為了加強現代建筑設計與古代建筑設計之間的融合,設計師應該了解古代建筑設計,并且依據現代建筑的需要與裝飾材料來充分的挖掘古代建筑設計中的優秀文化,不僅要利用對比與思想將其融合起來,還應該利用文化將其融合起來,并且還應該利用國外的成功經驗,不斷的提高我國現代建筑設計的質量。
參考文獻:
[1]王浩.仿古建筑未來的發展方向探討[J].住宅與房地產,2016,(36):272.
[2]劉爽.現代建筑設計與古建筑設計的融合探討 [J].工程技術研究 ,2016,(6):245.
[3]周興啟.我國古建筑群保護的原則及措施[J].住宅與房地產 ,2017,(12):82.
[4]郭訊.中國元素建筑設計方法研究 [D].北京建筑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