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志恒
【摘要】 目的 研究中藥內服外敷聯合中醫傳統療法治療橈骨遠端骨折的臨床療效。方法 96例橈骨遠端骨折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 各48例。對照組給予中醫傳統療法, 即手法復位及小夾板固定術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復位基礎上給予金黃散外敷及活血止痛湯和補腎壯骨湯內服治療。對比兩組治療效果。結果 兩組患者隨訪0.5~1.0年, 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1.67%,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5.0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中藥金黃散外敷配合活血止痛湯和補腎壯骨湯內服, 聯合手法復位及小夾板固定術, 能提高橈骨遠端骨折患者治療效果, 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橈骨遠端骨折;中醫;手法復位;小夾板固定術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09.082
橈骨遠端因為橈骨解剖薄弱點, 極易在遭受暴力后發生骨折, 因此橈骨骨折是最常見的一種骨折, 一般是發生在橈骨遠端距關節面3 cm以內[1]。本研究為探討中藥金黃散外敷, 活血止痛湯和補腎壯骨湯內服, 聯合手法復位及小夾板固定術的臨床療效, 選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本院治療的橈骨遠端骨折的96例患者為研究對象, 觀察并分析其臨床療效, 現報告如下。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經X線或 CT檢查后確診橈骨遠端骨折患者96例,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48例。對照組患者中, 男25例, 女23例;年齡33~75歲, 平均年齡(60.4±9.5)歲;伸直型骨折32例, 屈曲型骨折11例, Barton 骨折5例。觀察組患者中, 男28例, 女20例;年齡33~77歲, 平均年齡(61.2±9.8)歲;伸直型骨折29例, 屈曲型骨折15例, Barton 骨折4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骨折類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療方法 對照組骨折處給予常規手法復位及小夾板固定術。患者平臥于治療床上, 采用利多卡因麻醉, 當患者無痛覺后, 術者行中醫正骨手法整復。X線觀察滿意后行小夾板固定術。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復位治療基礎上, 復位滿意后給予金黃膏外敷, 外加繃帶包扎, 再用小夾板固定, 固定方法與對照組相同。同時, 在給予中藥活血止痛湯(當歸10 g, 蘇木末6 g, 陳皮5 g, 赤芍10 g, 川芎10 g, 三七5 g, 乳香6 g, 青皮10 g, 土鱉蟲15 g, 沒藥3 g, 紅花5 g, 絡石藤15 g), 1劑/d, 連服1周。當患者骨折部位腫脹消退及疼痛消失后, 給予補腎壯骨湯(黃芪30 g, 白術15 g, 淫羊藿10 g, 杜仲10 g, 熟地黃30 g, 川續斷15 g, 菟絲子15 g, 威靈仙10 g, 骨碎補10 g, 枸杞子15 g, 炙甘草10 g)1劑/d, 連服2周。對照組與觀察組均配合功能訓練及局部按摩。
1. 3 療效判定標準 療效評定分為顯效、有效、無效。X 線片顯示骨質解剖復位良好、臨床表現全部消失、腕關節活動正常或X線片顯示骨折處輕度腫脹、接近解剖復位、腕關節活動輕度受限為顯效;X 線片顯示骨折部位輕度腫脹或畸形, 有一點移位伴, 腕關節活動部分受限為有效;X 線片顯示骨折部位疼痛、腫脹癥狀仍未好轉, 有錯位, 腕關節活動嚴重受限為無效[2] 。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 100%。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隨訪0.5~1.0年, 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1.67%,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5.0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橈骨遠端的骨折好發于中老年人群, 特別是近年來隨著我國老齡化社會的加速, 橈骨骨折成為骨傷科最常見的疾病之一[3]。中醫骨傷很早就采用了手法復位和小夾板固定術的方式來治療橈骨遠端骨折。但是由于外固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患肢的活動, 患肢容易出現關節粘連、僵硬等問題[4-7]。因此, 作者在患肢受傷初期, 在外固定的基礎上, 給予患肢金黃散外敷。金黃散為中醫傳統膏藥, 可消腫散結、活血散瘀。同時給予患者可以強筋壯骨、補氣養血的活血止痛湯, 此湯可以行氣活血、補益肝腎, 使患者骨折區域局部腫脹與疼痛得到緩解, 從而促進斷肢組織恢復和骨痂生長。在骨折中后期, 肢體腫脹和疼痛逐漸消退, 給予補肝腎、強筋骨, 通利關節的補腎壯骨湯為骨折后期的愈合創造條件, 縮短愈合時間[8]。本次研究, 兩組患者隨訪0.5~1.0年, 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1.67%,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5.0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對橈骨遠端骨折患者在手法復位、小夾板固定術的基礎上采用中藥內服外敷能夠起到消腫散結、行氣活血、促進骨組織愈合的作用, 提高治療效果, 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1] 吳良金, 柴君雷.手法整復杉樹皮夾板外固定結合中藥治療老年橈骨遠端骨折.中醫正骨, 2014, 12(11):57-58.
[2] 吳明, 吳智敏, 胡關彪. 補腎活血湯治療老年骨質疏松性橈骨遠端骨折臨床觀察. 新中醫, 2016, 48(3):110-112.
[3] 徐德利. 中藥外敷內服聯合手法整復小夾板固定治療橈骨遠端骨折60例. 河南中醫, 2016, 36(7):1260-1263.
[4] 劉海林. 中藥內服外敷聯合手法復位及小夾板固定術治療橈骨遠端骨折的療效觀察. 內蒙古中醫藥, 2017, 36(6):9.
[5] 張翔. 手法復位小夾板固定術聯合中成藥外敷內服治療橈骨遠端骨折臨床療效觀察. 養生保健指南, 2016(25):292-293.
[6] 趙邦. 手法復位小夾板固定聯合中藥內服治療橈骨遠端骨折療效觀察. 醫藥, 2016(2):00242.
[7] 高昀. 手法復位小夾板固定聯合中藥內服治療橈骨遠端骨折39例. 西部中醫藥, 2017, 30(2):102-104.
[8] 于泓淼, 孫雅靜.小夾板外固定合中藥分期治療兒童橈骨遠端骨骺骨折臨床研究.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 2016, 18(3):148- 150.
[收稿日期:2017-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