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敏綜
十九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國有文化企業在這個歷史時期,肩負著創造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要的重任,面臨著優秀文化生產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和挑戰。思想政治工作在國有文化企業肩負著團結帶領企業黨組織和干部群眾,一心一意謀發展,聚精會神搞建設,團結奮斗、不斷創造美好生活、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責任。
但同時,新時代文化企業的思想政治工作也面臨著許多突出問題:
一是思想政治工作沉迷表面。思想政治工作難以入腦入心,工作停留在宣教表面,不能幫助人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道德觀。部分思想政治工作只是以事件解決為重點,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忽視矛盾根本問題,忽視人的思想意識提升。最終問題看似解決了,實際上問題的本質沒有解決。比如單位里上下級之間、同事之間的矛盾沖突,在介入說教調停無效后,最終只是采取調離等辦法避免矛盾的擴大化。
二是思想政治工作形式固化。文化企業往往利用自身在影視行業的便利性,思想政治工作多采取看教育影片、紀錄片等方式,但事后缺乏理論學習升華,部分影片教育意義雖然深刻但過于凸顯無私奉獻而壓抑人的合理需求,部分學習培訓過于形式化而脫離群眾基礎,這種“滅人性”和沒有時間消化的宣教方式,致使思想政治工作效果大打折扣。
三是思想政治工作缺乏戰略。思想政治工作缺乏對人的關注,對新時代矛盾轉型把握不準,工作中普遍缺乏發展人的戰略眼光。影視行業聚集了較多的高級知識分子,他們的政治、經濟、文化水平較高,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多層次,對個人的全面發展關注度更高。這導致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局限性,也影響了影視行業的創新能力和水平。顯然,傳統的思想政治工作思維方式已不適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政治工作需要。
受價值觀多元化和社會的開放程度影響,人的個性得到凸顯,各種價值觀泛濫,庸俗與高雅、個體與集體的沖突不斷,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等理論受到沖擊和弱化,弱化了哲學理論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核心作用。當前一些黨員、干部和群眾功利心強,追求金錢至上,推崇享樂主義,工作生活作風浮躁,許多矛盾問題的解決偏離思想修養提升主題,出現了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現象。一些思想政治工作者甚至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該“堅持什么、放棄什么”的原則性不強,他們認不清現實,不能很好地解決思想問題。
多年來,思想政治工作過分的政治宣教的形式已經固化,工作脫離群眾生活實踐,思想政治工作者不能真正融入群眾之中,不能設身處地地為群眾思考和解決問題,對群眾關心的問題看不清摸不透,工作中不能提出有針對性的解決措施和方法。與此同時,工作缺乏系統理論支持,缺乏潛心研究理論的精神,對教育內容囫圇吞棗,一知半解、人云亦云,缺乏自己的理論轉化和升華。
思想政治工作缺乏發展人的戰略眼光,是思想政治工作不尊重人的價值、忽視人的發展。不尊重人在社會上的個體價值,從而忽視個人價值訴求的合理性和正當性,工作中不主動去維護個人價值,不能滿足人的美好生活需求。
國有文化企業要緊跟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轉化思維方式,創新思想政治工作,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解決人的思想問題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務。影視行業是國家文化事業的一部分,思想的正確性才能保證文化產品精神內涵的正確性。思想政治工作要堅持加強黨的思想理論教育、個人理想信念教育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提高人的思想水平。
一是加強黨的思想理論教育。思想政治工作最核心的內容,還是黨的基本理論、綱領、路線、方針政策的宣傳教育。思想政治工作者要運用多種方式,以人較容易接受和理解的方式,開展黨的思想理論教育,培養愛國主義精神。
二是加強人的理想信念教育。在思想政治工作中,進一步加強對人的世界觀、人生觀、道德觀的教育,突出自主精神、進取精神、創新精神、艱苦奮斗精神等品質,使人能夠正確認識生命的意義,自主追求人生的價值,提高文化修養,促進文化創新,實現人生理想。
三是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工作中,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人的主體性發展需求之中,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個人價值需求之中,把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企業文化建設與發展相結合,深刻認識和把握時代發展潮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下的文化企業發展規律,從企業和個人發展需要出發,開展思想政治工作。
人的需要主要有三個方面,即生存需要、科學文藝技術方面需要和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的需要。而對美好生活向往的需要,就是社會能夠給予個人提供物質滿足和精神文化滿足。思想政治工作要關注這些需求,以此為突破口,做好人的思想工作。
一要善于心理溝通,解剖問題根源。思想政治工作要將政治宣教靈活轉化為心理溝通,善于傾聽人們合理的表達訴求,擅長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分析問題根源,對人的需求進行層次分析,對迫切的、根本的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尋找問題根源。
二要深入群眾生活,了解人的需求。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的不同個體,表面問題看似類似,但每個個體的政治地位、經濟水平和文化水平不同,他們要表達的訴求也不一樣,期待滿足的美好需要也不一樣。思想政治工作要切實融入群眾之中,結合不同個體將需求分層分類列舉,進行有針對性的工作。
三要營造學習環境,滿足多層需求。轉變思維方式,克服家長式教育方法,避免“授之以魚”而要“授之以漁”,要善于依靠企業、組織的經濟能力,嘗試通過增加閱讀室書刊種類、提高讀書館藏書、建立電子期刊閱覽網頁、組織開展文化活動等方式,促使人能夠自主學習,促進人的科學文藝技術水平的提升,滿足人的精神文化需要。
馬克思主義認為,人的發展是一種自由而全面的發展。全面發展有三個層次,即人的勞動的發展、人的社會關系的全面發展和人的個性的發展。思想政治工作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就是要全面考慮如何由低層次的發展邁向高層次的發展這個問題。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前進目標,尊重人的價值,關注人的全面發展。人的價值是個體價值和社會價值的統一體,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努力去維護個體價值,促進個體價值和社會價值的統一。
一是破除不合理規則,營造適合人全面發展的環境。文化企業要用社會所能提供的條件為個人的價值實現開辟道路,為個人破除不合理規則,建立科學合理的企業管理制度和人才選拔制度,避免任人唯親,掃除個人實現個體價值的制度障礙。
二是尊重人的主觀能動性,創造人才成長的有利條件。思想政治工作以人為主體,注重從工作崗位上進行思想考察與思想引導,尊重人的個體努力自由,鼓勵和創造條件為人認識和掌握規律提供便利,建立一套人才培養計劃,將思想政治教育與人才培養計劃相結合,促進人的社會活動順利開展。
三是增強個人使命感,強化個體發展責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承認和認可人自身固有的內在本性,積極利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特別是利用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契機,強化個人深刻認識到個人在建設全面小康社會過程中的重要作用,不斷強化文化企業領導干部和職工的使命意識和責任意識,使個體自覺追求人的全面發展。
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EB/OL].http://www.xinhuanet.com/2017-10/27/c_1121867529.htm.
2.劉建軍.論思想政治工作的十八個轉變[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04).
3.李炳炎,向剛.馬克思關于人的發展理論的內涵和邏輯[J].改革與戰略,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