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秋

【摘要】 目的 探討成人晚發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的臨床特征。方法 選取糖尿病患者256例, 其中LADA患者37例(LADA組), 2型糖尿病患者219例(2型糖尿病組)。對比兩組患者的各臨床指標及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 LADA組患者的空腹C肽為(1.20±0.75)ng/ml, 餐后2 h C肽為(3.70±2.54)ng/ml;2型糖尿病組患者的空腹C肽為(1.81±1.72)ng/ml, 餐后2 h C肽為(6.70±3.06)ng/ml;LADA組患者的空腹C肽及餐后2 h C肽水平均明顯高于2型糖尿病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LADA組患者的酮癥發生率明顯高于2型糖尿病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LADA組患者的高血壓、視網膜病變和腎臟病變的發生率明顯低于2型糖尿病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兩組患者的周圍神經病變、腦梗死和冠心病的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LADA組患者的平均酮癥時間為41(9~202)個月, 2型糖尿病組為121(11~373)個月。除此之外, 3例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非酮癥性高滲性昏迷情況, 但LADA患者中無一例此情況出現。結論 對于LADA患者應盡可能早采用胰島素, 以便能夠對體內殘存的胰島β細胞功能進行維持, 減少諸如急性或者是慢性并發癥情況的發生。
【關鍵詞】 糖尿病;自身免疫疾病;臨床診斷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09.040
從糖尿病的類型上來講, 1型和2型糖尿病屬于此疾病的兩大類型, 而在1型糖尿病當中, LADA屬于其的一種亞型, 對比較經典的胰島素依賴性糖尿病而言, LADA和其有著很大的相同之處, 而異同點在于在受到免疫損害時, 其胰島β細胞呈現出來的更多的是緩慢性。但LADA對比2型糖尿病其實在起病上有著非常大的相似之處, 一樣有慢性并發癥存在。基于此, 本研究將對LADA的臨床特征進行探討, 現將此次研究的內容報告如下。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內分泌科2016年6月~2017年9月住院的糖尿病患者256例, 其中LADA患者37例(LADA組), 2型糖尿病患者219例(2型糖尿病組)。LADA組中男21例, 女16例;平均年齡(46.20±9.02)歲;平均病程(7.94±5.38)年;平均體質量指數(22.10±3.04)kg/m2, 平均糖化血紅蛋白(HbA1c)(11.20±3.54)%;平均空腹血糖(12.70±4.77)mmol/L, 平均餐后2 h血糖(14.60±5.02)mmol/L。2型糖尿病組中男97例, 女122例;平均年齡(60.10±14.20)歲;平均病程(8.15±5.62)年;平均體質量指數(23.80±4.09)kg/m2, 平均HbA1c(10.20±4.11)%;平均空腹血糖(12.30±4.48)mmol/L, 平均餐后2 h血糖(14.70±5.74)mmol/L。LADA組患者的臨床診斷標準[1]:①發病年齡>15歲, 半年內無酮癥情況出現;②發病時不存在肥胖的情況;③存在特異性自身抗體;④有容易感染的1型糖尿病感染基因存在;⑤本身胰島β細胞就存在對陽性抗體;⑥不包括青年發病的成年型糖尿病(MODY)在內。若符合以上因素當中前4項任意一項則成為疑診對象, 若符合第1項、第5項和第6項這3項即可確診。2型糖尿病患者的臨床診斷標準:①經實際臨床診斷后為2型糖尿病;②不存在自發酮癥的趨勢;③胰島細胞抗體(ICA)、谷氨酸脫羥酶抗體(GAD-Ab)全部是陰性。
1. 2 慢性并發癥的評估
1. 2. 1 大血管病變 ①診斷標準為患者以往存在心電圖異常、心肌梗死病史和心絞痛的情況。②腦梗死按照核磁共振成像(MRI)結果。③同一天內對血壓進行不同時間段的測量3次, 如果3次當中有2次收縮壓≥140 mm Hg(1 mm Hg=0.133 kPa)或舒張壓≥90 mm Hg即可判斷為高血壓[2]。
1. 2. 2 微血管病變 ①腎臟發生病變:在未有感染或者是應激情況發生下, 對24 h尿白蛋白、肌酐(Cr)以及尿素氮(BUN)進行測量, 如果尿白蛋白>30 g/24 h就可以考慮為糖尿病腎病。②眼部并發癥:經過眼科醫生進行確定, 看是否存在眼底病變發生的情況。③周圍神經病變:患者體征等檢查存在異常的情況, 不包括其他因素造成的神經損傷。
1. 3 急性并發癥 糖尿病酮癥酸中毒[3]。
