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嬌
2018年2月1日,在師董會全國合作大會上,《經濟》記者見到胡海平站在臺上與民營企業分享經驗,探討發展難題。洪亮的聲音,生動的事例加上老練的節奏把控,現場不時響起熱烈的掌聲,很難想象,西裝革履、精力旺盛的胡海平已經年過半百了。
作為杉杉集團原董事局副主席、聯合國項目事務署高級顧問,胡海平更喜歡自己的新角色:全球商業智慧共享及實戰互助平臺——師董會主席。
胡海平出生在浙江省舟山市,來自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14歲那年,胡海平的父親患病去世,給原本幸福的六口之家蒙上了一層陰影,兄弟姐妹讀書的壓力幾乎讓這個家庭一貧如洗。那時,成績優異的胡海平每天吃咸菜和馬鈴薯,個性要強的他不愿向身邊人傾訴煩惱,實在太餓就跑到宿舍躺著,減少體力消耗。
后來班里同學和老師了解胡海平的情況后,進行了募捐。在那個貧窮的時代,21塊6毛錢是一筆不小的費用。“我至今都無法忘記那種感覺,拿著那些錢,我就在心里暗暗發誓,我今后一定要為家鄉、社會、國家作出自己的貢獻。”胡海平感慨地向《經濟》記者表示,自己一路走來,在企業經營管理上積累了不少成功和失敗的經驗,現在他更多地想分享它們,回報大家的善意付出。
靠著助學金和師生的幫助,胡海平咬牙熬過了那段日子,以舟山中學第一名的成績被保送到了浙江大學,研究生時期選擇了化學工程專業。
正是因為學生時代的難忘經歷,胡海平開始了新的思考和探索:“如何發揮自己的光熱幫助更多人解決問題?”就這樣,從幫助企業經營管理的角度,胡海平投入到“半公益事業”——師董會
談起師董會創立初衷,胡海平動情地說:“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正因為有朋友的賞識和幫助,自己的潛質才得以展現。我想以師董會的形式延續下去。”胡海平希望師董會平臺能夠讓導師與企業會員之間,也能擁有情感的鏈接和互動。
師董會平臺提出的“人聯網”的概念就是胡海平在企業經營中得到的感悟。胡海平介紹,每個人身上的信用、智慧、創意、影響力等不同方面,構成了領導力、創新力、傳播力等驅動力。在互聯網時代,人能夠將隱藏的財富釋放出來,讓企業發展所需信息觸手可及。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高速發展,產業結構升級,然而技術革新速度能夠緊跟技術潮流的企業屈指可數,能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的企業更是鳳毛麟角,加上外部資源的限制,轉型談何容易。對于大多數企業來說轉型都是驚險的一躍,“不轉型等死,轉型是找死”。對此胡海平認為,企業轉型重在產業鏈的整合,提高運作效率。
回首過去,胡海平的人生履歷相當豐富:1992年進入寶潔公司并升任營銷總經理,此后又在湖南的一家外資公司擔任總經理近兩年的時間。1996年胡海平進入杉杉集團就任總裁特別助理。1999年,杉杉集團為謀求更大的發展,胡海平被董事會任命為集團副總裁,并負責將杉杉總部從寧波遷到上海,也是在同一年,杉杉集團旗下成立上海杉杉科技有限公司,胡海平參與了第一個高科技項目——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的產業化項目。
“我與很多人講過,杉杉集團由傳統服裝企業轉型高科技創新型企業,這條路很難復制,因為任何一個小浪花都足以讓民營企業‘翻船。”
“我們現在需要清楚地看到,互聯網日新月異的發展,為企業發展提供了更多可能,這將不只存在于同行業間的橫向整合,縱向整合與混向整合都能得到體現,優化企業關系,協調行動,最終達到提升企業優勢的作用。”胡海平如是說。
師董會讓企業走進平臺,互相學習、幫助、交易與投資,同時通過幫助企業成功,吸引更多企業加入,積累廣泛的社會基礎資源。實際上,這一模式在全國并不少見,即通過企業信息化建設,使得生產經營活動過程中的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處于最佳狀態,以最少的投入獲得最大的產出,成為“改革、改組、改造、加強管理”的有效途徑和手段。胡海平打造的師董會又有哪些優勢吸引到企業參與其中呢?
對這一問題,胡海平自信地表示,除了為會員企業搭建平臺,線上導師答疑解惑外,師董會將在線直播、免費音頻傳播優勢發揮充分。“我們還擴展了第三方服務平臺,會員企業可以共享精英教育資源和醫護健康等服務。”胡海平認為,所謂企業信息化就是滲透于企業生產經營和管理決策的各個方面。
2018年,師董會還要面臨快速的規模擴張和保證高質量發展的問題,胡海平對這個問題思考了很多。“坦率講,任何事情都存在穩定與發展的矛盾,更需要我們保持清醒的頭腦,嚴格要求自身做到這些承諾,比如引進更多導師、設立產業基金、成立師董之家,更好地為會員進行服務。”
同時,胡海平還補充道,企業在運營過程中想要速度與穩健并舉,必須注意幾個方面:一是開源節流,控制各項開支,將更多的資金用在服務客戶;二是財務風控,安排專業人才進行管理;三是應收款把關,加強逾期管理;四是嚴管內控制度,建立高效運營團隊;五是增強法律意識,維護合法權益。
五十而知天命,但對于剛過50歲的胡海平來說,星辰與大海的征程正在展開,自己怎么舍得現在就為將來的退休生活而停下腳步,因為他知道,埋在他心里的那顆種子還將繼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