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曉曉
(福建省三明市大田縣石牌中學 366100)
滬科版初中物理教材出現了許多以“讀讀議議”或“讀讀想想”為標題的閱讀材料,一方面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消化物理知識,另一方面可以培養和提升學生的而且還能提高學生的理科思維能力、審題能力.然而在農村地區,物理教師大多依照教學大綱,注重物理公式、理論的教授,對課堂閱讀沒有予以重視,認為物理教材中的閱讀材料可有可無.其實不然,課本中閱讀材料的編排設計,恰恰是為了幫助學生去理解物理定義和物理規律,合理組織物理語言解釋一些物理現象.
課堂閱讀材料的標題往往都會用醒目、加粗的字體呈現,一般標題都是言簡意賅的,具有高度概括性,也是某一部分知識的重點.然而學生在閱讀時,往往不會去細究標題的內涵,直奔正文,把握不住核心內容,造成的結果就是囫圇吞棗、一知半解,也就失去了“讀”的最初目的.這就需要教師在說明章節內容的核心內容后,引導學生有針對性地閱讀.比如說滬科版初中物理教材中,在講解《聲音的產生和傳播》這一內容時,課本上兩頁的閱讀篇章,那么由實驗得出“聲音無法在真空中傳播”這一結論后,教師就可以拋出這樣一個問題:“聲音到底是通過什么傳播的呢?”隨即讓學生結合課本閱讀材料與自己的思考進行回答.一方面引導學生有目的性、有針對性地閱讀課本材料,另一方面使得物理課堂教學環節緊湊而有條理,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繼學生能夠抓住重點進行閱讀后,可以引導學生對其中涉及到的物理原理、物理規律以及物理知識的應用作詳細深入的學習與理解.與此同時,閱讀環節中還科學地設計了一些思考題供學生討論.教師在課堂開展之前,需要讀透教材,依據教學內容的重難點設計出實用的、有條理的、有層次的知識綱要.比如滬科版第一冊《汽化與液化》這節內容當中,有把“蒸發”部分知識點以閱讀材料的形式進行補充說明,那么教師在課程開展之前,就可以在PPT上呈現類似于這樣較明確的知識提要:①本節的主要知識點是什么?②如何理解“蒸發”這一概念?③用吹風機為什么會使濕頭發干得快?合作交流,說說有哪些因素會影響蒸發的快慢.④思考并討論如何加快或減慢蒸發的速率?通過舉例說明.⑤怎么區分蒸發和沸騰?
通過這種導讀綱要讓學生帶著問題邊閱讀邊思考,使得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同時,提高學習效率.既能夠提高學生課堂的參與度,又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發揮其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物理,靈活運用所學的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物理作為一門理科,更多地還是培養學生在分析問題、猜想推導、歸納總結等方面的能力.比如在講解滬科版《并聯電路的電阻》這一節內容時,根據已學過的“串聯電路的電阻”的實驗探究方法,大可以讓學生在模仿、嘗試的基礎上進行自主組裝實驗器材,小組合作閱讀課本內容、分析探討、觀察總結等流程初步得出并聯電路當中的電阻關系.最后再由教師用較為規范的物理語言歸納強調,并輔以相應的習題讓學生仿照課本例子進行解答.這種“先學后教”的教學思想,更加注重學生的自主探索,是從被動接受學習到主動發現學習的過渡.
如果在物理課堂上能將學生的獨立思考、課堂閱讀、合作交流有機整合,將使得課堂內容更加豐富,也將成為物理教學的一大特色.三者之間是相輔相成、緊密聯系的,因為教材的閱讀內容有許多值得思考、討論的地方,所以絕不能將其中之一撇開來教學
因為學生之間存在個體差異性,所以在教材的課堂閱讀上也會存在不同的學習反饋,教師需要因材施教,考慮到學生的個性和全面發展.教師放手讓學生自主閱讀的時候,還要及時了解大部分學生閱讀能力,并據此合理調整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這就是立足于班級整體的“面”工作.班級里的學生有的善于思考、愛動腦筋、思維活躍、有創新能力;有的學生有惰性、不會主動學習、反應相對遲緩點.面對學習能力的差異性,教師要做好“點對點”的工作,以鼓勵為主,點面結合,互補教學.
在滬科版初中物理課堂閱讀中,知識的重難點需要教師在過程中及時點撥提醒與答疑當然也可以針對大部分學生的閱讀反饋統一做出解答.教師在課堂上的角色是個引路人,啟發式教學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閱讀思考、自主探究在前,講解鞏固在后,而不是讓課本知識先入為主.
在閱讀教學中,調動了各方面能力,比如說閱讀理解能力、語言組織能力、分析概括能力、物理知識的應用能力.這些能力的培養是在一個完整的學習體系當中運轉的,缺一不可,所以農村中學在物理教學過程中,不能僅僅把學生試卷的成績作為學科發展的狀態,更應該注重各種學習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的學科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