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
【摘要】 目的 探究綜合治療伴有過敏性鼻炎的慢性鼻竇炎的臨床療效。方法 120例伴有過敏性鼻炎的慢性鼻竇炎患者, 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60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單純鼻內鏡手術治療, 觀察組患者給予綜合治療, 對比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結果 觀察組治療顯效30例(50.0%), 有效27例(45.0%), 無效3例(5.0%), 總有效率為95.0%(57/60);對照組治療顯效18例(30.0%), 有效31例(51.7%), 無效11例(18.3%), 總有效率為81.7%(49/60);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175, P<0.05)。結論 伴有過敏性鼻炎的慢性鼻竇炎患者采用手術、藥物相結合的綜合療法治療臨床療效顯著, 能夠有效增加患者的治愈率, 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過敏性鼻炎;慢性鼻竇炎;綜合治療;常規治療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09.045
慢性鼻竇炎是鼻竇黏膜中的慢性炎性疾病, 患病率大約為8%~15%, 在耳鼻喉科中, 慢性鼻竇炎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病癥之一, 大多表現為鼻塞和頭痛, 對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了嚴重影響[1, 2]。為了探究伴有過敏性鼻炎的慢性鼻竇炎綜合治療的臨床療效, 本院選取2011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120例伴有過敏性鼻炎的慢性鼻竇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其中60例患者采用綜合治療方式進行治療, 效果良好, 現將具體研究情況報告如下。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2月~2016年2月本院收治的120例伴有過敏性鼻炎的慢性鼻竇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60例。觀察組患者中男39例, 女21例, 年齡19~47歲, 平均年齡(32.6±5.7)歲, 病程6個月~7年, 平均病程(1.8±1.9)年。對照組患者中男37例, 女23例, 年齡18~43歲, 平均年齡(32.4±5.7)歲, 病程6個月~6年, 平均病程(1.7±1.5)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排除標準:有高血壓、腎功能不全、糖尿病以及消化道潰瘍等患者對治療中使用的激素治療存在相關嚴重病史;對大環內酯類藥物過敏患者;孕婦以及哺乳期婦女;嚴重精神類障礙以及依從性差的患者;經過檢查后確診為影像學高度支持真菌性鼻竇炎患者;誘發患者患病的原因為牙源性、異物或創傷等患者以及有鼻竇手術史的患者。
1. 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單純鼻內鏡手術治療。觀察組給予綜合治療, 實施表面麻醉+局部麻醉, 術前30 min肌內注射立止血1 kU和杜冷丁50 mg。表面麻醉用棉球浸潤1 ml 0.1%腎上腺素和10 ml 1%地卡因作用于鼻腔黏膜;0.1%腎上腺素聯合2%利多卡因對鼻腔內上頜竇、鉤突等特殊部位黏膜下注射以達到局部麻醉效果。手術采用“Messerklinger”術式操作, 根據每例患者情況切除鼻息肉、鉤突等不可逆病變組織, 保留病變可逆及鼻腔正常組織, 降低鼻內損傷程度。依據病情酌情開放蝶竇、上頜竇、額竇, 自然口擴大, 并將竇腔內病變組織、膿性分泌物徹底清除干凈。過程中若患者鼻甲彎曲反向、重度息肉或高位偏曲, 以上操作步驟后同期實施鼻中隔偏曲矯正或鼻甲成形術。
1. 3 療效判定標準 患者療效參照中華耳鼻喉學會制定發布有關內容進行評定。顯效:患者的臨床癥狀均消失, 進行鼻腔內鏡檢查后, 結果均正常, 鼻通氣性能恢復;有效:患者在治療以后臨床癥狀明顯好轉, 經過鼻腔內鏡檢查后, 癥狀有所減輕, 鼻腔黏膜中仍有輕度充血, 鼻腔道內仍有粘性物質;無效:患者在治療以后病情無明顯變化, 或者病情加重。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治療顯效30例(50.0%), 有效27例(45.0%), 無效3例(5.0%), 總有效率為95.0%(57/60);對照組治療顯效18例(30.0%), 有效31例(51.7%), 無效11例(18.3%), 總有效率為81.7%(49/60);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175, P<0.05)。
過敏性鼻炎分為常年性和季節性兩種, 突發性強, 患者均有接觸過過敏原史, 主要癥狀為間歇性鼻癢、鼻塞以及打噴嚏, 鼻腔中有大量水樣分泌物以及粘性分泌物, 患者可能會伴有哮喘或蕁麻疹等癥狀[3]。慢性鼻竇炎是鼻竇的慢性化膿炎癥, 和急性患者相比較更多一點, 患者常有多個鼻竇同時受累[4-6]。
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 耳鼻喉科內腔鏡技術問世并慢慢走向成熟, 鼻內鏡手術在良好視野照明條件下展開治療, 用于治療慢性鼻竇炎能清除病灶部位, 鼻腔本身結構復雜在鼻腔鏡協助作用下更能準確進行系列細微手術操作, 處理時針對性強, 對這種病變比較復雜的合并病癥處理能力強[7]。本次研究應用“Messerklinger”術式, 能顯著降低鼻腔損傷, 但單純手術治療并不能完全消除鼻腔炎癥, 術后會出現粘連、水腫等情況, 可能誘使病情復發, 因此術前、術后應同時聯合藥物治療, 積極預防感染, 術后鼻腔盥洗處理, 持續抗感染治療[8]。
在本次研究中, 本院對收治的120例患者進行了不同治療方式對比, 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治療顯效30例(50.0%), 有效27例(45.0%), 無效3例(5.0%), 總有效率為95.0%(57/60);對照組治療顯效18例(30.0%), 有效31例(51.7%), 無效11例(18.3%), 總有效率為81.7%(49/60);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175, P<0.05)。
綜上所述, 綜合治療伴有過敏性鼻炎的慢性鼻竇炎臨床療效顯著, 能夠有效增加患者的治愈率, 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值得臨床推廣。
[1] 鄭曉艷. 鼻內鏡下手術治療伴有鼻中隔偏曲過敏性鼻炎的臨床效果觀察.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 2015(70):95.
[2] 羅東福. 鼻中隔偏曲矯正術在過敏性鼻炎、鼻竇炎療效中觀察. 中國衛生產業, 2012(36):159.
[3] 喬彥明. 鼻內鏡下手術治療伴有鼻中隔偏曲過敏性鼻炎患者的臨床效果觀察. 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 2017(29):85-86.
[4] 高斯敏. 隔姜灸神闕穴治療過敏性鼻炎的臨床療效觀察. 廣州中醫藥大學, 2014.
[5] 施衛正. 兒童慢性鼻炎鼻竇炎75例的臨床分析與治療. 大家健康旬刊, 2014, 8(6):197.
[6] 甘晨曦, 謝強, 鄧錚錚. 謝強應用桂枝湯治療鼻炎的合理用藥經驗. 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 2013, 13(4):69-70.
[7] 宋衛軍, 陶波. 謝強教授自制劑在慢性鼻炎-鼻竇炎治療中的運用. 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 2012, 14(6):229-230.
[8] 于洋, 印明娜, 辛玉芬, 等. 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鼻竇炎的臨床分析. 中國傷殘醫學, 2016, 24(5):95-96.
[收稿日期:2017-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