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智利
茅草變現錢,你聽說過這樣的事情嗎?
湖北省崇陽縣凱迪綠色能源開發有限公司,是武漢凱迪生態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資興建的全資子公司。自2012年以來,公司像一塊磁鐵,吸附不同類型的貧困戶進入公司各個環節,做的就是“茅草變現錢”的事。
“公司除了采用由德國西門子公司生產的高溫超高壓汽輪發電機組,還自主研發了含有低氮燃燒技術的120噸高溫超高壓循環流化床鍋爐。低氮燃燒技術是我公司專門針對像崇陽縣這樣丘陵多茅草,農作物秸稈、林業剩余物、農林加工剩余物多的縣而研發的。熱效率可由原來30.6%提高到33.25%。”
公司老總李志剛侃侃而談,把我們帶入了凱迪公司六年的企業發展、農民增收、生態保護的最佳對接歷程中。
六年來,崇陽凱迪公司的領導深入崇陽的山區、庫區、老區、蘇區的貧困村,對當地的人力資源、山林資源進行考察,建立了鹿門、路口、雨山、佛嶺、蔡墩、葵山、咸安九垅等7個燃料收購點。每個點均投入資金建立地泵和干料棚。建立鹿門、蔡墩、佛嶺、雨山等35個燃料合作社。每個燃料收購點和燃料合作社可以輻射周邊百公里內的村子。凱迪人走村串戶,走訪貧困人員,鼓勵貧困戶勞動脫貧,隨手割上幾十上百斤草料,可換柴米油鹽錢,實施了精準扶貧與企業發展有效融合。
李總講,咸安區桂花鎮九垅村收購點開業那天,村委會門前人聲鼎沸。一臺抓車將樹的枝椏、芭茅等放進粉碎機內,粉碎的原料被傳送帶源源不斷地送進一輛大貨車的車廂內。一群送原料的農民正排隊領錢。53歲的村民彭壽華是第一個嘗到“甜頭”的人。他僅花了半天時間將自家田邊的茅草割了送到收購站,換了150元錢。接下來,10組的貧困戶余輝領取了180元,9組的余謀勝領取了200元。當天,有7戶貧困戶與收購站簽訂了長期供應原料合同。
六年來,凱迪公司先后采取燃料收購、勞務用工、物流運輸、林地流轉、秸稈加工、熱電聯供、灰渣利用、電商平臺、合作經營、入股分紅等十個措施與農戶合作。數據統計,在 2015至2017這三年里,崇陽凱迪僅通過收購生物質燃料和林地流轉,支付給農民的燃料款和勞務工資累計就超過了2.2億元。其中,10個鄉鎮,53個村流轉了21000多畝林地,進行速生能源林的種植,不僅使流轉土地的農民成為林場產業工人,加工、運輸環節也吸納了大量貧困人口。每年幫助約1000戶農民家庭脫貧,為推進崇陽縣精準扶貧探索出了一條綠色與產業相結合的新路。
在崇陽凱迪電廠的門前采寫的我們,看到了前來送料的農民絡繹不絕。
七十一歲的金遠耀老人,拉著板車從附近的村子趕來,車上都是他砍的芭茅草,雖然數量不多,但也拿到了幾十塊錢的現金。問到電廠對村子的影響,金遠耀老人贊不絕口:“電廠好啊!過去山上的茅草很容易起火,現在割了送到電廠來,能拿到現錢,老漢我也能有收入了。”
在崇陽凱迪的料場,我們見到了50多歲的料廠管理員龐旺芳。她腿有殘疾,以前生活困難。電廠經過技術含量不高的培訓后,安排她清理料場,每年收入可達到1.7萬元。龐旺芳說,電廠安排我這樣的人有20多個,為我們的家庭增加了收入。
目前,崇陽凱迪公司正在合作經營、入股分紅、熱電聯供、電商平臺等方面,進行更深度的合作探討,希望能更大限度降低門檻為農戶提供創業致富的平臺。
只要你肯干,茅草變現錢。凱迪公司用的各類雜草、稻草、小麥稈、玉米桿、棉桿、油菜桿、帶葉薪柴、稻殼、統糠、竹木邊角料、竹屑、鋸末、刨花、建筑廢棄模板等各類生物質燃料,只要你肯送,錢就到手中。
這是我們參觀公司各部門,與李志剛老總一路交談得到的最為清晰的結論。這個結論,讓我們在心里為凱迪公司默默點贊起來。一個企業,利用可持續可再生資源,利用廢棄物,減少化石能源的消耗,最大限度地保護了環境,這是第一個點贊的理由。另一個理由是,這個企業直接面對的是崇陽縣各鄉鎮、貧困村落的農民,企業為他們提供了一個靠勞動獲取財富的平臺,關注的是社會上最弱勢的群體。
“我們的產業發展與精準扶貧實現了天然的對接,扶貧重在扶志,讓貧困人口體面地靠勞動脫貧,是最大的尊重。”
當“尊重”二字從李總口中說出時,我們不由得又為凱迪企業人的素質和企業文化內涵點贊。
從凱迪公司高大的煙囪下經過,抬頭看到經過布袋除塵凈化后的一股白煙裊上云霄,天空,一片蔚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