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律昌
【摘要】 目的 探討腹腔鏡手術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的臨床療效。方法 100例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患者, 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50例。觀察組患者采用腹腔鏡手術治療, 對照組采用開腹手術治療。比較兩組患者手術指標、結石清除率及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 觀察組切口長度短于對照組, 手術時間、失血量、排氣時間、進食時間、術后住院時間明顯少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21.371、10.846、10.307、22.584、19.878、17.768, P<0.05)。觀察組患者結石清除率略高于對照組, 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1.895, P>0.05)。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10.0%, 顯著低于對照組的32.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腹腔鏡手術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療效較好, 并發癥發生率低, 較傳統開腹手術更加安全可靠。
【關鍵詞】 腹腔鏡;膽囊結石;膽總管結石;開腹手術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09.050
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是臨床外科較為常見的疾病, 直接病因為膽汁理化性質改變使其中的膽固醇析出結晶成為結石[1], 不僅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 甚至威脅生命。隨著人們生活環境改變及飲食結構等多因素的改變, 其發病率逐年升高[2]。該病傳統治療手段主要為開腹膽囊切除, 隨著腹腔鏡技術的發展和人們對微創要求越來越高, 腹腔鏡手術也逐漸應用于膽石癥[3]。本文比較了兩種術式用于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的療效和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情況, 以期為臨床治療提供理論指導。現報告如下。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50例。觀察組男19例, 女31例;平均年齡(43.8±12.1)歲。對照組男20例, 女30例;平均年齡(45.1±10.9)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4]:①所有患者經相關檢查確診為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②無手術禁忌證;③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合并嚴重的精神疾病者;②心肝腎臟疾病者;③合并凝血功能障礙者;④不能配合者。
1. 2 方法 所有患者術前做好禁食禁飲、灌腸、插尿管等準備。觀察組行腹腔鏡手術[5]。患者全身麻醉條件下建立人工氣腹, 并維持腹壓(12±2)mm Hg(1 mm Hg=0.133 kPa), 解剖膽囊三角, 確定膽總管位置, 膽道鏡輔助下確定結石位置, 常規取石、沖洗膽道、放置T管、切除膽囊、止血, 并根據情況置引流管, 最后逐層縫合, 完成手術, 術后給予抗感染治療。對照組采用開腹手術治療。全身麻醉下常規開腹取石, 然后沖洗膽道、逐層縫合切口, 術后留置腹腔引流管和T管。
1. 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切口長度、手術時間、失血量、排氣時間、進食時間、術后住院時間等手術指標及結石清除率, 同時記錄治療過程中并發癥發生情況。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1 兩組患者手術指標比較 觀察組切口長度短于對照組, 手術時間、失血量、排氣時間、進食時間、術后住院時間明顯少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21.371、10.846、10.307、22.584、19.878、17.768, 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結石清除率比較 觀察組中49例患者結石完全清除, 結石清除率為98.0%;對照組中46例患者結石完全清除, 結石清除率為92.0%。觀察組患者結石清除率略高于對照組, 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1.895, P>0.05)。
2. 3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10.0%, 顯著低于對照組的32.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流行病學統計結果顯示, 我國約6%~20%的膽囊結石患者合并有膽總管結石[6]。早期膽石癥的治療主要通過開腹膽囊切除膽總管探查術治療。隨著微創技術的發展和電視腹腔鏡技術的成熟,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已成為膽石癥治療的金標準[7]。相對于傳統的開腹膽囊切除術, 腹腔鏡手術治療膽囊結石和膽總管結石具有操作簡單、微創、術后并發癥少等優勢, 既保證了機體內環境的穩定和膽管的完整性, 又實現了微創, 減輕了患者的痛苦[8-10], 因而逐漸取代了開腹手術的地位。
本研究結果可看出, 觀察組切口長度短于對照組, 手術時間、失血量、排氣時間、進食時間、術后住院時間明顯少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21.371、10.846、10.307、22.584、19.878、17.768, P<0.05)。觀察組患者結石清除率略高于對照組, 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1.895, P>0.05)。表明雖然兩種術式結石清除率無明顯差異, 但腹腔鏡手術微創的特點使患者傷口更小, 恢復更快, 出血更少, 優勢明顯。同時, 比較兩種術式的安全性, 結果可見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10.0%, 顯著低于對照組的32.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上述結果表明采用腹腔鏡手術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臨床效果更好, 并發癥少, 安全可靠。
綜上所述, 腹腔鏡手術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療效較好、微創、并發癥發生率低, 值得臨床借鑒。當然由于本文選取案例有限, 其確切效果有待進一步確證完善。
[1] 張磊. 內鏡聯合腔鏡手術與傳統開腹手術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管結石的臨床比較. 蚌埠醫學院學報, 2012, 37(8):979-980, 984.
[2] 王衛軍, 王天游, 錢建清, 等. ERCP聯合腹腔鏡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臨床分析. 實用醫學雜志, 2015, 31(4):680-681.
[3] 謝鴻銘, 莊陽輝, 王海棠, 等. 腹腔鏡手術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管結石的臨床效果分析. 中外醫療, 2016, 35(30):27-29.
[4] 張曉劍. 腹腔鏡和開腹手術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管結石的效果對比分析. 河南醫學研究, 2014(12):129-131.
[5] 曹云. 腹腔鏡結合膽管鏡手術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臨床療效分析. 四川醫學, 2012, 33(11):1979-1980.
[6] 尹小軍, 張榮春, 王向平, 等. 十二指腸鏡聯合腹腔鏡手術治療老年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124例. 局解手術學雜志, 2012, 21(5):496-498.
[7] 沈建偉, 張立明, 賈曉偉, 等. 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聯合內鏡和腹腔鏡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管結石的臨床研究. 中國內鏡雜志, 2012, 18(2):208-210.
[8] 詹廣場, 岳輝, 陳學清, 等. ERCP聯合腹腔鏡下硬性膽道鏡保膽手術治療膽囊合并膽總管結石的臨床觀察. 國際醫藥衛生導報, 2010, 16(1):27-29.
[9] 楊麗霞, 藺輝, 郭筱萍, 等. 圖文式臨床路徑宣教在腹腔鏡治療膽囊結石患者中的應用.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1, 27(11):64-66.
[10] 唐宗懷, 國維克. 腹腔鏡聯合膽道鏡手術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的臨床療效分析. 中國衛生標準管理, 2014, 5(7):39-42.
[收稿日期:2017-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