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愛芳
(淄博師范高等??茖W校藝術教育系,淄博 255000)
陶藝是一門綜合藝術,也是淄博的文化特色之一。幼兒陶藝,就是讓孩子在與泥土的親密接觸中,盡情地感受泥土帶來的快樂。它在素質教育的領域里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也越來越多地受到幼兒園重視。
陶藝特色教育是一種實踐性活動,對制作內容進行積極的思考,有了初步的構想后動手操作,制作過程將平面的構想轉化為立體的效果,這需要幼兒充分調動形象思維進行配合,反復的修改,充分讓大腦運轉起來,創新思維由此得到發展。
陶藝的原材料可塑性極強,在幼兒園陶藝教學中,為幼兒設置一個思維空間,讓他們進行設想,并根據需要配合一些拉、搓、捏等動作,隨心所欲的進行造型,在該過程中產生靈感,塑造出一些富有新意的造型,豐富了陶藝的表現形式。
幼兒活潑好動,陶藝教育可以滿足幼兒的這一特點。幼兒可以隨意制作,無拘無束,滿足他們好動又好勝的心理,這一過程又反過來提高他們的積極性,使他們更樂于去玩泥巴。
陶藝教學活動是在實踐中進行的,掌握基本成型方法,幼兒能憑借已有的經驗制作出作品。根據年齡的不同,作品的完整程度有所區別,但在過程中都可以鍛煉幼兒的形象思維能力、動手能力以及創新能力。
國內幼兒園把陶藝作為一門獨立的教學活動開始的比較晚。2002年上海嘉定區清河路幼兒園開始了陶藝教育的啟蒙研究,2003年該研究被列為嘉定區重點課題,如何以體驗為載體進一步傳承民族文化,2008年幼兒園申報了陶藝教育研究國家級課題。青島開發區幼兒園結合綠色教育的理念,在課程實施中關注生活中有價值的元素,將極具現代氣息的陶藝活動融入到主題中來。
通過調查發現,很多家長會選擇在周末帶孩子去“陶吧”玩泥巴,讓幼兒在制作中體驗陶藝帶來的快樂。山東省淄博市作為陶瓷產區,幼兒陶藝教育也走在前列,張店區凱瑞園幼兒園專門開設了陶藝班,每周安排一節陶藝課,學校還免費為幼兒燒制一件陶藝作品,激發幼兒的思維,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八音盒幼兒園已經把特色課融入到日常教學中。淄博博苑實驗幼兒園安排陶藝親子體驗課,豐富了陶藝的形式。當地一些陶瓷企業也意識到幼兒陶藝教育的重要性,輔助幼兒園在做一些嘗試,這是除了學校教育的另一種新的形式。
3.1.1 欣賞為主,提升直覺感受
幼兒園小班年齡在3~4歲之間,孩子對陶藝沒有概念,幼兒生活經驗少,觀察不夠細致,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傳遞給他什么樣的信息就接受什么,重點要培養他們的審美情感。
教師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布置區角活動等,把幼兒置于相關的環境中(給他們提供直觀的感受機會,充分拓展他們的思維能力和想象空間,潛移默化的提升幼兒鑒賞力。
玩泥是幼兒的天性,《小豬佩奇》里面所有的豬都喜歡在泥坑里跳來跳去,幼兒“不會擔心把身上弄臟”,這是本性使然,我們人類從小也喜歡玩泥吧,只是換了個泥巴的形式而已。小班幼兒當拿到泥巴的時候,只知道在手里玩,對做沒有概念,不知道怎么下手。這就需要教師進行引導,首先要告訴他們方法,然后重復疊加或者是多種技法的結合,最后才會得到我們想要的造型。隨意的捏、盡情的敲,這時候幼兒是放松的、快樂的。
3.1.2 創設環境,提供動手機會
墻體裝飾會刺激他們的審美感官,讓他們帶著新鮮感去思考墻上的城堡是什么顏色,是怎么做出來的,小房子是什么形狀,通過這些直觀的東西去引導他們,帶給他們美的享受。當然,這些裝飾要定期更換才能一直發揮它的作用。區域活動是小班的又一重要組織形式,娃娃家或者是主題活動可以充分發揮陶藝材料的作用。
3.2.1 學會觀察,模仿中自由發展
中班幼兒是承上啟下的階段,讓幼兒學會觀察,把觀察到的東西盡可能細致的表現出來。將自由與模仿相結合,讓他們在生活中觀察,回憶中制作。
教師要引導積累生活經驗,注意不同事物時間空間的聯系。能做到舉一反三,在模仿中自由發展。在兒子四歲多的時候,有小伙伴來家里玩,兒子把泥巴拿出來說:“我請你吃燒烤吧?”然后就用泥巴揉成球,拿牙簽串起來,做了一堆,然后又用一塊大點的泥,做了一個長方形,把中間挖空做爐子,然后把穿好的串放在“爐子”上。整個過程在故事中進行,他們把現實生活很完整的內化成作品造型。
3.2.2 激發好奇心,引起探索欲望
