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勇,柴生颋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廣東 廣州 510300)
目前臨床對于股骨頭壞死、股骨頸粉碎骨折及髖關節先天性發育異常患者多推薦行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治療,但患者術后因血小板局部聚集及纖維蛋白量異常升高,導致血液黏稠度顯著增加,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風險居高不下[1]。流行病學研究證實,全髖關節置換術后患者如未行及時有效干預,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率可達30%~50%,而繼發肺栓塞和病死率亦接近2%[2]。目前西醫對于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后患者多給予肝素、華法林等抗凝藥物,但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率仍較高,且長時間應用亦誘發出血[3]。祖國傳統醫學并無深靜脈血栓表述,多依據相關癥狀體征將其歸為“腫脹”“脈痹”范疇,給予相應中藥干預能夠有效降低血液黏稠度,加快血流速度及預防相關并發癥發生[4]。2015年1月—2017年1月筆者觀察了益氣活血通絡湯輔助治療對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影響,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我院上述時期收治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后患者100例,均行關節外側切開入路,采用連續腰硬聯合麻醉,單側置換,年齡18~75歲,方案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且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排除入組前12周應用相關中藥制劑、激素及抗凝藥物者,病理骨折者,伴血液系統疾病、惡性腫瘤、免疫系統疾病、精神系統疾病者,既往腦血管意外者,對研究藥物過敏者,心腦肝腎功能不全者,臨床資料不全者。將患者隨機分為2組:對照組50例,男21例,女29例;年齡38~74(59.81±4.60)歲;置換原因:股骨頭壞死13例,髖關節骨性關節炎15例,股骨頸骨折22例;置換部位:左側23例,右側27例。觀察組50例,男23例,女27例;年齡39~75(60.48±4.65)歲;置換原因:股骨頭壞死15例,髖關節骨性關節炎16例,股骨頸骨折19例;置換部位:左側25例,右側25例。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均>0.05)。
1.2治療方法對照組給予低分子肝素(杭州九源基因工程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10980114,規格1 mL∶2 500 IU)治療,術后第1天起皮下注射5 000 IU/次,1次/d;觀察組則在此基礎上加用益氣活血通絡湯治療,組方:黃芪30 g、當歸20 g、生地20 g、黨參20 g、麥冬15 g、續斷15 g、赤芍15 g、紅花15 g、川芎15 g、牛膝15 g、甘草8 g,每天1劑,早晚分服。2組均治療2周。
1.3觀察指標①分別于術前及術后2周采用全自動血凝分析儀檢測凝血酶原時間(PT)、活化部位凝血活酶時間 (APTT)及纖維蛋白原(FIB)水平,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測量靜脈血流速度,采用皮尺測量患肢最粗處周徑。②分別于術后第1,2,3天記錄傷口引流量。③參照《中國骨科大手術靜脈血栓栓塞癥預防指南》[5]于術后14 d判定有無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計算百分比。④記錄2組患者術后血小板減少、注射點紅腫及瘀點發生情況。

2.12組手術前后凝血指標比較2組術后PT、APTT及FIB水平均顯著降低(P均<0.05),且觀察組以上指標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均<0.05)。見表1。
2.22組手術前后靜脈血流速度和患肢周徑比較2組術后2周靜脈血流速度均顯著增加(P均<0.05),患肢周徑均顯著降低(P均<0.05),且觀察組以上指標改善情況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1 2組手術前后凝血指標比較
注:①與治療前比較,P<0.05;②與對照組比較,P<0.05。

表2 2組手術前后靜脈血流速度和患肢周徑比較
注:①與治療前比較,P<0.05;②與對照組比較,P<0.05。
2.32組術后傷口引流量比較觀察組術后第1,2,3天傷口引流量均顯著少于對照組(P均<0.05)。見表3。

