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現
(江蘇省寶應中學 225800)
在新課改教學理念中,明確的指出,“在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注重學生生物科學素養的培養,提高學生生物科學探究能力,凸顯學生主體位置,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當前教學重視學生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的培養,已成為生物教學的核心思想.生物科學探究的過程,不應只注重理論知識的授教,生物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進行生物科學探究學習,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探究,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教師還應不斷優化教學方法,使學生享受生物學習,達到越學越有動力,進而實現新課改教學目標.
在當前素質教育背景下,雖然有些生物教師也進行教學策略整改,但取得的教學效果不盡人意,仍舊存有一些不足.有些生物教師要么徹底擯棄以往教學理念,要么穿新鞋走舊路,這兩種做法都不大明智.以往生物教學模式也有其獨特的優勢,是老一輩教師經驗總結.當前教學模式也有其長處,符合當前社會發展需求.所以,生物教師在進行教學策略優化時,應積極汲取傳統教學理念中的精華,去其糟粕,并科學的與當前教學理念相融合,正確把握兩者間的關系,合理利用.譬如,在當前教學理念中,重視學生主體地位的凸顯,教師通常賦予學生更多的時間和權力,倡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探究.這時生物教師不應完全放手不理,更應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引導、幫助學生進行自主學習,防止學生出現漫無目的的瞎學,違背當前教學理念.比如,在講解“細胞呼吸”這一章節時,為正確引導學生進行有目的的學習、探究,生物教師可設置此類問題:
(1)為什么糧倉里面會很熱;
(2)冬天,農村通常用地窖儲存糧食和蔬菜,為什么打開地窖后,向地窖內放蠟燭,蠟燭會自動熄滅;
(3)我們在進行劇烈運動時,為什么會出現腿酸、胳膊發酸的現象;
(4)有些植物在水中能夠成活,比如水草,但為什么有些植物被水淹沒后,不會成活.
生物教師設置此類貼近學生生活的問題,學生會充滿探究興趣,在巧妙的抓住學生的興奮點,循序漸進,引導學生自主進行“細胞呼吸”學習探究.對于積極探究、答題正確的學生予以贊美,及時給予用功學生鼓勵,幫助學生建立生物學習自信心,在引導教學的同時,巧妙的注入激勵教學法,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熱情.
創設教學情境更有利于提升學生的積極性,開展高效的自主探究活動,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在生物教學中創設符合學生認知能力的問題教學情境,逐步的引導學生探究的深入.教學時間是有限的,這就要求教師精選問題,對學生進行科學的引導,讓學生能夠結合問題進行學習和探究,并能自主的發現和提出問題,通過科學的方法進行思考和探究,從而掌握問題背后的本質,弄清知識的形成和發展過程,掌握生物學背后的抽象規律,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效率.
比如在進行“遺傳的基本規律”有關內容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給學生通過多媒體創設問題情境:“首先展示一對純黑色的兔子進行交配,這對黑兔子生下的小兔子中,有一只白色的兔子三只黑色兔子;其次,教師給學生展示一只白色的兔子一只黑色兔子交配,生下兩只純黑色的兔子.”接下來,教師對學生進行提問:“為什么兩只黑色的兔子可以生下白色的兔子?而一只白色的兔子一只黑色兔子交配卻生下了黑色的兔子?這其中有什么規律呢?”通過問題調動學生的思考,讓學生進行教材知識的自主學習和探究,從具體的現象入手,進行現象背后知識的學習和探究,促進學生主動性思考,從而更有利于學生理解遺傳的基本規律,掌握顯性基因和隱性基因在交換配對過程中所發揮的作用,從而深入的掌握教學內容,提高學習效率.
探究教學法注重的是學生自主能力的提高,目的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實驗探究能力,讓學生能夠通過已知的知識去進行未知世界的推測和假設,并運用實驗的方法進行驗證.探究式教學并不是讓學生按部就班地進行教材實驗的操作和理解,而是要求學生能夠結合生物學科的特點,在生物學習的過程中能夠自主發現問題,提出假設,從而運用實驗的方法進行探究,掌握生物科學的本質規律,體會和感悟生物學探究的有效方法.讓學生自主學習和實驗探究的過程中,進行充分的思考和反復的論證,活躍學生的思維,有效的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
比如學習了“綠葉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的實驗以后,可以在生活中進行有關的實驗,同時用新鮮的菠菜葉與發蔫的菠菜葉進行對比實驗,探討一下二者對實驗結果是否有影響?在研磨的時候不加二氧化硅和碳酸鈣會有什么現象發生,加二氧化硅和碳酸鈣并迅速研磨有什么作用?是不是所有的綠葉在濾紙上的色帶分布都是一樣的呢?然后運用不同材料進行實驗的探究,通過親自的實驗來進行實驗原理的探究和分析,通過實驗現象來探究其中的生物學習原理,更有利于學生掌握知識的本質,提高學生自主探究能力.
總而言之,在高中生物教學中進行探究式教學法的應用,可以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教師通過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主動的參與到自主學習和探究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鼓勵學生進行親自實驗探究,從而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各項素養.