從幼兒感興趣的點出發,以故事的形式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喚起幼兒對未知事物的探究,同時也提高了幼兒記憶和觀察、發現問題的能力。如在制作《會走動的杯子》中,引導幼兒把泥條搓長搓勻,先讓幼兒動手操作,然后教師再來示范,讓幼兒找出自己的問題在哪,然后再進行操作。這是一個不斷發現問題的動態過程,充分調動幼兒的動腦動手能力。
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中提到基本生理需要得到滿足后,精神層次的滿足就顯得很重要,獲得更高一級的滿足對人的發展來說有更持久的動力。這一理論符合成人發展規律,同樣也適合幼兒的發展需要。
3.3.1 集體陶藝活動
大班幼兒的規則意識逐步形成,他們開始學習遵守集體的一些共同規則。幼兒園集體陶藝活動是以全班集體活動為形式,教師在一定的空間和時間里,為幼兒提供充分的教育資源,促進幼兒在原有陶藝水平上得到一定發展。
大班年齡段的孩子,對美丑有了自己的想法,不僅僅局限于簡單的復制,作品更多的加了創意進去。在一次帶隊見習中,有幸得到淄博市直第一幼兒園的邀約,給大班小朋友上一次陶藝課,材料用的是太空泥,筆者給他們上的主題是《海底世界》。小朋友們做的都很認真,做出了各種魚的造型、海馬、蝦、螃蟹等等常見的海洋生物,還有小朋友有的做了船,有的做了美人魚,還有的做了不成形狀的人等等。他們把自己見過或者是從電視上見過的形象,通過自己的理解做了出來,創意在這個年齡段有所體現。
親子陶藝活動也是集體活動的重要方式,家長和小朋友們一起動手、探討、完成作品,過程中發現美,通過雙手來創造美,同時還能促進親子關系的發展,最終收獲了歡聲笑語,也陪伴了孩子的成長。
3.3.2 提升合作意識,建立合作小組
大班幼兒開始有了合作意識,他們會選擇自己的好朋友,也可能幾組幼兒開展合作性游戲,分享他們發現的新材料、方法或者是想法,他們的發現會激起其他同伴的創新意識,他們逐漸理解了在合作中要服從集體的原則。
情境教育法是合作小組常用的教法之一,教師邊講故事邊引導幼兒進行創作,內容可以出自幼兒熟悉的生活體驗或者是游戲項目等,引導他們用陶藝在現生活中的經驗,激發他們的創作欲望。像幼兒熟悉的“小蝌蚪找媽媽”、“小豬蓋房子”、經典童話故事“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等等都可以選擇。通過陶藝與其他活動相互滲透,既能夠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又可以提高幼兒興趣。在幼兒合作過程中進行分工,在過程中為幼兒營造開放性的創作氛圍。
3.3.3 潛移默化的引導個人陶藝活動
潛移默化的途徑主要是通過作品欣賞、氣氛感染、教師自身的創作表現影響幼兒,以達到激發幼兒陶藝創作積極性的目的。游戲是一種很好的方式,讓幼兒愉快的進入活動中來,開拓幼兒的想象力。
受現代工業社會的影響,電子產品的普及在給人們帶來的同時也在日益侵蝕著下一代。做幼師的朋友說幼兒園給小朋友體檢,眼睛1.0以下的達到了85%,陶藝教學活動可以甩掉這些不良因素,讓幼兒接近自然,生活在自然賦予我們的空間里。無形中培養了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同時發展了幼兒的智力。
實施特色教學,提高學生素質。幼兒園可以挖掘本土資源,發展特色辦學。陶藝教學可以豐富課程內容和形式。可以促進園本課程的研發。在淄博這樣的特色陶瓷產區,幼兒園可以把淄博當地的特色文化作為園本課程進行開發,把陶藝特色教學發展成幼兒園的重要學科。園本課程的研發,為進一步開展陶藝教學提供了場地,有利于學校探究陶藝教學策略。著名美學家滕守堯曾指出:“現代教育的核心是藝術教育,藝術可以在各學科中發揮核心輻射的作用,藝術必須融合或輻射到各個學科中,各個學科的教學過程也因為藝術的輻射而變得更有趣味”。
陶藝作為中華文化的瑰寶需要被繼承發展,在幼兒園開展陶藝特色教育是從娃娃抓起,從小讓他們接受中國傳統文化,培養他們的民族主義教育觀,增強自尊心和自豪感。要結合地方資源優勢,突出獨特的地方特色文化,為當代陶瓷教育事業做貢獻。
總之,淄博幼兒園的陶藝教學活動是一項富有創造性的活動,具有明顯的個性化特征。教師應充分了解幼兒的水平和能力,以不同的陶藝活動形式為載體,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學策略,促進幼兒在藝術領域的成長,也促進地域文化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