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芮
中國是世界上電視劇產量最多的國家,由于網絡自制劇監管不嚴,部分網絡自制劇為了迎合受眾和提高收視率,過度獵奇,影響著行業的良性發展。網絡自制劇形成了獨特的網絡青年亞文化現象,而這種文化現象具有極強的影響力,在網民群體中廣泛傳播。
據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12月,全網視頻點擊總量達6317.3億次,其中電視劇類點擊量達到4232.6億次,占比高達67%,電視劇類視頻點擊量占全網視頻點擊量的近七成。網絡自制劇已經是網民娛樂首選,其“輕松、無厘頭”等特點剛好迎合了網民的解壓心理。
針對受眾尋求感官刺激這一需求,網絡自制劇在內容上迎合受眾心理需要,過度追求流量狂歡時代所帶來的收益,放大當下圍觀、惡搞的社會文化心理,創造出獵奇內容。2017年10月在優酷和PPTV播出的《將軍在上》在中國屏幕上形成了現象劇。該劇中大作家柳永居然在紅燈區亂搞導致自己落榜,大學士范仲淹遭貶官再回到京師只是分分鐘的事情,除了滿屏的雷點之外,服裝更是大紅大藍大紫審美欠佳,慢動作鏡頭極盡夸張,審美過于時尚前衛。豆瓣短評里滿屏洋溢著對該劇畫面、色調、服裝的批判。但就是這樣一部網劇上線21小時破億,網友們紛紛吐槽“辣眼睛”,但又一邊熬夜追劇。因為每集中有大量可以吐槽的雷點和槽點,所以才會有大量的網友沉迷于追劇。
網絡自制劇的受眾主要是青年群體,他們期盼在社會主流文化盛行的時代中找到屬于青年群體的文化。他們更希望通過簡單的方式,獲得短暫的快感。網絡劇抓住青年人的觀看心理,創作出槽點多、刺激化、無厘頭的劇情,善于把握網絡流量的走向,制造出爆紅的網絡劇集。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人們在觀看視頻的同時通過實時發送“彈幕”與其他網民交流互動。透過彈幕,可以收集觀眾對視頻內容的評價,從而改善之后的視頻制作。但由于有些網絡自制劇制作方考慮到觀眾喜歡在吐槽中發泄情緒,獲得精神上的放松,喜歡在“彈幕”互動中獲取他人的認同,因此在劇情制作的過程中故意夸大劇中某些情節,有意識提供吐槽養料去發酵,以增加點擊量,從而形成為了讓觀眾尋找吐槽點而看劇的“異化”觀看模式,呈現出一種“只走流量不走心”的網絡自制劇創作氛圍。
斯圖亞特·霍爾認為在工業化生產時代下的大眾文化是利益驅動下的商業文化。網絡自制劇作為商業文化發展的產物,抓住青年網友宣泄情感的心理,在劇情制作的過程中故意夸大劇中某些情節,有意識地提供吐槽養料去發酵,導致大量的網絡劇為了追求商業效益而過度放大社會的陰暗面。搜奇獵艷、血腥暴力、粗俗、封建迷信、色情等鏡頭畫面頻頻出現,過度取悅當下青年觀眾,逐漸觸及了倫理道德的底線,打法律擦邊球,失去原本媒介傳播優秀文化、教化育人的社會功能。
除了網絡自制劇劇作異化外,網絡評論也在異化,受眾往往并不是單純看劇,而是通過看劇吐槽發彈幕宣泄自我情感。由于用戶發送彈幕是匿名的,不必注意自己的真實身份,不用承擔言語責任,每個人都可以在上面毫無顧忌地暢所欲言,因此出現了大量缺失道德感的彈幕,有的語言低俗不堪。這樣滿足了觀眾的獵奇心理和虛幻的精神追求,從而疏解網友的焦慮情緒,使網友在自娛自樂的感官刺激中得到精神上的滿足,在網絡虛擬社區中自我沉醉,在發表粗俗言語中實現情緒釋放。
