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欣
(北京工業大學附屬中學 100022)
1.關于數學閱讀能力現狀的分析
從數學閱讀的大環境看,現在學校管理部門關注的往往是學生的高考達標率、平均分等顯性指標,忽視了學生素質的隱性指標.
從數學閱讀能力在學生間的差異看,董旭紅從不同維度對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進行了實驗測試,發現學生的數學能力隨著年齡的增長、年級的增長,知識儲備的增加不斷提高數學成績好的學生知識儲備更多,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強,在數學閱讀能力上也更高.
從數學閱讀能力方面學生的表現看,朱晨提出,語言表達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閱讀能力的水平.部分高中生在學習數學過程中,面對教師的提問,經常會出現“心里有數”,而嘴上“說不出”的現象,對問題的解題思路和觀點較為清晰,但如何表達卻“無從下口”.
2.關于影響數學閱讀效果的因素分析
陸旌霞指出,學生數學閱讀能力不強,主觀原因是學生的閱讀目標不明確;功利性心理太強,只關心結論,不思考原因;認知結構存在差異.客觀原因是數學教材語言簡潔、精準、無歧義,數學符號內涵豐富,抽象性強;教師在備課時已經把教學內容進行了高度提煉,教學內容利用教師語言傳達給了學生,降低了學生自己閱讀的機會.這兩方面都是造成現在學生閱讀能力不高的原因.
成鈺指出,影響數學閱讀效果的因素有:一基礎知識的儲備,二將閱讀材料數學化的能力,三思維定勢.
3.關于數學閱讀能力培養策略的分析
殷愛萍提出培養數學閱讀能力的策略:第一,利用豐富的教學情感資源,激發學生主動閱讀的情感;第二,提供廣闊探析實踐載體,鍛煉學生有效閱讀技能;第三,開展互動交流反饋活動,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張敏也是重點提出了關注數學語言的重要性,規范數學語言的使用,對數學語言的使用進行有效訓練的觀點,她提出應該采取導讀、導說、導畫、導譯、導寫“五導”等策略,通過數學語言的發展來實現數學閱讀能力的提高.鄒乃興更深入而具體地提出了從文字、符號、圖形三種語言的角度提高數學閱讀能力的方法.閱讀文字語言要列提綱、反復研讀、勾畫重點;閱讀符號語言要觀察符號的特殊性、理解深層含義、正確使用;閱讀圖形語言要從形狀、位置、方向的角度挖掘.
馮靜、張璟怡先是站在教師的角度,從訓練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時間點和步驟的維度提出的培養策略.他們指出,第一步:在高中入學初期,做好教師的閱讀示范工作;第二步:在入學中期,教會學生利用好閱讀提綱;第三步:入學一段時間后,學生可以根據學情的不同制訂適合自己的閱讀提綱.而站在學生的角度,明確提出了數學閱讀的四個目標:第一能讀寫結合;第二能正確使用數學語言;第三能正確讀懂閱讀材料中的問題;第四能開動腦筋、多思多想、理解材料中的思想方法.這剛好解決了學生進行數學閱讀的目的問題.
而在具體的數學閱讀能力的訓練方法上,李敏稱教科書為教師教學設計的“施工圖”,教師做為“施工圖”的詮釋者,自身要重視教材,要在學生面前不斷暴露自己的思維過程,要學生看到當問題解決不下去時,教師是如何運用教材調整閱讀策略,找到癥結,從而解決問題的.教師應該成為教材使用的示范者.
總之,關于數學閱讀能力培養策略,第一,教師要重視,做好示范,端正學生的閱讀態度,明確閱讀的目標;第二,對閱讀方法進行必要的指導,尤其關注數學語言的轉換和閱讀的流程;第三,重視閱讀材料的選擇,尤其重視教科書的地位.
第一,很多的研究都提到數學閱讀能力,卻沒有給數學閱讀能力下定義,這個概念只是泛泛的存在于教師的頭腦之中,此外也沒有提供一個衡量數學閱讀能力高低的一個可操作的量規,因此無法進行評判.
第二,目前的研究對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現狀調查多以問卷的形式進行,調查的內容太宏觀和形式化,得到的結論往往是,學生數學閱讀能力不強,表現在態度不端正、認識不到位、方法不科學等等.這些結論不足以幫助教師認清學生數學閱讀到底存在哪方面的問題,譬如是文字抽象的能力弱,還是圖形語言的理解不到位,還是符號語言轉化成文字、圖形語言時做不到位.因此,這些結論無法指導教師的具體行為.而從學生的角度看,即使我端正了對待閱讀的態度,每天都堅持數學閱讀,充分閱讀教材,可是做到這些數學閱讀能力就真的能提高嗎?而就算數學閱讀能力提高了,又以什么標準衡量呢?考試分數提高了,就證明數學閱讀能力提高了?這顯然是不合理的.前期的研究沒有很好的回答這個問題.
第三,已有的研究提出的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策略,譬如:閱讀要粗讀、泛讀、精讀,讀的過程要做筆記,這些方法沒有體現數學學科的特色.主要表現在沒有針對具體的數學問題進行指點,是很難讓學生甚至老師理解的.我認為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策略不能脫離數學問題本身,要針對具體的數學問題的類型和特點提出解決策略,并且要制定完善的衡量標準,用數據說話,用數據證明針對某類問題的閱讀培養策略是有效的.
第四,人的任何能力的培養與提高,都是一個持續發展的過程,在小學階段,主要培養的是一些數學閱讀習慣,以及數學閱讀方法.到了中學階段,就應該培養與訓練學生,用什么方法可以通過閱讀掌握文字中所隱含的數學信息,用什么方法可以讀出圖形與圖表中的數學元素,如何實現符號向文字的轉化等等.
1.給數學閱讀能力下定義
數學閱讀能力是學生從大量的文字信息、圖形圖表信息、符號信息中,抽象出數學信息,并能把這些信息同已有的數學知識相聯系,從而發現解決問題方法的一種能力.
2.制定評價數學閱讀能力高低的衡量標準
第一等級,能夠從文字、圖形圖表、符號信息中讀出數學信息(例如有用的數據、變量間的關系等等);
第二等級,能夠把已經解讀出的數學信息在頭腦中進行梳理、分類、合并,使其和已有的數學知識發生聯系,從中發現數學模型與數學場景(即考查的是哪些數學知識);
第三等級,利用已有的數學知識,將整理出的數學信息進行深度加工,靈活準確地進行符號語言與圖形語言、文字語言與圖形語言、文字語言與符號語言之間的相互轉化,從而解決問題.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2]宋良標.高中生數學閱讀能力的缺失及其提高對策[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5(24):2.
[3]張娜.國際核心素養研究[N].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快報,2015(25):1-9.
[4]辛濤,姜宇.全球視域下學生核心素養模型的構建[J].人民教育,2015(9):55-58.
[5]李敏.夯實數學閱讀,提高高中學生數學學習能力[J].課程教育研究,2015(7):107.
[6]周延軍,孫加萍.培養高中生數學閱讀能力的教學策略[J].時代青年.視點,2015,10(751):66-67.
[7]萬勝東.閱盡其義,讀升其能[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5,15.
[8]朱晨.高中生數學閱讀能力現狀及培養策略初探[J].數理化學習,2014(12).
[9]陸旌霞.對提升高中生數學閱讀能力的一些思考[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3(19).
[10]朱國璋.從廣東高考數學卷看高中生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策略[J].高中數理化,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