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紅強
(廣東省惠州市惠陽高級中學實驗學校 516080)
哲學名言:“思維自驚奇和疑問開始”,正因為有疑問,學生才會思考,才會動腦.因此,老師在教學中,要依據教學內容,抓住學生好奇心理的心理特點,精心設置問題情境,引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使其能主動積極的參與學習.而新課程也強調以問題為紐帶的課堂教學,提倡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教室,帶著思考走出教室.那么物理課堂教學中也要善于提問,充分發揮提問的功能,恰到好處的提問將大大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目前,在我們的物理教學中,教師在課堂提問中往往存在如下問題:1.提問隨意性大.在一堂課中,沒有根據需要設置問題,有的教師提問多則十幾二十次,少則一兩次或沒有,內容是模糊的、隨意的.2.提出的問題缺乏思考的價值,不能引發學生的思維活動,事實性問題比例較高,而讓學生獨立思考,進行分析評價的比較少,致使學生很多時候成了應聲蟲,異口同聲“是”或“不是”. 3.提問深度把握不準,有些問題過于淺顯不能反映思維的深度,有些問題過于深奧讓學生不知所云,挫傷了學生的積極性.4.提問缺乏互動性,教師很少為學生留出提問的時間.
產生以上問題的重要原因是教師缺乏全局觀念,只重視備教材,所提問題針對性不強,不能很好的培養對學生的能力,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缺少主動性思維,學生變成知識的被動接受者,教學效果不理想.我認為在物理課堂教學中要做到高效的提問,以下幾點值得關注: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為了促使學生思考、獲取新的知識,事先精心設計一些問題,潛移默化中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逐漸養成善于思考的習慣和能力.故而,好的問題不是隨機或隨意提出來的,一定是教師經過認真思考和反思得來的.要想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就必須抓住問題來源,問題來源一般有這幾方面:
1.從學生的知識背景和生活實際情況提出;
2.從新舊知識的聯系與沖突中提出;
3.從新知識的要求中提出;
4.從對觀察到的現象進行聯想、思考、分析中提出;
5.從學生的思維節點、難點和疑點中提出.
例如:在學習牛頓第三定律時,在課堂知識小結時可以這樣問:在拔河比賽中,既然雙方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大小相等,為什么還會有勝負呢?這個問題就是從學生思維的節點、疑點、認知沖突中提出的,激發學生積極的思維.
1.在引入新課處“投石問”引發學習熱情.學習新知識時,引入新課處老師的設問要根據學生好新、好奇等心理特點,抓住時機,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因而設問要有新穎性,具有吸引力,盡量吸引學生的無意注意.使學生不感到突然,產生對新課濃厚的興趣,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集中精力,積極思維,自然地導入了新課.
同時,在引入新課時,我們還要注意根據知識遷移規律,能以舊知識引新的,可在復習的基礎上設問.例如:在學習天體知識時,復習萬有引力的方向和重力的方向,兩個方向描述不同,區別何在,提出問題,通過解決問題,從而構建新的知識體系.
2.在教學過程中,重難點處設問.學生難以理解或者容易混淆的知識,設問要恰到好處,既要考慮學生的可接受性,也要讓學生跳一跳“摘到果子”.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教師要起著點撥、啟迪作用,想辦法為學生搭橋鋪路,從而化難為易,這樣更好地體現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例如:在摩擦力教學時,可以問學生:摩擦力一定是阻力嗎? 舉例說明.從而深刻理解“阻礙相對運動”而不是“阻礙運動”.
3.在課堂結束時“留疑問”延續思維.一堂課的結束,并不意味著教學內容和學生思維的終結.“學貴存疑”,有疑是對知識“學而不厭”的需要.課堂結束時,對于需要進一步引申的問題,教師不直接做答,而是指出疑問讓學生課后充分思考求得解決,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可使學生進一步消化知識,達到鞏固、加深的目的.例如:加速度教學結束時,可以問學生這樣幾個問題:速度大的物體加速度的一定大嗎?速度變化大的物體加速度一定大嗎?速度為零的物體加速度一定是零嗎?從而加深學生對新的物理概念的理解.
思維從對問題的興趣開始,應把興趣因素引入高中物理教學.對于學生來講,只有他感興趣的東西才會產生學習的欲望和動力.而富有藝術的提問,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手段.所以,提問設計要富有情趣、意味和吸引力,以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
問題設計要目標明確,提問從整體目標出發,考慮教學的整體效應.在教學中,一定的教學目標可以為教學活動指出方向,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還可以作為評價教學效果的標準.我們應該讓每一個問題都有助于學生發展;以問導學,讓每一個問題都關注學生需求.提問是為引導學生積極思維,提的問題只有明確具體,才能為學生指明思維的方向.
物理上有些知識的整體性較強,問題提出來,范圍太大,學生不容易回答完整.這時可采用把整體分開的方式提問,一個個小問題解決了原來的大問題就解決了.這樣突破難點、掌握重點.當學生答不出時,不能一個勁地追問學生,要及時調整方案或改變提問方式,或降低問題難度,或分解問題要素,或提供啟發信息等,以適應變化了的情況,確保學生能思考而有成果.
總之,教師的課堂提問是一門學問,又是一門藝術,沒有固定的模式,只要不斷實踐,不斷摸索,就會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寧國強.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 問題教學”的研究和實踐[J]. 學科教育,2003(6).
[2]古鑫. 淺談探究式教學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實施策略[J].讀與寫( 教育教學刊),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