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偉萍
(江蘇省如皋市下原鎮下原小學 226500)
促進學生自由而全面的發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是小學數學課程的目標之一.第八次課改強調了“四基”教學,要求學生在多樣化的數學教學活動中掌握運用數學的能力,學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更加重視數學學習的過程.那么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應該適當地轉移側重點,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
小學數學中有大約58%的內容是關于運算的,數字的運算也廣泛地貫穿在中學的概率統計以及幾何圖形等階段課程學習之中.無論是發現數學現象還是探究數學規律,還有解決數學問題,都離不開計算.此外從小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的重要性還體現在:一是幫助學生養成嚴謹科學的思維能力.數學這門學科是在人類的日常生產生活中發展起來的,數學思想也滲透在其中,學生通過學習加減乘除、分數和整數、約分和通分的概念,掌握不同方法和不同概念之間的共性和相互關系,從具象的感性認識到抽象的理性認識,形成數學的思維方式,最終可以養成嚴謹的邏輯思維能力.二是計算能力強對學生未來發展大有裨益.數學技術和互聯網等技術的結合讓人們進入全新的現代科技時代,因此數學計算能力是人才發展必備的基本能力,即使在日常生活中,計算活動也常常出現,只要人類生存的世界還有時間或空間,就總免不了計算.目前小學階段無論低年級還是高年級,每個學期都有數字計算的知識,通過這些章節的學習養成良好的數學計算習慣,形成數學計算能力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都有非常大的作用.三是計算習慣可以帶動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如數學計算時認真書寫、認真審題、做完驗算等習慣都可以遷移默化到學生日常學習中形成的習慣.
以下概念的明確有助于教師進行教學設計時確定教學目標,并對比自己教學活動中缺乏的內容.
計算包括口算、筆算以及運用計算器和算盤等輔助工具計算,運算已知數獲得未知數.運算是根據通過加減乘除開方等數學法則進行計算獲得算式的結果.口算是不借助工具,運用思維能力獲得結果的運算方式,結果根據要求可以是精確值也可以是近似值.估算是粗略預測推斷結果或者數量的運算方式.算法是解決問題的有限步驟.
小學數學計算中出現錯誤的常見原因主要有:一是學生缺乏扎實的基礎,對基礎概念以及運算法則不熟悉,不能熟練運用影響了計算的效率和能力;二是觀察不仔細,感知不正確等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影響,輕視了計算導致的不仔細、不認真、不負責的解題心態,沒有形成良好的計算習慣;三是低年級學生極易受到思維定勢的干擾,此階段的學生受制于年齡的特點具有知識不豐富、認識不深等偏消極的思維定勢特點,一遇到相似的信息,正常的思維就會受到影響,例如計算24×5的時候學生容易草率的寫下“=100”是受到25×4=100的速算思維定勢影響;四是學生沒有算理的意識,沒有掌握技巧,即沒有形成數學計算的能力.
計算教學展開后對學生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如計算器進入課堂后學生的計算能力(包括筆算和口算)出現了下降,還有針對計算速度和計算正確率出現了兩極分化的問題,以及過于強調算法的多樣性影響了課堂的效率.
小學計算教學首先應當遵循以下原則:直觀性、循序漸進、具有啟發性、有歸納演繹過程和自主探索和講授并重.小學低年級的學生,根據皮亞杰的理論,在十一歲之前,對事物的認知依賴于具體事物,處于具體運算時期.因此在培養學生計算能力地時應該盡可能地選用直觀教學法.循序漸進指教師應該根據學生認知發展規律系統有序地展開教學活動.從易到難,螺旋式上升難度,分析學生的實際需求先教5以下的加減法,再到10以內,20以內,最后是100以內甚至一萬以內的計算.當學生進入三年級以后就可以開始接觸分數和小數的概念了.在這個上升的學習過程中,教師還應該讓學生學會歸納,小數的計算和整數的計算、三位數除以兩位數和除以一位數的相似點和不同點.啟發性來源于奧蘇泊爾的理論,他認為學習是將新的知識與原有知識建立聯系的過程,因此啟發式教學有助學生形成新的認知結構.啟發便是幫助建立聯系的過程.小學計算也可以培養學生歸納演繹的邏輯推理能力,在學習過程中從一般性質認識個體,從個體中推理出一般共性.最后是教師講授和學生自主探索,強調學生的動手計算能力和創新能力,才能實現全面發展.
培養學生計算能力除了要遵循以上教學原則以外,還可以靈活運用以下教學策略:重視學生的數學情感培養,讓學生喜歡上計算,至少不會畏懼,讓興趣引導學生學習;重視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態度是學習情感的體現,有的學生計算很仔細,有的學生則滿不在乎,體現了學生對數學計算的內心感受,教師針對三年級以下的學生應該鼓勵為主,并以具象事物加以引導,端正學生學習的心態;促進學生積極地參與,良好的師生關系和生生關系可以促進學生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學習,尤其此階段的學生充滿好奇心,好的教學環境可以將學生的好奇心引向枯燥的數學計算學習中;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可以為學生未來打下良好的基礎.小學低年級學生屬于第一學段,剛開始接觸學習,好的習慣將會終生受益.
新課標的“雙基”到“四基”轉變,體現了對中小學生的要求從基本的基礎知識和技能,轉變成知識技能和方法能力并重,強調不僅僅教師要加強示范講解作用,還需要學生主動地探索其中的算法和原理,提升學生的學習計算的體驗,讓學生實現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怡.新課改下優化小學低年級數學計算教學的探析[J].新課程(上),2017(05):80.
[2]劉珊.提高小學低年級數學計算教學的有效策略[J].中華少年,2015(25):88.
[3]王愛珍.小學低年級數學計算能力的培養策略[J].文理導航(下旬),2015(0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