在互聯網時代下多媒體技術的發展催生了各種聊天軟件的普及,表情包和動圖也使文字聊天變得生動有趣,“斗圖”更是年輕人之間聊天必不可少的環節。表情包自制工具出現,使青年受眾可以從自己親手創作的表情包中彰顯個性,踐行著“游戲人生”的生活態度。審美低俗畫面的網絡神劇激發了網友的玩梗心理,為表情包動圖價值異化二次傳播提供制作養料,在網絡自制劇過度迎合受眾低俗審美需求的情況下,導致大量審美趣味低下、用語粗鄙、顛覆傳統文化的表情包動圖在微博、微信上肆意傳播,形成了互聯網時代中的表情包奇觀。
例如2017年12月13日在騰訊視頻播出的《柒個我》翻拍自韓劇《殺了我治愈我》,劇情浮夸、膚淺、毫無涵養。張一山在劇中飾演精神分裂七重人格的人物形象,奇異的服飾、妖艷的眼線、夸張的動作被截成表情包、動圖在微信、QQ、新浪微博等社交媒體中大肆傳播。據統計,#張一山柒個我#在微博熱搜中閱讀量高達6.7億,討論量為212.5萬。
制作粗俗、內容膚淺的網絡神劇為表情包動圖“狂歡”提供了噱頭,對觀眾感官進行刺激,以達到快速傳播的目的。長此以往,基于網絡自制劇異化的傳播方式會致使青年網民曲解審美價值觀,網絡受眾非理性化的傳播行為致使人們在狂歡之下失去對自身本位的思考,造成人的主體性缺失。
我們需要對網絡自制劇背后的倫理失范現象進行深刻審視,獵奇化的傳播內容所帶來的異化傳播現象對網絡文化的發展造成不利影響,使青少年的審美價值觀發生扭曲,喪失了對青年受眾傳播先進文化的社會使命,沖擊著優秀的傳統文化。因此,對于網絡自制劇的創新,我們需要進行多維度的思考。
易中天在一檔節目中提到:“文化可以通俗,文化可以降低下限,但是文化是不能沒有底線的。”網絡自制劇的創新應該有度,創新不等同于獵奇,質量也不等同于流量。從目前跡象來看,網絡劇產業沒有形成良好的創作和競爭環境。而網絡劇由于制作藝術水準低,缺乏創造力,為博眼球而傾向于膚淺的娛樂文化,極易造成傳播價值“異化”。網絡自制劇不應該淪為網絡青年亞文化的養料,不能成為侵蝕傳統文化的傳播工具。
日本學者中野牧認為,現代大眾很容易受到大眾傳播媒介的影響,電視等媒介中的畫面會不斷地形塑受眾的認知,造成行為的模仿和人的異化。因此網絡自制劇應當主動承擔文化傳播的職能,從根源出發,凈化熒屏,提高網絡視頻文化的內涵,自覺堅守文化底線。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強調,“文藝工作者要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闡發中國精神、展現中國風貌,讓外國民眾通過欣賞中國作家藝術家的作品來深化對中國的認識、增進對中國的了解。”網劇作為一種傳播媒介,它的創新不能一味追求“娛樂至死”,應將資金和精力更多地用于打磨劇本,弘揚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講好中國故事,讓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舞臺,打造“綠色娛樂”環境。
青年強則國強,中國的未來需要有文化有思想的青年。對于沉迷于網絡世界的青少年,多數缺乏審美價值判斷,缺少獨立思考。在這種簡單粗俗的網絡劇中追求表面的感官刺激,沒有深層的文化底蘊,會使青年受眾逐漸喪失其他層面的深度思考能力。因此,網絡劇監管刻不容緩,開啟24小時不間斷的監看模式,嚴格提高審看人員水平,加強對網絡劇的審查力度,線上線下標準一致,電視臺不能播的,網絡也不能播,塑造價值觀正確的網絡文化。除了政府的監管之外,行業自監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網絡自制劇必須擔負起時代責任,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