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華
黨的十九大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于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在這個期間,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也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戰略目標,即在一定程度上弱化對GDP的重視,而注重經濟質量的提高。
要實現這一戰略目標,以下四個方面必不可少。
第一,繼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盡管中央在2015年底經濟工作會議上就提出“三去一降一補”,但兩年過去了,可以說離這一目標的實現還任重道遠。因此,必須進一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第二,創新驅動,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從結構性變化看,我國已經從過去主要依靠工業拉動轉為工業、服務業共同拉動。但是,我們應當清醒地認識到,我國經濟目前的增速穩定,并非源于經濟新動能的快速增長,進而帶動經濟內生動力增長率的提升,而主要是政府、居民部門和國有企業加杠桿的結果。因此,2018年中國經濟要高質量發展,只有通過創新驅動,加快新舊動能的轉換,培養經濟內生增長動力,才能夠保持我國經濟穩步增長的發展態勢。
第三,在重視實體經濟的同時剔除“黑洞”企業。財政政策近年來力度不斷加大,但可供投資的項目資產回報率越來越低,甚至不產生現金流。而貨幣政策其邊際效果被流動性“黑洞”吞噬。就是說,在我們注重實體經濟時,一定要厘清剔除“黑洞”企業,即當前大量存在的債務高企經營不善的企業。這類企業分兩類:一類是僵尸企業或類僵尸企業;另一類是城投公司。
第四,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保障經濟高質量發展。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是當前和今后要始終遵循的發展思路、制定經濟政策、實施宏觀調控的根本要求,都需要我們從長遠發展目標的實現,從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角度,加快形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指標體系、政策體系、標準體系、統計體系、績效評價、政績考核,創建和完善制度環境,而不必過度關注經濟增長的短期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