1. 4 血清自身抗體和C肽檢測 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測定(ELISA)法對血清ICA和GAD-Ab進行檢測, 采用美國BIOMERICA公司生產的藥劑盒;采用免疫法對血清C肽進行檢測。
1.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LADA組患者的空腹C肽為(1.20±0.75)ng/ml, 餐后2 h C肽為(3.70±2.54)ng/ml;2型糖尿病組患者的空腹C肽為(1.81±1.72)ng/ml, 餐后2 h C肽為(6.70±3.06)ng/ml;LADA組患者的空腹C肽及餐后2 h C肽水平均明顯低于2型糖尿病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LADA組患者的酮癥發生率明顯高于2型糖尿病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LADA組患者的高血壓、視網膜病變和腎臟病變的發生率明顯低于2型糖尿病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兩組患者的周圍神經病變、腦梗死和冠心病的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LADA組患者的平均酮癥時間為41(9~202)個月, 2型糖尿病組為121(11~373)個月。除此之外, 3例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非酮癥性高滲性昏迷情況, 但LADA患者中無一例此情況出現。

LADA在實際臨床上和2型糖尿病的起病有著非常大的相似之處, 因此經常被誤診為2型糖尿病, 但事實上和2型糖尿病相對比, 在實際臨床上仍然有某些特征和其存在著不同之處, 比如體重較輕等。在此次的研究中可知, 與2型糖尿病患者比較, LADA患者的空腹及餐后2 h C肽水平均明顯較低(P<0.05), LADA患者的酮癥發生率明顯較高(P<0.05);通過和2型糖尿病進行對比, LADA患者的高血壓、視網膜病變和腎臟病變的發生率均顯著較低(P<0.05);而兩組患者的周圍神經病變、腦梗死和冠心病的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有相關的研究對1型糖尿病證明, 微血管并發癥在C肽分娩功能患者中并不具有較高的發生率[4]。在此次的研究中, LADA組并不具有較高的腎臟病變和視網膜病變發生率, 因此與此研究相一致。LADA在急性并發癥發生方面, 其酮癥發生率遠遠高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酮癥發生率, 這和其發病機制有一定的聯系。作為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 LADA起病比較緩慢, 而且大部分胰島β細胞功能呈現為緩慢進行性減退, 少部分是長時間在一定分泌水平上維持, 可不發生酮癥的情況, 但隨著免疫介導的胰島細胞被破壞, 因此β細胞功能情況也開始呈現出逐漸衰退的趨勢, 進而造成口服藥出現繼發性實效的情況, 最后導致高頻率酮癥情況的發生[5]。
綜上所述, 作為一種較為特殊的糖尿病, 現階段有很多有關的學者認同如果在確診之后, 建議LADA患者盡可能早一點采用胰島素, 以便能夠對體內殘存的胰島β細胞功能進行維持, 減少諸如急性或者是慢性并發癥情況的發生。
[1] 黃秉文, 方詠紅, 盧穎瑜, 等. 成人晚發性自身免疫糖尿病與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疾病的相關性研究. 海南醫學, 2015, 26(20):2991-2995.
[2] 汪承武, 江雪蓮, 朱德發. 成人隱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與2型糖尿病血管并發癥對比分析. 中國臨床保健雜志, 2015(4):346-348.
[3] 趙建林, 王林棟, 陳玉鳳, 等. 成人隱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患者晚餐前高血糖與胰島β細胞功能的相關性研究. 中國糖尿病雜志, 2015, 23(6):509-511.
[4] 姜天, 章秋. 成人隱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誤行代謝手術致營養不良剖析. 臨床誤診誤治, 2016, 29(12):64-66.
[5] 黃啟亞, 楊彩嫻, 李紹清, 等. 成人隱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患者的胰島β細胞功能. 實用醫學雜志, 2015, 31(16):2701-2703.
[收稿日期:2017-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