表3 2組術后傷口引流量比較
注:①與對照組比較,P<0.05。
2.42組術后14 d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率比較觀察組術后14 d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率為10.00%(5/50),對照組為24.00%(12/50),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2.52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對照組發生血小板減少1例,注射點紅腫1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00%;觀察組發生注射點紅腫2例,瘀點1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6.00%。2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下肢深靜脈血栓是行髖關節置換患者術后最常見并發癥,嚴重者甚至繼發致死性肺栓塞,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6],尤其中老年患者因缺乏鍛煉,術后血栓形成風險進一步增加[7]。目前大部分學者認為血流速度減慢、血管內皮細胞損傷及凝血狀態異常激活是導致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重要誘因[8],而髖關節置換術中牽拉、鉗夾及結扎操作可對血管壁造成損傷[9],同時麻醉和輸血過程中亦可導致血管內膜破壞,膠原暴露可激活體內多條促凝信號傳導通路,提高凝血因子活性[10];此外髖關節置換術后患者往往需長時間靜臥休息和患肢制動,進一步導致血液流速減慢,增加血栓形成風險[11]。
目前尚無特效預防髖關節置換患者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手段,多采用抗凝藥物治療,其中低分子肝素具有抗凝效果佳、給藥方便及不良反應少等優勢,但長時間應用易導致出血,其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率仍較高[12]。如何有效降低髖關節置換患者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風險,加快病情康復進程及改善臨床預后已越來越受到醫學界的關注。
中醫認為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后患者因久臥和手術創傷導致氣血虧虛嚴重;而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氣虛則攝血無力,血行遲緩;而血瘀阻絡,脈絡壅塞不同,營血難以回流,久之津液外溢,內聚化濕,發為下肢腫脹之證[13];同時因病者筋脈損傷,津血流失,陰虛日久,陽亢難治,火燥傷津,終致血聚成瘀,不通則痛[14]。故中醫預防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當以滋腎陰、益脾氣及活血絡為主。本研究所用益氣活血通絡湯組方中黃芪益氣健脾,當歸生血活血,生地滋陰潤燥,黨參大補元氣,麥冬養陰生津,續斷補腎強筋,赤芍活血散瘀,紅花逐瘀行血,川芎散結通脈,牛膝散瘀消腫,甘草則調和諸藥,共奏健脾益氣、活血散瘀、通絡養陰之功效。現代藥理學研究證實,地黃提取物可有效拮抗凝血酶活性,抑制成纖維細胞增殖,降低內皮細胞損傷程度,進而達到改善局部血液微循環狀態的目的[15];當歸能夠顯著抑制血小板聚集,擴張外周血管,并有助于降低血流阻力[16];而川芎則具有加快纖維蛋白溶解,減低血小板凝集速率,提高組織灌注量及下調血液黏度等多重作用[17]。
本研究結果顯示,2組術后PT、APTT、FIB及患肢周徑均顯著降低,靜脈血流速度顯著加快,且觀察組以上指標均顯著優于對照組;觀察組術后第1、2及3天傷口引流量均顯著少于對照組,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2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提示益氣活血通絡湯聯合低分子肝素可有效預防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后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改善凝血功能,加快血流速度,減少傷口分泌物量,且未增加藥物不良反應發生風險。
[參考文獻]
[1]Broderick BJ,Breathnach O,Condon F,et al.Haemodynamic performance of 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 ( NMES) during recovery from total hip arthroplasty[J].J Orthop Surg Res,2013,8(2):3-10
[2]孫玉霞,潘三蔥,秦中勝.低分子肝素和普通肝素治療下肢深靜脈血栓的臨床觀察[J].長治醫學院學報,2008,22(4):272-274
[3]Wilke T.Patient preferences for an oral anticoagulant after major orthopedic surgery: results of a german survey[J].Patient,2009,2(1):39-49
[4]陳小濤,王述波,石云峰,等.低分子肝素鈣圍術期應用預防下肢骨折術后深靜脈血栓療效觀察[J].中醫正骨,2007,19(8):12-13
[5]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分會.中國骨科大手術靜脈血栓栓塞癥預防指南[J].中華骨科雜志,2009,29(6):602-604
[6]楊路德,劉璠,侍德.低分子肝素預防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臨床療效[J].江蘇醫藥,2007,33(2):196-197
[7]張琪,張曦.人工關節置換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預防與治療[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15,31(1):180-183
[8]呂厚山,徐斌.人工關節置換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J].中華骨科雜志,1999,19(3):155-156
[9]Yoshida K,Wada H,Hasegawa M,et al.Monitoring for anti-Xa activity for prophylactic administration of fondaparinux in patients with artificial joint replacement[J].Int J Hematol,2011,94(4):355-360
[10] 于洋,孔榮.關節置換手術低分子量肝素預防深靜脈栓塞使用時機的初步研[J].安徽醫學,2010,31(5):457-458
[11] 尹樂平,馮超,顧毅,等.下肢深靜脈血栓的診斷與治療:附227例分析[J].華西醫學,2004,19(1):21-22
[12] 靖光武,葉樹楠,楊述華.髖關節置換后利伐沙班與低分子肝素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的比較[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10,15(22):4028-4031
[13] 劉又文,陳柯,耿捷.自擬益氣活而通絡湯預防人工關節置換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J].中醫正骨,2010,22(10):36-37
[14] 張建方,金國強,姚航軍,等.補陽還五湯加減預防骸關節置換術后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臨床研究[J].中醫正骨,2013,25(2):19-21;24
[15] 劉衛欣,盧兗偉,杜海濤,等.地黃及其活性成分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國際藥學研究雜志,2009,36(4):277-280
[16] 胡小平,李玉云,李先何,等.當歸多糖的成分及藥理學研究新進展[J].中藥材, 2004,27(1):70-72
[17] 舒冰,周重建,馬迎輝,等.中藥川芎中有效成分的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中國藥理學通報,2006,22(9):1043-1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